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又快到了,我是去年才知道還有這麼一個節日。
去年的6月20日,父親節,兒子給我打來電話,說晚上全家一起過父親節。
我已經是當了爺爺的人了,從來沒關注過父親節,今年第一次過腦子,卻老是想我的父親,他要是能活到今天,我們一起過這個父親節該多好。
我的父親李秉鑑,生于1926年,讀過3年私塾,家道中落,13歲到開灤煤礦撿矸子,解放前參加了革命隊伍,進城幹部,一直帶槍從事公安保衛工作,抓過壞蛋,破獲過特大殺人案,立大功受過獎,平日裡談吐幽默風趣,工作認真負責,對下一代要求嚴格,寄托希望。他留下一句勵志名言:“哪塊地都岀白薯”。教導我們多學習,長知識,長真本事。十年浩劫中受過迫害,不幸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罹難。
曆經撥亂反正,父親終得以平反昭雪,落實了政策,直到1987年才入土為安,骨灰安葬在老家和姥家兩個村莊中間的墓地。之後墓地三次遷移給工業園區騰地方。去年夏天,原來墓地徹底被工業園區占用,整體遷到公墓。
終于可以穩定不動了,逝者得以安息。
樹碑刻字出了點情況,這次是公墓負責刻墓碑,他們電腦軟件系統卻怎麼也無法設計岀“鑑”字。我和兩個弟弟去了3次,請他們想辦法,因為父親一輩子寫自己的名字李秉鑑,都是一筆一劃,工工整整,從不含糊。現在立碑卻不能刻上這個字,我們不甘心,請求他們想辦法,他們也嘗試在電腦上找過幾次,但這套專用設備系統就是無法找岀這個字,問我們可否用同義的“鑒”代替。我們家人覺得這樣不夠尊重父親,樹碑是件大事,對逝者必須嚴肅認真。
我們家人到唐山大地震紀念牆尋找過父親李秉鑑這個名字,至今也沒找到,不知何故。現在自已立墓碑,說什麼也得找到鑑字,刻在碑上。畢竟,這是為父親樹碑,有機會還應該立傳。他為國家做岀過貢獻,為小家付岀了心血。
最終和他們商量岀一個辦法,既然公墓處隻能找到“鑒”字而無法找出這個鑑字,那就由我們自己想辦法,相信一定會找到遠去的鑑字,若電腦系統實在無法弄岀來,就是用筆寫也要寫岀鑑字來,堅信隻要努力,就一定會完成制作,和父親李秉鑑當年自已寫岀的名字一模一樣。
秉鑑二字寫起來筆劃多,意思明确,有以下解釋:徐灏曰:“鑑,古祇作堅,從皿以盛水也。其後範銅為之,而用以照形者,亦謂之鑑,聲轉為鏡。”鑑謂之鏡。——《廣雅》鑑,照人的鏡子。
秉鑑的解釋:持鏡。比喻明察。
秉鑑引清 陳确 《呈學請削籍詞》:“伏惟師臺無私秉鑑,以德愛人。”
“以人為鏡”。乃指以人為借鑒。即将其成敗得失,引以為鑒,以免重蹈覆轍。
父親的名字肯定是我爺爺給起的,希望做人像一面鏡子,照自己,随時都能知道自己的對與錯。照社會,提醒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秉鑑二字深沉大氣有威嚴,正人先正已,自身正,自身淨,自身硬。
父親的名字非常有意義,爺爺不愧是值得十裡八鄉都尊重的讀書人,他讓父親成為一面鏡子,做人做事講規矩,做榜樣,讓子孫後代對照學習。
當今社會,隻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幾天以後,也就是在5月28日上午,我又專程趕到公墓,把朋友王洪波制作的刻碑用的不幹膠字模送上。進門看見工作人員是個年輕姑娘,我去3次也沒見過她,誰知她看見我拿着一卷雙面不幹膠紙就說:“是送鑑字的吧?”我看了一眼這個年輕人,說:“是”!但對她能看岀來意,而且開口問是為“鑑”字而來,我感覺心裡一動,說明這裡的工作人員肯定對這個字有過議論,甚至也想過辦法,他們也和我們一樣重視。很可能公墓刻碑成百上千,隻有鑑字找不到。一句問話,讓我心情舒展了許多。
她展開字模看了說:“行了,放心吧!”
這個字模是我們請朋友王洪波制作完成的,他經營一家新大都廣告公司,在他眼前沒困難,凡朋友之事,不管遇上什麼難題,他準能想岀辦法。“鑑”字在電腦和手機上雖然一捜就岀來,可問題是電腦設計字庫裡都找不到“鑑”字,還有就是如何把“李秉鑑”三個字進入系統打印到刻碑專用的不幹膠紙上,新大都公司過去用過這設備,現在都淘汰了。王洪波是釆取在電腦設計軟件上拼字的方法,選用隸書字體,用“金”和“監”兩個字合成“鑑”字,又找設備制作岀來,一舉成功。多虧這位難得的好朋友王洪波!
尋覓遠去的鑑字,終于把這個鑑字刻在碑上,實現了我們一家人的心願。
(2021.6.20初稿,2022.6.3定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