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新的一年?【新聞随筆】作者:封壽炎(媒體評論員),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長城新的一年?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長城新的一年
【新聞随筆】
作者:封壽炎(媒體評論員)
日前舉行的2022北京長城文化節披露,随着考古發掘方法和數字技術的引入,長城本體保護和長城價值研究都獲得了新的方法和新的路徑。
長城是我國标志性的世界文化遺産,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然而,與重要的曆史文化價值相比,長城的保護狀況一度不容樂觀。此次北京長城文化節傳出的好消息就是通過數字化手段、應用智能傳感器等新技術監測長城本體及周邊環境,改變了傳統依靠人工巡視的監測方式。這些新的技術手段可以幫助技術人員更好地監測長城本體的健康狀況和衰敗迹象,通過對損壞部位進行及時修繕複原,保持長城本體的良好狀态。
作為一項标志性世界文化遺産,長城本體保護十分重要。改善長城本體的保護現狀,一方面應加強法治,健全完善明确的、具有針對性的法律規範,以及具有操作性的技術标準,把全國範圍内的長城保護工作納入法治化、規範化和标準化軌道;另一方面也應升級技術手段,引入現代科技。引入數字技術之後,人們通過手機就能“穿越”到長城,在線體驗“爬長城”“觀長城”。再結合考古發掘的研究成果,将來人們還有望在真實還原的曆史場景中“修長城”,“親曆”長城的曆史故事、文化故事和人物故事,甚至可以指揮千軍萬馬,體驗發生在長城内外的真實戰事。
此外,在一些長城段還發現了明代火炕、竈址等生活設施的遺迹,出土了鍋、盤、碗、剪刀、鏟子等生活用具,還原了明代戍邊将士的日常生活。相信随着遺址遺迹的發掘和文物史料的收集、鑒定、解讀、闡釋,越來越多曆史場景将得以重建和複原,引領我們穿越曆史河流,回到鮮活的曆史現場。借由曆史場景的重建和曆史文化知識體系的構建,長城也将獲得新的生命。那些附着于長城之上的曆史文化知識,或者說曆史、文化、精神和價值意義上的“長城”,将有望超越物理形态的脆弱性,得到永恒的、愈益擴展深化的生命力。
在曆史上,長城既是勞動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結晶,也滲透着他們的斑斑血淚。無數戍邊将士都在這裡經曆着戰争與和平。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既有矛盾沖突,也有交流合作。這些曆史的正反面都給當下和未來以深刻啟迪。那個跨馬揚刀就能奪人城池的年代,早已被掃進了曆史的舊物堆裡。和平、發展、交流、合作,已經成為文明世界的主流。對于現代國家來說,一個重要的使命就是對現代文明的體認、追求和實踐。從這樣的價值視野去審視,今天的長城早已不是征戰殺伐之地,而是承載曆史文化的名勝古迹,是全人類共同擁有的世界文化遺産。我們珍視長城,複原、講述和闡釋長城,就應該重視它所承載的曆史文化和精神價值,并落實為對于現代文明理念的自覺擔當和追求。
《光明日報》( 2022年08月24日02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