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南京的遊園卡已增至46家景區。明孝陵在卡上一直排在第一位置。這表明它既是南京最重要的文化财産,對于深愛曆史文化的遊人來說也是最實在的景區。
中國四大古都之一,有着龍蟠虎踞之稱的南京城,直觀給人留下古老印象的兩處大規模景觀,即明城牆和明孝陵。明城牆在近代毀壞嚴重,多次被炮火轟塌,幾經修補,才有了現在的美好形象。而城外的明孝陵不一樣,600多年風風雨雨一直保存完好。曆史上先後有10個政權将南京作為首都,明朝留下了最深印記,明孝陵所代表的曆史名城名片,分量和北京故宮是一樣的。
明孝陵2003年被錄入世界文化遺産,其内容有很大一部分是散落于鐘山西北麓的幾座明功臣墓。史料記載:明功臣墓葬有12位明朝開國元勳,這些人不僅戰功赫赫,也是那個時代的中流砥柱,而且品格高尚無瑕疵。然而,到了21世紀,能确認墓主的僅存5位。分别是:徐達、常遇春、李文忠、吳良和吳桢、仇成。
雖說洪武帝生前希望這些功臣在另一個世界仍然能護佑他的江山,盡可能和他們保持近距離,可是挨個走完這些功臣墓并不容易,它們和明孝陵之間沒有專設綠色通道。盡管直線距離不遠,但要步行翻過鐘山。而利用地鐵,2号線倒4号線,半個小時就來到了北麓闆倉街。
蔣王廟站斜對面即是李文忠墓,隔着馬路看到了修葺平整的草坪和高高的神道碑。可是不巧遇上閉園整修,隻能隔着鐵栅欄拍一張側面。沿着馬路再往西走400米,看到了到徐達墓,迎着大門的石牌坊刻着“中山王神道”。
驕陽似火,暑氣逼人,一邊擦着汗,一邊喀喀喀按下快門。石馬石像表情木納,緘默不語,但是它的主人卻是一個時代的傳奇。将神道碑上的字迹放大10倍,品讀一段兒感人肺腑的君臣情誼……
洪武帝朱元璋在位期間,刑法嚴峻,動辄搞上萬人的連坐,殺戮甚重。很多開國元勳在人生後半場因一些小事獲罪受刑,最終背負着罪名死去,連屍骨都找不到。既然帝王有人品潔癖,能在這個時代善終的大臣實在是鳳毛麟角,絕對是精英中的高智商。
曆史上,帝王與将星紮堆出現,至始至終命運捆在一起,相互成就。徐達和朱元璋是發小。那一年,26歲的朱元璋投入起義軍郭子興麾下,奉命回鄉招兵。22歲的徐達應募,成為朱元璋的左膀右臂,從此開始了他們的戎馬生涯。
徐達一生骁勇有謀,寡言語,思慮精深,經曆大小惡戰數百次,年紀輕輕就成為三軍統帥。他和朱元璋在鄱陽湖大破陳友諒水軍,初露鋒芒;揮師向東進,擊敗張士誠;在鞏固了長江以南局勢後,迅速北上攻破元大都(今北京),最後西征,将蒙古人趕至漠北。
徐達的戰功和邊防築城功勞顯著,朱元璋稱他“大明的萬裡長城”,給予徐達最好的褒獎曾寫在一副對聯上:破虜平蠻,功貫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徐達先後被封為:“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傅、魏國公”。神功碑上表彰他:“功在宗社,名垂竹帛,光照前人,賞延後世……特追封中山王,谥武甯,贈三世皆王爵,妣皆封王夫人”。也許這是朱元璋為臣子寫下的最好祭文,為了便于文化素質低的武官讀解,特意在上邊加了标點。
一邊是光學技術研究所,一邊是鐘麓花園小區,徐達墓被夾在中間,窄窄一绺,長約七十米,寬十幾米。一面牌坊、一面神功碑,一條神道,兩排樹,一組石馬、石羊、石虎、武士、文臣,盡頭一包長滿荒草的墳茔。徐達早死與朱元璋,這樣的規格在倡導節儉的洪武年間,已經是人臣的極限。之後洪武年間去世的功臣也從未超過這樣的待遇。有趣的是,徐達和朱元璋曾出生入死,命運綁在一起,關系勝過親兄弟,最後錄入世界文化遺産也要在一起。
合葬在徐達墓的還有徐達第三子、長孫、五世孫墓。2011年又在隔壁南京林業大學南大山工地内發現徐達第六代孫、錦衣衛指揮佥事徐君叙的夫婦合葬墓。徐達有四女四子,長女嫁給朱棣,封為徐皇後。長子和四子卷入靖難之亂遇害。四子後代世襲定國公。二子世襲指揮使。三子徐添福早卒。
離開的時候,整個園子仍然隻有我一位遊客,而大街上車來車往,偶爾人行道上有人路過,向園内匆匆一瞥,也是漠不關心的表情。此情此景又想起了徐達的為人低調。目前南京與徐達有關的系還有愚園和莫愁湖。清朝鹹豐三年(1853),太平天國占領南京,将指揮部設在愚園,至今保存完好。而莫愁湖是當年徐達和朱元璋下棋獲勝,禦賜的獎品,現在開發成公園,依然風景優美。
貼士
我采集了關于明孝陵景區的旅遊靈感,這裡适合帶父母/一家人共同體驗。
全年來玩最佳。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尼瑪次仁 發布:2019.06.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