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随着我國學前教育從“規模式”轉向“内涵式”發展,從教師“如何教”到幼兒“主動學”,兒童的主體性日益受到關注。學前教育課程改革也遵循着從遠離到追尋兒童生活的過程,從缺失到彰顯兒童生命關懷的過程。接下來的時間,讓我們一起走進一所“年輕”幼兒園的課程故事……
《指南》中指出“支持和鼓勵幼兒在探究的過程中積極動手動腦尋找答案或解決問題”。于是金色悅城幼兒園從兒童學習的角度确立了探究學習活動的發展目标——堅持“返璞歸真,悅享成長”的辦園理念,嘗試創設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探究性學習環境,圍繞五大領域的教育目标,以文化為線索,以生活為載體,以自然為聯結,以環境為引發,構建兒童探究學習活動的多元圖景,讓幼兒在自然、自主、自信中得到成長,悅享七彩童年。
一、以文化為線索,打開兒童探究之“緣”
文化熏陶是兒童走進生活、走進自然打開探究之路的第一課。我們篩選出既能表征中華傳統文化,又适合兒童觀察、體驗和操作的自然物、節氣、節日或地域特色等元素,将其轉化為适宜的幼兒園課程内容,幫助兒童理解和感受中國文化中的智慧和美好。
二、以生活為載體,打開兒童探究之“真”
課程内容的來源很多時候決定了課程實施的質量與走向,選擇來自幼兒生活中觸手可及的、可以持續關注的真實話題,往往會引發幼兒更積極的興趣,帶來更豐富的發展。因此,在進行課程内容篩選時,更多的去關注幼兒的生活、興趣、需求及問題。基于觀察,讓課程創意、環境創設等來源并回歸幼兒的生活。
三、以自然為聯結,打開兒童探究之“悅”
陳鶴琴先生說過:凡是兒童,都喜歡戶外生活,都喜歡野外生活的……日光是生命的根源,運動、遊戲是健康的要素。大自然本就是兒童學習和生活的天然樂園。
四、以環境和材料為引發,打開兒童探究之“趣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通過環境的創設和材料的利用,能夠有效的促進幼兒的發展。
那麼——環境應該如何支持幼兒的探究?
環境能否激發幼兒的好奇心、探究欲?
環境能否刺激到不同層次發展的幼兒?
成尚榮先生在《兒童立場:教育從這兒出發》一文中指出,知識應“活”在兒童自主的探究和體驗之中。所謂“兒童立場”,就是從兒童的視角出發,關注兒童的生活經驗和發展。在完善園本課程内容的過程中,亦是如此,以《指南》為精神引領,基于兒童的立場,回歸兒童的經驗,聚焦兒童的活動,關注兒童的學習與發展過程,實現幼兒園、家庭、社會、自我的聯結。
一路走來,跌跌撞撞,在課程内容建設中有過疑惑、有過瓶頸、有過感動更有過成功,天橋區金色悅城幼兒園始終秉承有态度的教師成就本真的兒童,觀念的轉變伴随着兒童的成長的理念。
教育是“無痕”的,它源于生活、滲透生活;
教育是“有痕”的,它記載着孩子得足迹與成長。
在兒童的世界裡,我們努力成為一名追随者,追随孩子的目光,追随孩子的喜好,追随孩子探索的腳步,然後和孩子一起創造着、體驗着、成長着。
通訊員 孫豔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