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中,有這樣一個人物,他既不像關羽、張飛表現出來的英勇,也不像諸葛亮、周瑜的足智多謀。他是一個争議性非常大的人物,曆史上對他的評價也褒貶不一,但最使後人有争議和疑惑的問題就是:劉禅究竟是真傻還是裝傻?
《與杜微書》中諸葛亮曾評價劉禅:"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 劉禅天資聰慧,同時非常懂得仁義,禮賢下士。從這幾方面可以看出劉禅的能力,他并不是傻人。
設想一下,如果劉禅很傻,那麼劉備也不會将蜀國的皇位傳給他。
從幾件事情上,我們可以看出劉禅并非表面的那樣,反而我更傾向于他是裝傻。
首先,劉禅支持北伐。在諸葛亮還在時,劉禅就支持諸葛亮的北伐行動,在諸葛亮死後,姜維成為蜀國最主要的将領,姜維也想遵循諸葛亮的北伐行動,但當時朝廷上下沒有幾個人贊成,但是劉禅依然支持着他,盡管這次北伐也沒有成功。于是諸葛瞻等人就上書表示姜維的北伐對蜀國沒有任何益處,應該讓他去地方當個官,奪去他的兵權。但劉禅拒絕了這個提議。如果劉禅是一個無能的人,在朝廷上下除了忠臣以外還有許多佞臣的情況下,我相信他完全會聽取那些人的意見,但是劉禅卻堅持了自己的意見,他非常明确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其次,曹魏大軍攻進蜀國後,我們都知道劉禅選擇的是不抵抗,直接投降。針對這個問題,可能很多人會覺得劉婵無能,隻好投降。但從另一個角度看,直接投降卻能看出劉禅的智慧。蜀國後期,再加上沒有諸葛亮的幫助,其實就像一個"被咬的蘋果",實力已經大不如從前了。
曹魏大軍攻打蜀國,如果選擇戰,結果是敗。不戰,也是敗。戰與不戰都是同樣的結果的情況下,劉禅選擇了那個對百姓最有利的。如果選擇戰,那麼百姓就要忍受戰亂之苦,過着颠沛流離的生活,這樣的結局是悲慘的。如果不戰,那麼百姓就不會忍受這樣的痛苦,蜀國的一些臣子可能也會受到重用。
因此他選擇了傷害最小的一種可能性,用自己後半生處在監視的生活裡來換取大部分人的平安。
最後一點就是他在寄人籬下的日子裡,過着忍辱負重的生活,他卻絲毫沒有想要謀反的念頭,而是安安分分。一次,司馬昭問他,"你難道沒有想念蜀國的時候嗎?"劉禅回答:"在此地,樂不思蜀。"這個回答也成功的挽救了劉禅的生命。人在異國,亡國之痛不可能不記得,而他這句話我倒更願意相信是深思熟慮過的。
結合以上的史料,可以看出劉禅并非是一個傻子,這一切都是後人對他的誤解罷了。換一個層面想,劉禅非但不傻,反而是個非常厲害的角色,他懂得隐藏自己,最後也使得自己平穩的度過了後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