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爪草項目介紹:
貓爪草又名三散草、小毛茛,以塊根入藥,具有散結、消腫、清熱、解毒之功效。主治肺癌、肺結核、淋巴結核、淋巴結炎、咽喉炎、痔瘡等病症。貓爪草因沿着藤身生長着一些象貓爪一樣的鈎刺而得名。貓爪草在醫藥上的運用已經持續了至少二千年。特别引人注意的是在它的皮和根上找到的吲哚膺堿。吲哚膺堿不僅可以興奮免疫系統,而且還具有衆多的重要用途,因此近年來貓爪草引起了研究人員的高度關注。
【出處】 出自《中藥材手冊》
【拼音名】 Māo Zhuǎ Cǎo
【英文名】 Root of Catclaw Buttercup
【别名】 貓爪兒草、三散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毛科植物毛茛的塊根或全草。。
【生境分布】 生态環境:生于平原濕草地、田邊荒地或山坡草叢中,在海拔1000m以上的中山山地亦可見生長。
資源分布:分布于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湖南、湖北、廣西。
【栽培】 1.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生于丘陵、旱坡、田埂、路旁、荒地陰濕處,适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宜肥沃的腐殖質壤土栽培。
2.栽培技術 用種子或分根繁殖。種子繁殖:于4-5月果實成熟時采種,随采随播或将種子層積貯藏到第2年春播。條播行距30cm,覆薄土。分根繁殖:春季将挖出的較小的根莖作種栽,按行株距30cm×30cm穴栽。
3.
【性狀】 1.性狀
鑒别 塊根紡錘形,多5-6個簇生,形似貓爪,長3-10mm,直徑2-3mm,頂端有黃褐色殘莖或莖痕。表面黃褐色或灰黃色,久存色澤變深,微有縱皺紋,并有點狀須根痕和殘留須根。質堅實,斷面類白色或黃白色,空心或實心,粉性。氣微,味微甘。
以色黃褐,質堅實者為佳。
2.顯微鑒别 塊根橫切面:表皮細胞切向延長,黃棕色,有的分化為表皮毛,壁微木化。皮層為20-30列細胞,壁稍厚,有紋孔;内皮層明顯。中柱小,中柱鞘為1-2列薄壁細胞;木質部、韌皮部各2束,間隔排列。薄壁細胞中充滿澱粉粒。
【性味】 甘辛;溫;平
【歸經】 肝;肺經
【功能主治】 解毒;化痰散結。主主治瘰疬;結核;咽炎;疔瘡;蛇咬傷;瘧疾;偏頭痛;牙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湯,9-15g。外用:适量,研末敷。
【附方】 ①治瘰疬:一、貓爪草、夏枯草各适量。水煮,過濾取汁,再熬成膏,貼患處。二、貓爪草四兩。加水煮沸後。改用文火煎半小時,過濾取汁,加黃酒或江米甜酒(忌用白酒)為引,分四次服。第二天,用上法将原藥再煎,不加黃酒服。二日一劑,連服四劑。間隔三至五天再續服。(《河南中草藥手冊②治肺結核:貓爪草二兩,水煎,分二次服。河南中草藥手冊列
【臨床應用】 治療頸淋巴結結核。以内服描爪草煎劑(或酊劑)為主,輔以補氣養血中藥,結合外科切開引流、搔爬手術,局部敷用各種貓爪草制劑,治療單純型、混合感染型、潰瘍型、瘘管型頸淋巴結結核180例,經2-3個月的治療,獲臨床治愈者134例,顯着有效者32例,好轉者14例。
制劑及用法:1.内服藥:貓爪草150g,加水500ml,文火煎半小時,臨睡前沖黃酒2-4 兩同服,每日1劑。或用25%酊劑,日服3次,每次10ml。均以3日為一療程,間隔3-5天給下一療程。問隔期對體質衰弱者服八珍湯,對有潰瘍或瘘管者服益氣養榮湯,連服2-3劑。
2.外敷藥:10% 貓爪草提出液,浸無菌紗條,用于壞死組織或幹酪樣物質較多的潰瘍創面或瘘管;30% 貓爪草軟膏,用于有混合感染或已形成潰瘍的患處;或制成貓爪草凡士林紗條,适于引流或填塞瘘管之用,治療過程中未發現不良副作用。曾對124 例在1-2年内随訪,觀察遠期療效,複發者4例,均為遠位複發。貓爪草也可制成注射液,供肌肉注射,每次2-4ml,每日2次,仍結合局部常規處理。觀察110例,治愈率90%。
【摘錄】 《中華本草》(中醫世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