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吃月餅的由來
中國很早就有在農曆八月十五日中秋節那天吃月餅的習俗,這種習俗的來源說法不一。
普遍的說法是:唐朝時,太宗李世民為征讨北方突厥,平定其屢次的侵犯,令手下大将李靖親自率部出征,轉戰邊塞,結果屢建奇功。八月十五這天凱旋歸京。為了慶祝勝利,京都長安城内外鳴炮奏樂,軍民狂歡通宵。當時有個到長安通商的吐蕃人,特地向皇上獻圓餅祝捷。太宗李世民大喜,接過裝璜華麗的餅盒,取出彩色圓餅,指着懸挂天空的明月說道:“應将胡餅邀蟾蜍即月亮 。”随後,将圓餅分給了文武百官。從此,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流傳了下來。
一說始于宋朝。在北宋時的京都東京(今河南開封),每逢中秋之夜,人們均登高樓、爬高山,待月亮升起時開始進行祭月活動,所用供品有月餅、瓜果、雞冠花之類,但以月餅為主。宋代詩人蘇東坡詩雲:“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那時的月餅與現在的月餅已很相似了。
今天,我們在中秋節吃月餅,不僅為了慶祝豐收,而且也是對親人團圓的一種期盼。
圖片來源于網絡
溫馨提示:推廣内容如有侵權請您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将第一時間處理或删除。
編輯:丁潤龍 劉佳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