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死後他的兒子夏啟通過政變奪得王位,然後正式開創了夏王朝。關于夏啟的叫法有很多,姒啟、夏啟、帝啟、夏後啟、夏王啟等,為了便于識别本文中都統一稱夏啟。
《竹書紀年》說“帝啟曰會”,也就是說夏啟的名字史記上叫“會”,啟隻是他的一個尊稱之類的。但别的史書都沒這樣說,所以我們還是認為夏啟的本名就叫“啟”吧。
甘邑之戰
夏啟剛一繼位,住在渭河流域的有扈氏部落就率先表示不服,說夏啟破壞了禅讓制,王位是搶來的,不算數。有扈氏是一個實力雄厚的部落,他們并不是真心要維護什麼禅讓制,不過是在這個風雲際會的時候看到了自己也能稱王的可能性。而且這個有扈氏部落在大禹在位時就不那麼服氣,愛常常鬧點别扭,屬于刺頭一個。
夏啟說既然你不服那我就要把你打服!《尚書》中有一篇《甘誓》就記載了夏啟攻打有扈氏之前的訓話内容。“甘”是指甘邑,在今天的西安西南邊四十多公裡的戶縣境内;“誓”當然就是指誓言,表示是出征前的訓話,為了鼓舞士氣。
“大戰于甘,乃召六卿。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剿絕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罰。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禦非其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賞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則孥戮汝。”
大戰将在甘邑這個地方開展,于是夏啟召集六軍将士(大約六軍就是六個方正的士兵)發表了訓話,說:六軍的将士們啊,有扈氏蔑視仁、義、禮、智、信五常的規範,又背離天、地、人的正道,因此,上天要他亡!現在我們是奉上天的命令來滅掉他們。
夏啟又說:你們得一切行動聽指揮,左邊的士兵從左邊進攻,右邊的士兵從右邊進攻,騎馬的士兵好好騎馬,要是你們不按照我的要求來那可不客氣了。服從命令的,我會在先祖的神位面前好好賞賜你們;不服從命令的,我會在先祖的神位面前懲罰你們,把你殺掉,并将你的家屬降為奴隸。
在我看來這篇《甘誓》不像是鼓舞士氣的,反倒更像威脅士兵們,這裡就看出夏啟強硬的一面。但這種效果似乎不錯,士兵們看他說的那麼吓人,個個都破釜沉舟了,這樣的戰鬥力自然是驚人的。于是有扈氏部落被夏啟的部隊打的雞飛狗跳,終于以失敗而告終。所以說這個有扈氏部落也夠衰的,本來想弘揚正義,卻被人家給“弘揚”了。
從此以後夏啟算是真正坐穩了天子寶座,再也沒有人敢說三道四,禅讓制更是提都不提了。
啟征西河
夏啟公開了家天下的制度,不再向前人一樣遮遮掩掩。這樣便出現了一個問題,一個千百年來各代王朝都有的問題——争王位。夏啟五兒子武觀年紀最小,野心最大,他不甘心大哥太康繼位,自己卻淪為臣子。當夏啟越來越老時武觀的狼子野心就越發地暴露出來了,終于他在西河發起了叛亂,大概在今天山西運城市附近的臨猗縣一帶。
夏啟雖老但還沒有不中用,他立刻派大将彭伯壽領兵前去平叛。事實上武觀的那幫烏合之衆怎能跟夏啟的王師相提并論呢,所以彭伯壽不幾個回合就拿下叛軍,叛軍首腦武觀也被誅殺了。
關于這件事史書的記載并不多,《竹書紀年》也隻說了四個字——啟征西河。隻說了征西河沒說征讨誰,結果怎麼樣,虧得有曆史學家們結合了其他史書才知道“啟征西河”原來就是讨伐他那不肖的老五。
平叛後的第二年夏啟便駕崩了,他在位三十九年,活了七十八歲。也有說活了九十八歲的,也有說活了八十歲的,莫衷一是。
【大嘴侃曆史——專注曆史資訊,分享曆史老照片。關注微信 dazui100 獲取更多資訊。怎樣添加:打開微信——點右上角“ ”——添加朋友——輸入微信号 dazui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