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我們的堅持和經曆?日均客流量超2萬人次,75%以上為跨城流量……自今年6月28日運營至今,連接着紹興柯橋、杭州蕭山的紹興地鐵1号線柯橋段,正成為兩地群衆日常出行的重要選擇,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這一年我們的堅持和經曆?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這一年我們的堅持和經曆
日均客流量超2萬人次,75%以上為跨城流量……自今年6月28日運營至今,連接着紹興柯橋、杭州蕭山的紹興地鐵1号線柯橋段,正成為兩地群衆日常出行的重要選擇。
它的走紅,不僅是因為最快100公裡的時速、2元起步6元封頂的票價、9分鐘一趟的密集班次……更在于全國首創的兩市地鐵一站式付費換乘,讓它和杭州地鐵5号線實現了無縫對接。
眼下,紹興地鐵1号線還在不斷“生長”:11月25日,從柯橋一路延伸并橫跨越城區的線路主線正式開始綜合聯調及試運行,預計在杭州亞運會前通車。
軌道越建越長,幸福不斷加碼。歲末,記者一路坐地鐵、探工地、看産業,探尋地鐵互聯帶給兩地群衆的民生福祉。
兩地通勤
幸福滿滿
早上7點30分許,冬晨的濕冷還未完全消退,紹興地鐵1号線柯橋段已經熱鬧起來。
我們和柯橋區軌道集團工作人員金薇,相約在線路的起始站——中國輕紡城站一起坐車。
金薇十分熟悉紹興地鐵1号線柯橋段。随着人流有序進站,金薇向我們介紹道:“線路全長是20.3公裡,設站10座,其中8座在柯橋境内,單程是26.5分鐘。7點到9點、17點到21點是早晚高峰,客流以上下班通勤為主。”
果不其然,我們走了三節車廂才找到空座。“截至12月27日,累計客流量已經超過了410萬人次。”坐下不久,金薇接收到了最新客運量數據,她邊看邊告訴我們,“日均客流量超2萬人次。在疫情影響前,這個數據有近3萬。”
“媽媽,就坐這裡吧。”這時,我們旁邊來了一對母女。得知我們在采訪,女兒略顯緊張,但老人卻笑着接過了話茬,“我叫洪美秀,今年56歲了,這次是去浙大二院看病。地鐵開通對我們老百姓肯定好,不僅看病方便,有空還可以去遊西湖。”
一旁的小年輕陳群接過話茬,“以前我最煩早起開車上班。現在坐着地鐵,一邊聽歌一邊休息,感覺很快就到了。”陳群家住柯橋安昌街道,在蕭山當普拉達教練,每天都在兩地間往來。
列車疾馳,幸福滿滿。金薇早已下車,但不斷有人上來。在楊汛橋站,浙江樹人學院的大三學生劉歡樂進入了車廂。“我每周都去杭州上語言培訓課,以前需要先打車半小時去蕭山坐地鐵。現在學校旁邊就有地鐵站,學校和地鐵站之間還有接駁車,非常方便。”
類似這樣的地鐵接駁配套,柯橋每個站點都有。我們上網一看,在地鐵開通前,柯橋曾大規模調整、新開通公交線路。交通部門的數據顯示,眼下柯橋共有29條公交線路經過地鐵站點。單個站點,最少的配套了兩條公交線路,最多有12條公交線路經過。
從楊汛橋站再次出發,經過一條穿山隧道,就是蕭山。經過衙前站,我們來到了終點站——姑娘橋站。走出地鐵,乘坐電梯或扶梯,往上一層便是杭州地鐵5号線。不用出站、不用買票,立馬就能乘坐。兩市地鐵一張票通行,得益于依據《杭州紹興城市軌道交通合作一攬子協議》實現的兩地地鐵網一站式付費換乘,這在全國屬于首例。
在這裡,我們遇到了剛走下杭州地鐵5号線的徐敏爾。“我從金雞路站過來,到中國輕紡城站。”她笑着告訴我們,她和老公做窗簾生意,蕭山有廠、柯橋有門市部。“過去20年,我每天開車往來,很麻煩。現在坐地鐵,既方便又輕松,一天幾次都不累。”
