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近日在華為内部發文稱,全球經濟面臨衰退、消費力下降等情況,為保證度過未來三年危機,“把活下來作為主要綱領,邊緣業務全線收縮和關閉,把寒氣傳遞給每一個人。”
任正非,可謂“寒氣逼人”了。
當然了,任正非的本意是将“寒氣”傳遞給每一個華為人,卻不曾想到,也傳遞給了很多局外人。這難免不令對宏觀經濟敏感的朋友再次思考,是否未來三年我們仍要勒緊腰帶過苦日子?
任正非将未來三年稱之為“三年艱難時期”,而我們舉目全球經濟,歐洲國家的确有經濟衰退的征兆。
就在8月22日一大早,閑閑财經看到的新聞是,德國央行發布的月度報告顯示,德國今秋通脹率可能達到10%以上,經濟陷入衰退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一場烏克蘭危機,美國成功将本土通脹轉移歐洲,激進加息與高油價如影随形,對于某人來說可謂是神來之筆。受危機直接影響的歐洲國家,以及抗風險能力較弱的新興經濟體,已經水深火熱了。有的已經衰退,有的正在衰退的路上。
關鍵還是要看美國,美國敢于激進加息,說明主動權仍然在他們手裡,顯然大幅衰退可能性不大。就全球經濟而言,曙光不在西方世界,而是在東方世界。
消費力下降在2022年上半年已經出現了,這不難理解,美國從撒錢切換到加息,是造成全球消費下降的直接推手,但消費複蘇,也不至于悲觀好幾年。
總體而言,我們的确看到某些國家和地區陷入經濟衰退,拖累全球經濟,但美國憑借着其“強大”的轉移國内矛盾能力,大概率會在短暫休整後,再度複蘇。
也就是說,對全球宏觀經濟而言,很難再出現一個“三年艱難時期”,對于華為來說,的确面臨重大挑戰。
有網友表示,華為都遭遇“困難”了,宏觀經濟可能會更加艱難。
很顯然是任正非的“寒氣”,傳遞給互聯網了。
我們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而事實上,華為的确遭遇到了不小的挑戰,正像任正非所言,華為的“生命喘息期”在2023年和2024年,并且仍不能确定是否能夠突圍。
閑閑财經認為,華為當前遭遇3大挑戰,正是任正非提出“三年艱難時期”的曆史大背景。
其一、國内5G建設高峰已過
通過對一些上市公司的觀察,閑閑财經得出的觀點是,國内5G建設的高峰出現在2020年,之後呈現逐步放緩的态勢。
2022年3月,孟晚舟針對華為2021年業績下滑,就給出了一個觀點“中國的5G建設沒有那麼大的需求”,合乎咱家以上判斷。
衆所周知,華為在遭遇美國多輪制裁之後,海外5G建設業務拓展十分不順,再加上國内5G建設趨緩,華為的這項業務在未來幾年恐怕仍将呈現萎縮态勢。
其二、智能手機業務遭遇重大挑戰
因芯片卡脖子問題,華為手機幾乎沒有了競争優勢,正像5G業務一樣,當前均處于“戰略收縮”階段。
當然了,或許有人反駁,華為的“折疊屏”手機,仿佛仍有市場競争力,閑閑财經認為,這不過是華為繼續延續手機業務的策略罷了,倘若不在硬件上進行創新,華為手機恐怕已無市場。同時,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是,“折疊屏”是否是未來發展趨勢,仍值得推敲。
毋庸置疑的是,華為在5G基礎建設與智能手機兩個領域均遭遇重大挑戰,必須開拓新的業務進行彌補。
其三、汽車業務仍在虧損
對于華為來說,汽車業務,無疑是一個彌補智能手機嚴重下滑的關鍵。
7月7日,餘承東表示,在汽車領域“華為每年投入研發十幾億美元,目前也是華為唯一虧損的業務,直接和間接研發人員高達10000人,其中70%研發人員都在研發智能輔助駕駛上面。”
需要特别指出的一個問題是,汽車不像手機,這是一個投資周期、驗證時間都比較長的行業,項目虧損太正常不過了。
所以,任正非指出2023-2024年是華為的“生命喘息期”,這個時間其實就在考驗華為能否在智能汽車領域裡實現突破。
閑閑财經觀察:華為汽車業務想要複制曾經在手機領域裡的成功,恐怕非常艱難,并且已經有從賽道跑出來的企業,也有技術脫穎而出的企業,華為優勢并不突出。對于華為來說,汽車業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挑戰。總體而言,任正非稱未來三年是華為的“三年艱難時期”,一點也不為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