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秋節,一個團圓的日子。想寫一篇文章,結果回憶了一下,居然連去年是怎麼過的都不記得了。這才意識到,孩子的班主任布置的中秋作業意義所在。
老師布置的作業是:
記錄你是怎麼過中秋的,可以選擇記錄的形式:日記、小報、DV。
孩子自己選擇了小報(我猜他是覺得這種方式最簡單),其實我覺得文字(日記)和DV,是更好的保存記憶的方式。當然,三年級的孩子,日記需要家長指導(如果你真的想幫孩子把節日記憶保存下來,而不是應付任務),DV更需要家長跟拍、并制作(是挺費勁兒的,但是多年後回頭看看,該有多珍貴)。
所以你看,其實教育無處不在。
我仔細回憶了一下,印象中的中秋節,好像隻有2次深刻的記憶。一個是我自己的,一個是我家娃的。
我自己的,是讀師範的時候,中秋節還沒有假期,所以我們都在學校正常上課。
學校在市郊,年齡不大(15、6歲),功課不緊(師範嘛,和高中沒得比),文藝少年(喜歡舞個文弄個墨),無病呻吟。
我想家了,就寫了一首歌(是的,是一首歌,有曲譜,能唱的,這個創作本在老家,所以沒法拍照片):
年年歲歲過中秋,
中秋月兒明,
……(這句忘了)
思親淚珠晶。
今夜異鄉為異客,
望月思親人。
家鄉父母苦操勞,
親恩何時報?
……(曲調還記得,歌詞忘了)
我家娃的,是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留的作業,提前半個月就布置了:每晚觀察月亮的變化,用照片或者圖畫記錄下來,帶到幼兒園展示。當然,老師并沒有隻給家長留作業,她們教了孩子月相兒歌,娃每天念叨,興趣盎然:
初一初二看不見,
初三初四一條線,
初五初六月挂鈎,
初七初八月露半,
十五十六月兒圓。
第二年幼兒園的作業好像是,帶一本月亮的繪本,到幼兒園分享。我們讀了《月亮的味道》很多很多遍,後來還讀了《月亮冰淇淋》,還特地買了一本《有趣的月亮》觀察了解月亮的變化規律。
廣告
月亮的味道(精裝)
作者:麥克格雷涅茨 著
當當
廣告
有趣的月亮觀察繪本
作者:作者:[日] 大枝史郎 繪者:[日] 佐藤美紀 譯者:李丹,雙螺旋童書館 出品
當當
所以,别說幼兒園什麼都不教,其實什麼都教了(不是隻有讀書寫字做題才是教的),是你沒意識到、沒捕捉到。
今年借着完成作業的機會,我打算讓娃了解1-3首古詩詞。
最有名的中秋詞:《明月幾時有》(蘇東坡),娃基本會背了(是先學會唱歌,歌詞記住了,就等于詞也背會了)。
最熟悉的故事:嫦娥奔月,李商隐有一首詩。
嫦娥
作者:李商隐 (唐)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最常被引用的唐詩:
望月懷遠
作者:張九齡 (唐)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寝夢佳期。
這首詩我住院的時候,看了六神磊磊的分析,get到好在哪裡,
引用如下:
這首詩寫的是詩人晚上望着月亮思念遠方的親人。
這一上來的頭兩句,就震撼人心。說海上出現了一輪明月,此時此刻我和遠方的你隔着天涯,卻一同相望。字面平平無奇,沒啥特别,但讀上去卻很震撼,感覺一下被拽進了天海一片的闊大景象中。
這十個字,是最完美的組合,一個字都不能換。之前我們講王勃的名句“落霞與孤鹜(wù)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就說有的句子太完美了,好像不是人寫出來的,是詩歌之神借人的手寫出來的。這兩句也是這樣。
而且,發現沒有,這兩句還很自然地點了題。“海上生明月”扣住了“望月”, “天涯共此時”扣住了“懷遠”。一句寫景,一句入情,短短十個字,全部搞定!厲害了。
最會寫月亮的詩人:李白。
可以讓孩子回憶一下自己了解的李白寫月亮的詩歌。
今年中秋,我的收獲不小:
一些特殊的日子和時刻,要盡量用各種形式,留下記錄。
養成了記錄的習慣,也就養成了觀察和體驗生活的習慣。
讀完了文章,快去吃月餅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