地鐵互聯,讓杭紹同城成為日常化。在萬繡路車輛基地控制中心調度大廳,巨大屏幕上實時顯示着紹興地鐵1号線柯橋段的運行狀況。“目前,每日客流量約有75%是跨城旅客,到了節假日,這個比例更高,達到85%。”運營分公司工作人員陳宏亮介紹,柯橋段開通運營的首個周末,客流量曾達到8.28萬人次。
産業互聯 要素共享
這兩天,氣溫驟降。百思寒羽絨觀光體驗工廠負責人陳國賢在朋友圈發道:“今年,杭州蕭山人坐地鐵來柯橋買鵝絨被、鵝絨服了……”
百思寒位于柯橋區華舍街道。上午10時,當我們來到工廠時,陳國賢正準備去鑒水路站接客戶。“自從地鐵開通,從杭州來柯橋購買紡織品的散戶明顯增多。像今天的客戶是我兒子的培訓老師,五年前就認識了,但今天也是第一次來。”得知我們的來意後,陳國賢欣然邀請我們一同前往。
上車後,我們見縫插針地和陳國賢聊了起來。沒想到話題剛展開,就到了鑒水路站。“隻有2公裡,所以很快。”陳國賢笑着解釋。不一會,我們順利接上了陳國賢的朋友譚平英。“非常快捷!”談及乘坐體驗,譚平英笑着說,她和閨蜜大約8點半從杭州地鐵5号線五常站出發,1個半小時就到了這裡。“今天主要是給女兒買嫁妝,順便遊覽下安昌古鎮,然後再坐地鐵回去。”
地鐵,連接的是交通,緊密的是發展要素。在錢清輕紡原料市場,地鐵開通後,采購商中多了不少“杭州面孔”。
“它就像一個磁場,以流動促進融合,以融合撬動聚變。”紹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越城分局國土空間規劃編審科科長黃燕表示,“當城市剛開始修建地鐵時,直接效應是疏解交通,而地鐵系統的疊加效應,使城市格局變大,從而打開城市高質量開放發展的廣闊舞台。”
為讓發展要素留下來,紹興已經在準備。在擁有4個地鐵站的錢清街道,浙江紹興人才創業園(柯西園)正大力發展人工智能、電子信息等項目。園區内,科大紹興新材料産業技術研究院的博士李哲告訴我們,“通過紹興地鐵1号線柯橋段,從這裡去杭州、柯橋都很方便,這是吸引我們項目落地的重要原因之一。”
前不久,總投資25億元的錢清寶龍城商貿綜合體項目也正式開工建設。“我們入駐,不僅看中錢清這個區域,更是看好這個融杭門戶節點,地鐵帶來的不僅僅是便捷的交通,更是滿滿的人流量。”項目經理吳鳳彬表示,這個大型商業綜合體,也将成為錢清提升城市品質的助推器。
而在紹興地鐵1号線鑒湖停車場施工現場,我們注意到一塊高約9米、厚約30厘米的巨大蓋闆,正被澆築在粗大的石梁上。“這是蓋闆,上面要建汽車停車場、城市綜合體。”紹興市軌道交通集團工程管理部土建工程科副科長王健告訴我們,“通過TOD綜合開發,鑒湖停車場周邊約900畝的區域将崛起集生态居住、健康養生、山水休閑等功能于一體的現代化社區。”
據介紹,軌道交通TOD綜合開發,即通俗講的“地鐵 物業”模式:通過給地鐵加“蓋”及周邊土地綜合開發的方式,進行商業、辦公、住宅等綜合開發建設,既推動片區開發,又實現以軌養軌。
目前,在紹興地鐵1号線沿線,已有3個TOD項目在建。除了鑒湖停車場上蓋TOD綜合開發項目,還有分别定位于鏡湖新區地标性建築、古城門戶新樞紐的梅山廣場TOD項目和紹興火車站片區TOD綜合改造提升項目。“這是紹興以‘軌道 ’建設助力城市發展、增強軌道交通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生動實踐。”紹興市軌道交通集團黨委副書記、董事李國榮表示。
軌道長龍 衆人共建
夜幕降臨,紹興地鐵1号線柯橋段逐漸安靜下來。22時許,當末班車回到萬繡路車輛基地運用庫,一群早已等候多時的年輕人卻在中國輕紡城站忙碌了起來。他們來自總部在杭州的浙江衆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在攻堅紹興地鐵1号線柯橋段和主線的信号系統互聯。
