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評測報告的主角是一台 Redmi 顯示器,官方名叫做 Redmi 曲面顯示器 30 英寸,我們直白點把它稱作「Redmi 30 英寸 200Hz 顯示器」,這也是知電實驗室 #爆肝50台顯示器硬核評測# 的首個産品。
1099 元的價格,定位于入門電競場景。Redmi 為它帶來了曲面設計和 30 英寸的寬屏,看似擁有極高的性價比,但實際體驗卻讓我們感到有些失望,一起來了解下吧。
包裝配件
配件方面,Redmi 30 英寸電競顯示器隻附贈了一根 DP 線,沒有 HDMI,也沒有附帶任何校準證書。畢竟 30 英寸、曲面設計、200Hz 刷新率,加起來才 1099 元,即便是紅米應該也比較難做到,所以成本必須要控制好。
包裝配件
外觀方面,是典型小米系的簡約、圓潤的設計風格。邊框、支架和底座都是金屬材質,在用料上并不吝啬。不過,支架隻支持俯仰調節,上下不能動,靈活度就比較差了。
支架
OSD 按鍵和之前小米 4K 專業顯示器的布局差不多,不過這次,按鍵體積變大了,數量從 6 個減少到了 5 個,手感有了一定的提升,沒有那麼容易按錯了。
OSD 菜單
接口方面,它有一枚 HDMI 1.4 接口,一枚标注為 2.1 的 HDMI 2.0 接口,還有一枚 DP1.2 接口,這個屬實不太夠看,比較混亂和簡陋,實際的帶寬情況我們到後面接上 PC 驗證一下。
接口
除此之外,所有背部的接口還可以通過磁吸後蓋隐藏起來,這個設計和之前測試過的小米還有紅米的 4K 專業顯示器一模一樣。
隐藏設計
面闆參數Redmi 30 英寸電競顯示器采用的是友達的 1800R 曲率的 VA 軟屏,最高刷新率為 200Hz,是 4domain 的 RGB 子像素排列。
面闆參數
大家沒看錯,就是 VA 面闆!
之前電視評測,我們都推薦大家買 VA 面闆,因為對比度更高,控光效果更好,對于 HDR 畫面表現有較大優勢。但在顯示器上,VA 面闆會有響應時間差、可視角度低等硬傷。實際遊戲體驗中容易出現拖影,并且在日常使用中,因為視距更近,很容易與屏幕出現角度偏差,造成偏色和亮度衰減。
在電競顯示器上用 VA,這有點硬套了。
在顯示器上,SDR 使用場景要遠遠多于 HDR 場景,IPS 硬屏顯然在性能上會更有優勢。那紅米為什麼要在追求響應時間的電競屏上用曲面 VA 面闆呢?原因很簡單:因為便宜!要把 IPS 硬屏做成曲面,工藝難度要遠遠高于 VA 軟屏,成本是比較高的。
并且,目前隻有 LGD 有能力來做 IPS 曲面面闆,屬于稀缺資源,成品顯示器價格怎麼着也得 4000 往上了。所以大家應該也明白了,1080P 分辨率,VA 面闆,即便有 200Hz 的刷新率,也不能對這台顯示器抱有太多幻想。
辦公體驗辦公體驗上,在默認的标準模式下,測得 SDR 各個窗口下的亮度數據非常一緻,都是 306nits,這點其實是不錯的。在複雜的實際觀看場景中,窗口亮度會随時變化,如果一緻性不好的話,畫面看起來會明暗不均,非常影響觀感。當然,這個亮度水平,HDR 肯定談不上了。
我們用藍光碟機作為标準的輸入源,在 2 個高亮場景中,陽光最亮處的采樣亮度分别為 203nits 和 251nits,算是能比較好地發揮面闆的極限亮度了。
在我們模拟的實際辦公場景的亮度測試中,Redmi 電競顯示器在 Word 和網頁端的白點亮度會相對高一些,能到達 296nits;而黑點亮度為 8nits。在實際辦公場景下,亮度也接近了面闆極限,發揮還算比較充分。實際體驗的時候,顯示器感覺有點過亮,還需要略微降低預設的亮度值。
屏幕清晰度方面,2560*1080 的分辨率配合 30 英寸的尺寸,計算出 PPI 為 93,和 1080P 24 英寸顯示器的像素密度是一樣的。這個像素密度的确不夠看,文字附近會有輕微模糊,邊緣有鋸齒感,整體表現比較一般。
可視角度的表現也比較糟糕,當眼睛與屏幕的觀看角度到達 15.5°時,亮度衰減值就已經達到 75%。畢竟是 VA 面闆,這個可視角度表現是我們所有測試中墊底的水平。也正因為是曲面屏,隻要視角稍微偏一點,就會出現明顯的亮度衰減和偏色。
Redmi 這款顯示器的抗眩光表現也比較一般。熄屏狀态下,會出現一道橫向彩虹紋,不過幅度比較小。
不過在調光方面,小米現在都是 DC 調光,100% 亮度下,用儀器測試屏幕的 Flicker 數據。亮度基本保持平直,屏閃方面不用太擔心。
接口的帶寬和色深表現,實測 HDMI 1.4 接口,支持 2560*1080 75Hz 8bit 的 RGB 全範圍輸出;HDMI 2.0 接口最大支持 2560*1080 180Hz 8bit 的 RGB 全範圍輸出;所以,大家如果是沖着 200Hz 買的,接口一定不能選擇 HDMI。
DP1.2 接口則最大支持 2560*1080 200Hz 10bit 的 RGB 全範圍輸出。
根據以上這些數據,Redmi 電競顯示器的辦公場景得分為 5.76 分,得分比較低,價格也低,體驗注定也不太好,雖然亮度還行,但可視角度直接拉胯,抗眩光表現不太理想,PPI 也不高,導緻這台顯示器的辦公場景的表現不盡人意。
創作體驗
在創作場景中,比較重要的是色域、色準表現。Redmi 這台顯示器并沒有配置任何專業模式,我們從标準、遊戲、電影和低藍光模式中選擇了電影模式進行測試。
電影模式下默認色溫為 5837K,顔色有點過于偏暖,并且色準平均 DE 為 3.6。色彩豐富度方面,sRGB 色域覆蓋率為 99.9%,AdobeRGB 色域覆蓋率為 84.4%,整體表現非常一般,色彩不夠、顔色也缺乏準确調教。
屏幕均勻性方面,實測最大偏差值為 16.5%,平均偏差為 4%。屏幕四周有比較明顯的暗角,表現也比較一般。綜合各個模式的數據,Redmi 30 英寸電競顯示器的創作場景評分是 6.45 分,湊合用的水平。
娛樂體驗
作為一款電競顯示器,它在辦公場景中已經翻車了,創作場景也因為調校不到位,色彩表現差強人意。那接下來的娛樂場景,應該算是這台顯示器的老本行了,它的表現如何呢?
