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七萬捷克民衆聚集在捷克首都布拉格遊行抗議,反對北約和歐盟。
抗議者批評政府完全不顧捷克人的生活,呼籲捷克脫離歐盟和北約,在軍事上保持中立,優先保障捷克的國計民生。
捷克民衆在首都布拉格遊行示威 圖源網絡 下同
本次遊行中,一條标語為:“最好的都給烏克蘭了,隻給我們剩兩件毛衣。”
9月17日,同樣訴求的遊行分别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和法國首都巴黎再次上演。
反政府反歐盟的抗議席卷歐洲各國,歐盟真的要面臨巨變了嗎?
“斷氣”歐盟,有國家哭,有國家笑
俄烏沖突逐漸擴展為俄歐在經濟、能源的全方位博弈。在歐洲制裁不斷加碼的背景下,俄羅斯打出了反制王牌——“能源牌”,使嚴重依賴俄羅斯的歐洲天然氣價格一路飙升,多國陷入能源危機。
“要溫飽!要生存!”奧地利爆發萬人大遊行
據歐盟委員會估算,如果俄羅斯完全斷供天然氣,那麼許多歐盟國家都無法在11月之前達到80%的儲氣水平。按照30億至45億立方米的冬季天然氣需求量計算,到2023年3月歐洲的儲氣倉庫幾乎會被完全掏空。
德國一直以來因積極主導對俄羅斯的制裁,甯願從其他國家購買高價天然氣,也不願放松對俄羅斯的限制,以至于俄羅斯一斷氣,德國就要拉響警報。
俄羅斯暫時停止通過北溪1号管道輸送天然氣,導緻歐洲天然氣價格大幅上漲
為應對危機,歐盟委員會要求成員國在2022年8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期間,對天然氣的需求量減少15%,并提議各成員國共享天然氣儲量。
然而波蘭不願意與其他歐盟國家“統一戰線”。此前波蘭氣候與環境部長公開對外表示,波蘭不會同意和其他歐盟成員共享天然氣。這背後的深層原因是波蘭早有準備,其早在俄烏沖突上升至武裝沖突之前,就已經降低了俄羅斯天然氣在總進口中的占比,并強化液化天然氣倉庫儲備,所以他們可以更加從容面對危機。
不願“統一戰線”的還有挪威。挪威統計局專家表示,天然氣價格大幅上漲,導緻挪威的天然氣出口量達到了創紀錄的水平。挪威統計局表示,該國7月份的天然氣收入是去年同期的四倍,而天然氣銷售增長5.7%,達到102億立方米。
一些市場分析人士和媒體建議挪威以低于市場的價格出售天然氣,但挪威并不認同。根據北歐聯合銀行(Nordea Bank)的數據,俄烏沖突升級後,作為歐洲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國,挪威一秒鐘将多入賬近5萬克朗(約合人民币3.6萬元)。
貨币、财政政策分離,各國步調難統一
眼下能源價格飙升帶來了高通脹,歐洲央行緊縮貨币政策帶來了多重不确定性,歐洲内部的債務風險又有擡頭之勢,歐盟正推動采取财政和貨币政策的集體行動以穩定經濟。
歐盟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8月調和消費者物價指數(HICP)同比漲幅從7月的8.9%進一步升至9.1%,遠遠超過了歐洲央行設定的2%通脹目标水平。
歐元 資料圖
與此同時,歐洲還面臨着新冠疫情以及糧食危機,歐洲經濟面臨着衰退的風險。數據顯示,歐元區8月綜合PMI終值也降至48.9的18個月來低點,另外,歐元區9月Sentix投資者信心指數降至負31.8,為2020年5月以來新低,前值為負25.2。
在經濟上,歐元區各國财政與貨币政策的各自為政導緻了各國的步調不一緻。歐元區内部各成員國經濟狀況差異十分顯著,不同國家對貨币政策的需求也存在較大差異。但歐元區實施貨币政策的職能卻統一歸屬于歐洲央行,這使得歐洲央行在收緊貨币政策時陷入兩難的境地,貨币政策的傳導效果受限。
針對歐盟的财政框架問題,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日前發文敦促歐盟在債務高企和利率上升的情況下改革其财政框架。IMF指出,利率一直在上升,貨币政策正常化繼續快速發展,歐盟财政框架改革刻不容緩。當前的财政框架并不能很好地在控制财政風險和穩定産出之間進行平衡,并且也沒有為歐盟的穩定提供足夠的工具,這在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之後的10年中表現得最為明顯。
國際貨币基金組織 資料圖
随着更多危機的出現,一些歐洲國家在追求本國獨立性與歐盟強調一緻性間的分歧愈發明顯,種種摩擦将把歐洲命運帶向何方?
反歐盟的浪潮席卷歐洲
從反歐盟遊行到民衆用腳投票,美英等國将“對俄制裁”渲染為西方内部的“政治正确”,迫使歐洲國家加入到對俄制裁隊伍中,直接加劇了歐洲能源危機。歐盟抗議者呼籲退出北約和歐盟,本質是不想讓自己的國家繼續被這樣的“政治正确”所裹挾,并在對俄問題上做出更正确、更符合自身利益的決定。
據瑞典國家電視台(SVT)報道,在剛剛結束的議會選舉中,由瑞典民主黨、基督教民主黨等右翼政黨組成的聯盟獲得49.8%的選票,社會民主黨、綠黨等左翼聯盟獲得了48.8%的選票。觀察人士指出,如果不出意外,右翼聯盟将會赢得超過50%的選票。英國《衛報》在報道中,用了“地震”一詞來形容瑞典這次選舉結果,表示這意味着瑞典的“自由主義傳統”正發生重大轉變。
瑞典民衆為支持的政黨投票 資料圖
這種情況在歐洲并非個案,奧地利、匈牙利、波蘭已經是右翼政黨的天下。左翼“大本營”德國,也面臨着右翼崛起的态勢,有專家分析稱,如果德國的經濟、能源和社會危機在今年冬天進一步加劇,很可能會出現執政聯盟的内部分裂、右翼政黨進一步逼宮的情況,而如此大的政治變動很可能會使得右翼的分離主義思想帶動歐盟解體。
俄烏沖突造成的矛盾是一個縮影,讓世人又一次看到了歐盟内部的嫌隙。歐盟雖然不是一個國家,但成員國已将部分國家主權例如貨币、金融政策、外交等權利交給組織,再加上歐盟委員會行使的行政權、歐盟理事會與歐洲議會行使立法權和歐洲法院行使司法權,令歐盟越來越像聯邦制國家。
歐洲聯盟盟旗 資料圖
不過從經濟學的角度講,當一個組織的邊際成本高于邊際利潤的時候,該組織就達到了最佳狀态,應該停止擴張。而今年5月時,意大利總理還在呼籲歐盟“向東擴張,接納烏克蘭等國家”。
此舉看似積極,實則暴露了歐盟的脆弱性,不知會否“吃力不讨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