“信号系統就像地鐵的大腦,是保證列車運行安全、實現行車指揮的關鍵。”施工間隙,現場負責人石潤向我們解釋起他們的工作,“簡單說,我們會在列車上裝信号設備,這個設備與指揮中心的系統互聯。這樣一來,調度人員就能遠程了解列車位置,并進行列車進路、列車間隔控制等操作。”
走進萬繡路車輛基地運用庫,隻見單條長250米的28條軌道整齊排列,一輛輛電客車停放于此,頗為震撼。沿着安全線步行近3分鐘,我們來到運行庫一端,在這裡,列檢員們正忙着為10多列剛從河北運來的電客車進行扭力檢測。“這些車今後都将奔跑在1号線上。”現場負責人表示,每一列電客車需要用6輛挂車運輸,到達紹興後,還要經過反複測試、試跑等,通過考核的才能“上崗”。
在地鐵建設中,這些工序都屬于綜合聯調及試運行,是施工轉入通車的一個關鍵節點。11月25日,紹興軌道交通1号線主線正式進入該階段。“現在我們24小時不間斷,不斷檢驗線路、接觸網、供電、地面信号、通信和機電設備設施是否滿足設計标準及要求。”在被譽為“聯調聯試後勤處”的中鐵一局新運公司紹興地鐵1号線項目部,負責人李向龍指着排得滿滿的工期表說。
據了解,長達26.8公裡的紹興地鐵1号線主線,将于中國輕紡城站貫通運營,并通過18個站點讓地鐵橫跨整個越城區。等線路建成後,越城區和柯橋區的通行時間将縮短至30分鐘以内,到杭州蕭山區隻需約55分鐘。在紹興地鐵1号線主線即将運營之際,紹興地鐵2号線一期工程也在同步推進中。
“紹興亟需大運量、高密度、公交化的城市軌道交通作為骨幹,将松散的城市結構連接為整體,形成強大的聚合效應。”紹興市軌道交通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施蓓蓓告訴我們。早在2011年,紹興就正式啟動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編制工作。2016年,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發改委正式批複紹興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一期建設規劃(2016-2021年),規劃建設1号線和2号線一期工程,總長41.1公裡。
2017年,紹興乘着國家《關于促進市域(郊)鐵路發展的指導意見》等相關文件的東風,利用既有蕭甬鐵路的富餘運力,開啟了紹興城際線建設,并在2018年實現三區貫通運營、2019年順利“連甬”、2020年成功“進杭”。
工程有序推進的同時,在紹興職業技術學院城市軌道交通實訓基地,紹興軌道“訂單班”學生也在進行地鐵票務管理的實際操作訓練。“訂單班”由紹興軌道交通集團委托紹興職業技術學院定向培養,學生畢業經企業考核合格後,可直接入職。“目前,學校共有2個紹興軌道‘訂單班’,可為紹興地鐵定向輸送100餘位專業人才。”紹興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與交通學院副院長祝新軍介紹。
不僅是紹興職業技術學院,紹興市軌道交通集團還與紹興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浙江郵電職業技術學院等3所本地院校和6所市外軌道交通特色院校進行校企合作,委托高校開展運營技能人才委托培養,為紹興地鐵輸送源源不斷的人才。目前,為紹興地鐵1号線定向培養的近1000名運營管理、車輛駕駛、供電、檢修等崗位人才已陸續分批上崗。
來源: 浙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