先看看 GtoG 灰階響應時間的情況,這對玩遊戲非常重要。遊戲模式一共有普通、快速、高速、極速四個模式可選,比之前測試過的紅米和小米顯示器多了個高速模式。
四個模式的灰階響應情況,大家可以參照表格看一下,還是出現了紅米顯示器的老毛病,所謂的「極速、高速、快速」模式的平均響應時間,都不如普通模式的好,而且差距還不小。
隻能說,15.11ms 的 GtoG 平均灰階響應時間,在電競顯示器裡隻能用一個字形容了,那就是「拉」!玩 FPS 遊戲,拖影肯定是家常便飯了。
PC 遊戲兼容性不太行,那玩主機遊戲呢?連接上 PS5 之後,畫面會被自動拉伸,不過紅米給了一個畫面比例選項,把全屏改成 1:1 之後,就顯示正常了,隻是屏幕兩邊會有留黑,沉浸感也會打折扣。
兼容性方面,最高支持 1080P@120Hz 模式,不支持 HDR、VRR、ALLM 和杜比視界。輸入延遲方面,1080P@60Hz 模式下為 25.6ms,所以除了支持 200Hz 刷新率,還有苛刻的激活條件,這款電競顯示器,也就是個噱頭。1080P@120Hz 下,輸入延遲為 4.5ms,就相對正常了。而且,關鍵是目前支持 120Hz 的主機遊戲也沒幾款,這不就挺尴尬了麼?
實際觀感上,《對馬島》人物膚色有點偏紅,黃樹的顔色基本正常,綠樹和草地的飽和度略高,顔色有些不太真實,石頭立體感表現也一般。
《FIFA 22》的曼聯球衣飽和度偏高,偏深紅色,曼城球衣和草皮的發色比較正常。遊戲模式下的色彩調校整體也是不太讓人滿意的。
觀劇體驗
遊戲是這種體驗,剛才的專業模式我們也知道電影模式的色彩也不太行。可想而知,觀劇體驗也不會好到哪去。
實測原生靜态對比度 405:1,SDR 最高亮度為 306nits,這注定了觀看影片時的整體質感和立體感并不會有太好的表現。電影模式 5837K 的色溫,也比 D65 标準要暖不少,注定畫面會整體偏黃,3.6 的色準平均 DE 也從側面印證了色彩也會有一定偏差。
實測新垣結衣的膚色是明顯偏黃的,看起來非常不真實。
常見色方面,發色過于寡淡,整體觀感也不太舒服。
《權遊》畫面整體比較暗,對比度也很低,場景灰蒙蒙一片,基本上看不到暗部細節,表現比較糟糕。
所以,這款顯示器是比較拉胯的,除了尺寸大,沒有什麼優點可言。遊戲方面灰階響應時間比較差,輸入延遲也比較高,不管是玩 PC、還是主機遊戲的體驗都會比較别扭。看劇體驗上,色彩有點偏,對比度也很低,也不支持 HDR,加個幾百塊就可以買一台還不錯的 55 英寸電視了。
娛樂場景得分為 6.42 分,作為一款主打遊戲的顯示器來說,并不太稱職。
産品總結
最後結合三個場景的綜合體驗,我們給到 Redmi 30 英寸 200Hz 電競顯示器的綜合測試得分是 6.16 分,辦公、創作、娛樂場景的表現都是不盡人意,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小毛病;尤其是在遊戲場景下,灰階響應時間和輸入延遲的問題是比較緻命的硬傷。
\即便是再追求性價比,也起碼要做到「能用」的标準才行,顯然這款顯示器沒有達到應有的水準。測試結果就擺在這裡,如果你覺得這 1100 塊錢,那它确實是可以入手的。但如果你稍微對遊戲體驗有更高的追求,那這台 Redmi 30 英寸 200Hz 電競顯示器,估計是無法滿足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