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過年,就有人會吟詠起王安石的一首古詩: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首古詩非常容易理解,題目當中寫的是元日,也就是過年。全文的每一句基本上都是在寫過年時的場景。比如爆竹陣陣,比如新桃換舊符,也就是貼對聯兒。而此時春天已經來臨,初升的太陽照耀着千家萬戶,處處是春天的氣息,更是洋溢着一派溫暖祥和的氣氛。
除了第二句當中的“屠蘇”。何為“屠蘇”?
關于“春風送暖入屠蘇”,一般常人的解釋就是迎着暖和的春風,人們可以開懷暢飲屠蘇酒,認為“屠蘇”是一種酒。甚至據說是用屠蘇草浸泡的酒,還能起到驅邪避瘟疫,可以讓人們長壽的效果。
根據曆史的有關記載,人們認為屠蘇酒的産生始于晉朝的時候。每年年初,把藥囊丢到井裡,然後到過年的時候取出來,煮沸之後全家一起飲用,此所謂屠蘇酒。從字面意義上來看,“屠”就是割的意思,而“蘇”就是指的藥草,意思就是割了藥草來泡酒,泡成的酒自然就是屠蘇酒。
還有一種傳說,認為屠蘇酒是由華佗創制而成的,裡面有很多的中藥藥材。後來經過唐代名醫孫思邈的發展,更是得到了廣泛的接受。孫思邈甚至還把自己的房子命名為“屠蘇屋”。
不過随着時代的發展,人們對于這兩個字又有了另外的解釋。
根據《辭海》的有關記載,“屠蘇”其實有三個意思,第一種是酒,也就是詩歌當中體現出的屠蘇酒的名稱。第二種指的是一種草,也就是指的屠蘇草。而第三種指的是房屋和草庵。
北宋文學家蘇轼《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詩雲:“但把窮愁博長健,不辭最後飲屠蘇。””南宋陸遊《除夜雪》:“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這裡的“屠蘇”、“屠酥”指的才是“屠蘇酒”。
前兩個解釋相差不多,我們來看第三種。相比而言,第三種意思運用得也很廣泛。
北宋山東籍文士張因寫有詠浙南名勝仙都峰的長詩排律《鼎湖》,其中詩雲:“姓劉天師半山居,修真自給草屠蘇。”仙都峰在缙雲縣境,這裡是古代黃老文化的一個中心,居山裡草庵中修參者自古不絕。詩中的“草屠蘇”顯然是“草庵”了。
由此我們再回到王安石的這首古詩當中,可以看得出将其解釋為屠蘇酒能夠說得通。不過結合王安石變法的經曆,以及他心中對于變法成功的盼望,仍然歸結為一種酒,其實并不完美。
畢竟這首詩寫于1070年春節,當時的王安石正擔任宰相後不久,積極地推行變法以求富國強兵。所以在這首古詩當中表達出了對新法推行之後所帶來的新面貌,“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既然是“千門萬戶”,為何不能借鑒其第三種意思,也就是草庵、房屋?
甚至将其解釋為“家園”,是否更為合适?
将此句“春風送暖入屠蘇”,就可以翻譯成:春天的暖風開始吹進了每一家一戶的家門。這樣和後文中的“千門萬戶”也能夠形成對應。
由此解釋顯然更加符合當時王安石的心境,也使得這首古詩更富有深刻性和層次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