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網購收到快遞包裹不奇怪,可是有人從不網購卻突然收到快遞,就有點奇怪了。西安市民李先生近期向華商報記者反映稱,自己沒有網購卻收到了快遞,有些擔心,是不是個人信息洩露了。
西安一男子沒有網購
卻突然收到快遞包裹
沒有網購,卻莫名其妙收到快遞,西安蓮湖區的李先生不那麼開心了,甚至擔心有啥風險。
據李先生介紹,近期他突然收到一個陌生号碼發來的提貨信息,信息隻寫了去附近一家快遞站點取貨以及貨架号。
李先生很是納悶,說自己視力不好,不上網,不會網購,親友也紛紛表示沒有給他郵寄,怎麼會有物品寄來?于是他按照信息來到快遞站點收取了一個小包裹。李先生發現,收貨人是自己,手機和住址門牌号也都沒錯。但是他并不認識寄件人,也不熟悉發貨地江蘇無錫市新吳區友二路。
出于謹慎,李先生沒有打開快遞,随後多次撥打了寄件人的聯系手機,但都沒人接聽。李先生很是納悶,自己的姓名、地址,甚至手機号,對方怎麼知道的?
針對這個情況,華商報記者咨詢了多位快遞業内人士。西安快遞人員陳先生表示,一般來說,快遞員經過驗視等規範流程以後,确保物品安全、符合寄遞規定即可,然後送達收件人。從李先生的表述看,這樣的現象根源可能還在寄件人,需要追尋寄件人的真實目的是什麼。
可能是部分商家為增加銷量刷單
沒有網購,卻莫名其妙收到快遞,發生這種情況背後的原因有多種可能性。
西安市郵政局一位工作人員在接受華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事人可能是不小心洩露了個人信息,也可能是部分電商企業或網店為了增加銷量刷單,借以提高網店的銷售排位,也可能是不法分子盜用了客戶信息。如果市民确實沒有網購,又突然接到快遞,可以選擇直接拒收。确實沒有網購或者親朋好友郵寄包裹卻收到陌生包裹,建議消費者保持一份警惕和謹慎比較穩妥。當然消費者也可以撥打陌生包裹的發寄地址的郵政申訴熱線或者市民熱線反映情況,做進一步處理。
這種快遞背後還可能涉及一條涉及購買個人信息、盲發快遞、外包客服的産業鍊。西安某互聯網公司從業人士江凡透露,有的網店特别是新店鋪需要增加點擊量、提升級别等,就尋找人刷空單,提升店鋪銷量,提高點擊率,打造虛假的爆款商品。這就像部分店家售賣物品雇人排隊一樣,刷空單可以制造假象和虛假繁榮。
通過不正當手段
獲知私人信息屬違法行為
沒購物卻“收”到快遞,你的信息可能被用來刷單了……遇到這樣的情況怎麼應對呢?
陝西仁和萬國律師事務所律師陳軍認為,首先,通過不正當手段獲知居民私人信息,屬于違法行為,非法買賣居民個人信息的,還可能構成刑事犯罪;其次,個人信息也可能是居民在網購及其他各種網絡活動中“洩露”的;最後,不論是哪一種方式“洩露”的,領取快遞的過程,本身就是核實手機号的真實性的過程。從謹慎的角度來看,對于可疑的快遞,應當仔細核實,如确實不屬于個人的快遞,應當退回。
根據《快遞暫行條例》,快遞公司幾乎不可能郵寄禁品給收件人。李先生的案例緣由是“莫名的快遞”,不知是誰郵寄的、不知是何物品。奇怪的是,第一,郵寄人如何知曉收件人的信息?第二,包裹内應該不可能存在禁品。所以,主要涉及“居民信息洩露與保密”的法律問題。
另外,從快遞公司和監督部門來說,其職責在于保證郵寄的物品不得違法,郵寄者應當确保信息清晰。如果是合法的郵寄者,郵寄的也并非禁品,那麼快遞企業已經盡到了檢查的義務,快遞企業作為面對公衆的服務企業,沒有理由拒絕正常的服務。
需規範電商生态
謹防快遞詐騙
近年來,流量“變現”帶來經濟效益,也導緻通過“作弊”方式刷流量、刷評價的“刷單炒信”行為花樣翻新。
華商報記者了解到,一些不法分子控制着多個兜售快遞空包的網站,以“寄空包”的方式“刷單炒信”,将空包裹投遞或是在空包裹中放入小禮品,通過“物流”造假完成了交易的全過程,具有很強的隐蔽性。比如,江蘇省南京雙骍瑞貿易有限公司郵寄空包裹“刷單炒信”,違反了《反不正當競争法》規定,依據第二十條第一款責令當事人停止違法行為,被處罰款20萬元。四川省廣元市愛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通過郵寄空包裹“刷單炒信”,被處罰款10萬元。江蘇省蘇州市亦暇服飾有限公司郵寄空包裹“刷單炒信”,被處罰款2萬元。類似的報道并不鮮見。
“電商也内卷。”一位網店店主周先生介紹,他開網店發布産品以後沒銷量,咨詢其他店主才知道有門道,比如付費參與平台的直通車、銷售熱榜等,比如,組團刷單返現、吸引好評、發紅包等方式,來提高關注度和銷量,不然沒流量、沒銷量、沒收益。發生這類問題主要還是電商網店競争激烈、收入單一,因此需要讓中小商家正常開店也能賺錢。
财經評論人士肖磊分析,這件事暴露出電商産業鍊亂象。在末位淘汰等考核機制壓力下,一些中小網店铤而走險,使用刷單、競價排名等方式吸引顧客,完成點擊量、提升銷量。解決行業亂象,需要疏堵結合,需要商家、平台、電商、快遞等上下遊探索出一條有序發展的方式方法。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莫岱青表示,近年來電商、快遞詐騙形式多樣,以“貨到付款詐騙”“謊稱中獎詐騙”等六種詐騙方式多發,提醒消費者要引起重視。比如,貨到付款詐騙,就是騙子通過非法渠道獲取個人信息,以重要文件、飾品、洗漱用品、贈品等名目進行精準投遞。而在這些貨到付款的包裹裡,往往隻有成本極低的假冒僞劣商品,甚至是幾張廢紙。消費者一定要多留心。 華商報記者 黃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