提到曆史劇中的神仙選角,一定少不了劉曉慶的武則天。
作為中國曆史上唯一一位女帝,武則天一直是熒屏寵兒,從黑白電影時期至今已留下四十餘部關于她的影視作品,一線演員裡也有不少出演過武則天。
但在衆多版本裡,劉曉慶的武則天是特殊存在。
她是為數不多一人駕馭了武則天少年到老年的演員,每個年齡段的诠釋都收放自如,讓觀衆拍案叫絕,這個角色也成了劉曉慶的巅峰演技代表。
她也是難得挑戰經典成功的一個,以往一個角色若有珠玉在前,後來者會很難改變觀衆的固有印象,但劉曉慶卻在前輩潘迎紫的《一代女皇》影響下創造新高度。
她的武則天更是二十五年未被超越,晚輩範冰冰的版本在她面前完全是小孩過家家,無論是演技還是人物深度,都不在一個層次。
甚至,劉曉慶多年後再出次演武則天,也超越不了曾經的自己。
那麼,劉曉慶之于95版《武則天》的“神仙選角”到底是怎麼煉成的呢?
在當下,因為IP翻拍的盛行,很多人将演員顔值視為神仙選角的核心标準,認為顔值與原著(曆史)中的描述契合,便是神仙選角。
劉曉慶在《武則天》中,也的确向觀衆傳達了她的美顔盛世,人物少中青三個年齡段都留下了絕美鏡頭,即使尼姑造型也掩蓋不住劉曉慶的妩媚動人。
然而,顔值契合并不是神仙選角的唯一決定條件,範冰冰與劉曉慶年輕時的顔值不相上下,但沒有人會覺得範冰冰的武則天是經典。
因為,演員形象與角色契合的之後,還需要三個元素加持才能達成完美效果。
演技:從14到82歲的完美駕馭曆屆武則天裡,劉曉慶與潘迎紫都讓觀衆對演員刮目相看,某種程度來說,兩位演員給觀衆的沖擊甚至超過了角色本身,因為她們都成功逆齡。
這兩位在出演武則天時都處于中年,中年女演員想要拿出女帝的霸氣并不難,難得的是演出少女時代的靈動。
這個分寸稍微把握不好,就是裝嫩失敗現場。
在這方面,潘迎紫有童顔加持,她一直是娛樂圈裡的不老女神,而且她的性格非常浪漫,少女武則天與她當時的狀态極為契合。
但當時已經40歲的劉曉慶卻不是童顔長相,外形方面與前輩相比少了點優勢,但劉曉慶卻用演技彌補了人物的少女感。
她的武則天出場時活潑靈動,從表情到體态都帶着少女的嬌憨可愛。
情窦初開的少女面對帝王時流露的愛慕與羞澀,劉曉慶也把握的很細膩,看她的逆齡表演是一份享受,完全沒有裝嫩感。
随着武則天逐漸成熟,劉曉慶在诠釋這個角色時采用了柔中帶剛的方式,面對兩任帝王大多是妩媚柔和,這與她當時需要靠顔值固寵的處境息息相關。
同時,武則天殺伐果斷的剛硬性格會在不經意間展現出來,給她未來稱帝做了鋪墊。
層次分明的性格诠釋,使觀衆能清晰感受到一個有血有肉的武則天。
待到武則天中年時期,劉曉慶在人物每個小階段的诠釋也有明顯的不同。
作為妃子,她仍舊多以柔和的形象出場,但成為皇後時,人物的鋒芒便開始外露,待到深入幹政後,帝王的威嚴逐漸顯現。
人們的心态會随着成長不斷變化,影視劇中的角色也同樣如此,劉曉慶能夠把武則天每個階段的特點自然表現出來,這份名品演技,為角色成功鋪好了基底。
如果說少女時代的武則天是劉曉慶演技的驚豔突破,中年時代是她的正常發揮,那麼老年武則天便是她的“封神”炫技。
她刻畫的老年武則天形象,采取的是呈現“外強中幹”。
《清平樂》中王凱诠釋老年仁宗時着重表現出老者的“力不從心”,一舉一動的孱弱給觀衆的感覺是他“骨頭都老了”。
這種诠釋方式,與仁宗身體不佳以及溫和的性格息息相關,這個仁愛了一輩子的帝王,即使老了,也充滿祥和。
