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NSX的誕生,劍指法拉利F348。
法拉利F348,于1989年德國法蘭克福車展正式亮相。而本田NSX的研發,還要追溯到1984年。
那時候的超跑市場,其實就是德意的天下,英格蘭的捷豹XJ220還沒有面世,一代神車邁凱倫F1還在孕育之中……
得益于日本經濟在1980年代中後期的騰飛,百姓收入的富足,催生了本國廠商對高性能車的積極研發、投放。本田Supra、日産Silvia S13、Skyline、三菱3000GT、Lancer Evo、富士Impreza,百花齊放。
受制于“280匹馬力君子協議”,本田開始研發的初衷,将動力單元定義為“V6/2.0L,中置後驅”,且可靠性更高、性價比更高,直接對标法拉利F328。
在1984年,将概念車委托給了意大利賓尼法利納(Pininfarina)公司後,本田開始了6年的漫漫之路。
和其他車廠有區别的是,本田可是玩F1的,車神塞納、本國車手中島悟在研發期間分别參與樣車試駕,提出調校建議。
俏皮的跳燈,可惜後續車型因為法規原因取消。
1990年,第一代NSX橫空出世,車輛代号NA1。采用發動機中置後驅布置,V6布局,3.0L自然吸氣發動機(C30A)。最大功率273馬力(201kW),最大扭矩280N·m,與發動機匹配的是一台5速手動變速箱或4速自動變速箱。
初衷是對标F328,結果一不小心對标了F348。
本田将大量F1技術運用于NSX上,因此NSX采用了衆多開創性成果:全鋁單體橫造車身、鋁合金車身框架使用擠壓成型法制造,使得車身重量比鋼制車身減重200公斤;四通道ABS防抱死刹車系統;钛合金連杆;EPS電子助力轉向;ETC電子油門;钛合金引擎曲軸;鍛造活塞;斷油轉速8000轉的高轉速引擎;車身油漆鉻酸鹽處理工藝等等,“技術的本田”絕非浪得虛名。
内飾采用對稱設計,但還不夠驚豔,中規中矩。
既然有了如此衆多的“黑科技”,自然就有不一般的性能表現。
0-100km加速時間5.03秒;¼英裡加速時間13.47秒。紐北成績8分16秒01。
驚鴻出世,好評如潮。
第一代NSX的生産周期長達15年(1990年-2005年),期間本田針對它的進化一直沒有停止。
1992年底推出NSX TYPE-R(也叫NSX-R),主要進化内容是減重,從1370kg減至1230kg。另外針對懸挂系統進行加強,配置限滑差速器,傳動比從4.06:1改為4.235:1,提高了加速能力,甚至提供諸多碳纖維選裝件。
1995年推出NSX Targa(也叫NSX-T),為半開蓬式,可以選配不同于車身顔色的頂棚。後期的手動擋版本也加入了電子助力轉向功能(以往隻有自動擋版本才有)。重量增加了45kg,針對對車輛的舒适性進行了調校。
1997年,手動擋版本的NSX發動機迎來改款,3.2L V6發動機(C32B)被植入,并且使用了更薄的纖維強化金屬氣缸套,馬力提升至294匹,功率提高到216KW,最大扭矩提升至305N·m,0-100km加速進一步縮短到4.5秒,¼英裡加速時間13.2秒。
同年,針對本國市場推出NSX-S(又叫NSX TYPE-S)和S-ZERO。懸挂被調校得更硬,使用了大号的後側傾杆。
2002年,本田推出了第一代NSX的最終版本,最明顯的是跳燈被改為固定式氙氣大燈,後胎變得更寬,同時提供4速手自一體變速器作為選裝,車輛代号從NA1進化到NA2。
同年,第二代NSX-R,車身結構大範圍使用碳纖維材料,包括更大更具有侵略性的後擾流闆和引擎蓋,使用Recaro的碳纖維-凱夫拉賽車座椅,使得第二代NSX-R進一步減重至1270kg。紐北賽道的圈速進一步提高到7分56秒,和法拉利F430相當(7分55秒),可F430馬力達到490匹,排量4.3L,V8動力。
同時進一步推出NSX-R GT,懸挂更低矮,空氣套件的使用讓車身更寬大,動力輸出和NSX-R一緻。、
第二代NSX-S也在同年面世,外觀略有改動。
時間到了2005年7月,未有大改款的NSX銷量已然式微,全球銷量僅有100部,本田認為應該節省開支以研發全新的V10動力。
最後一台NSX在2006年被賣往美國。
本田粉們翹首以盼,哪知這一盼就是11年。
2016年5月,搭載3.5升雙渦輪增壓V6發動機(JNC1)和9速雙離合變速箱的第二代NSX姗姗來遲,但超跑的江湖卻已然不是那個江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