而劉曉慶的老年武則天,卻是挺直背脊、看起來仍舊盛氣淩人,甚至還熱衷濃郁妝容。
但,反年齡的身姿與濃妝并沒有影響到武則天的老态,反而在劉曉慶的诠釋下給觀衆一種“不服老”的硬撐之感,這與她強勢的性格及晚年的不憤相輔相成。
很顯然,劉曉慶的“扮老”,做到了與年齡、性格、處境相契合,非常有說服力。
從少女到耄耋的精湛演技,是劉曉慶創造經典的關鍵。
服化:毛戈平的“整骨”化妝術影視作品的成功一定是台前與幕後共同造就的,群體藝術之下,一個人的獨自發光永遠不若一群人的共同發光來的耀眼。
劉曉慶能讓武則天這個角色二十五年難以超越,也少不了群體的加持。
她可以在演技上呈現武則天少女時代的嬌羞,可以通過改變行為習慣塑造少女的體态身姿,卻無法用演技給自己換一張青春洋溢的臉。
而在90年代,影視行業還沒有整容、磨皮一說,角色年齡在演員身上的直觀體現,隻能依靠化妝師創作。
這便要靠毛戈平出力了,在化少女武則天時,他很巧妙地通過化妝技術以及空氣劉海修飾,給劉曉慶的臉型做了“整骨”。
這樣一來,劉曉慶的臉型看起來要短一些、圓潤一些,氣質也變得柔和,瞬間減齡。
有了這個減齡的化妝術,再輔以劉曉慶的演技,熒屏上那個豆蔻年華的少女,就更加有說服力。
至于老年妝容,毛戈平的化妝也非常出色,我們可以拿劉曉慶的老年妝與《武媚娘傳奇》中範冰冰的老年妝做個比較。
雖然化妝技術在進步,但論老态感,還是“技術落後”的《武則天》更真實自然。
服化團隊滿足了角色外形訴求,是劉曉慶創造經典的重要籌碼。
劇本:厚重的曆史故事,給出久遠流傳的經典近兩年提到影視劇的“神仙選角”時,七話經常看到它與“演員拯救劇本”的說法關聯,似乎完美的選角就可以掩蓋劇本的漏洞。
但,“演員拯救劇本”是罕見且帶有一定遺憾的,很難讓作品成為多年不落伍的經典,比如擁有神仙選角的《鎮魂》。
人們會一時驚豔于朱一龍、白宇的表演,卻很難認可《鎮魂》的整體質感。
能夠久遠流傳的角色,一定有經得起時光檢驗的劇本加持,優秀的劇本是劉曉慶版《武則天》成為經典的基石。
客觀來說,這一版《武則天》的劇本當下來看并不算完美,它過多刻畫了武則天争權的計謀與狠辣,政治上的貢獻卻被弱化了。
但它又是武則天相關影視作品裡最有深度一個,劇中無論人物還是故事發展線,都尊重了人物的豐滿性與曆史的厚重感。
舉一個人設例子,以《武媚娘傳奇》為首的影視改編,都喜歡把武則天塑造成一個瑪麗蘇女主,讓她從小白花一步步黑化成王者。
劉曉慶版的武則天卻不同,她有浪漫純真,會因為李世民的寵幸而心花怒放,卻也會在發現李世民對她動殺心後設計求全。
她會因為李治的承諾而充滿期待,卻同樣能從李治登基後對她的遺忘懂得帝王的多情與無情,選擇靠自己的頭腦一步步走上權力巅峰。
很明顯,這一版的《武則天》是向觀衆展現政治家武則天,而非宮廷愛情劇裡的白蓮花女主,人物的厚度已經不同了。
有深度的劇本,讓劉曉慶诠釋出的武則天能淩駕于一衆瑪麗蘇版本之上,讓她的塑造的經典難以被超越,也讓她的武則天越看越經典。
從劉曉慶版的武則天可以發現,無論是IP翻拍還是曆史劇,制作方能夠挑戰出形象契合的演員隻能讓觀衆對角色保有較好的第一印象。
想要進一步認可角色、作品,仍舊還是離不開常規的演技與幕後制作(服化、劇本等),隻有角色、故事被深入認可了,才能成就真正的熒屏經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