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濕疹在1-6個月大的嬰兒中最為多見,是小兒常見的皮膚病,嬰幼兒濕疹也與我們常說的“胎毒”、“奶癬”相關。
中醫認為,濕疹一證,多因濕邪偏盛,有濕熱,也有濕寒,更有脾虛濕盛者,可見有虛實寒熱之不同,臨證切不可均以濕熱論治,因據臨床觀察,脾虛寒濕證尤為多見。濕疹發病主要還是由于飲食不節,濕熱侵襲,使脾胃失于健運,水濕不能正常排洩,郁于皮膚腠理之間而緻。
圖片來源網絡
小兒濕疹有三種類型:
1、脂溢型:一般出現在3個月以内的小嬰兒,前額、頰部、眉間皮膚潮紅,覆有黃色油膩的痂,頭頂是厚厚的黃漿液性痂。以後,颏下,後頸,腋及腹股溝可有擦爛、潮紅及滲出,這種稱為脂溢性濕疹。患兒一般在6個月後改善飲食時可以自愈。
圖片來源網絡
患有濕疹的孩子如果沒有及時護理調養,很容易就會發展會過敏性體質。濕疹和食物過敏是過敏性疾病最初表現,兒童常見過敏性疾病包括濕疹、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和結膜炎,這些過敏性疾病出現有一定的先後順序,患有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疾病的孩子大部分都曾患過濕疹,家長可以回憶一下。所以家長對孩子的濕疹千萬不可忽視,這是孩子患有過敏性疾病的早期表現。
用中醫的方法如何治療小兒濕疹?中醫建議用推拿和外用的方法比較合适小兒。
【推拿方法】
補脾經、按揉陰陵泉健脾化濕;清肺經、清天河水配合推三關清熱解毒透疹;拿肩井、風池驅風散表邪,調和氣血;按揉血海,取“治風先治血”之意,清瀉血分邪熱”。
補脾經:媽媽以拇指端循寶寶拇指指尖桡側緣向指根方向直推300次;
按揉血海、陰陵泉:媽媽可中指指端按揉穴位200次;
清肺經 :媽媽一手持寶寶無名指以固定,另手以拇指從指端向指根方向推300次;
清天河水:媽媽一手持寶寶手,另手食、中指腹自腕橫紋推向肘橫紋300次;
推三關:媽媽以拇指桡側面或食、中指腹自腕橫紋推向肘,推300次;
按揉大椎:媽媽中指指端按揉穴位200次;
拿風池、肩井:各拿5次。
【外用藥敷法】
1. 生黃柏60克,明礬30克,将藥研成細粉,用适量麻油調勻成糊狀,塗敷患處。
2. 青黛散60克,加凡士林适量調勻後,塗敷患處。
在日常生活當中,對小兒濕疹的預防和護理應做到如下幾點:
1.媽媽要注意觀察寶寶的消化狀态,如果有消化不良的情況,應及時進行助消化,調節飲食;
2.懷孕期間,孕媽媽要均衡飲食,避免進食“垃圾食品”;
3.哺乳媽媽要合理安排飲食結構,避免進食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如海鮮、螃蟹等;
4.有濕疹的寶寶避免直接照射太陽,因為體溫升高後,濕疹會更加癢;
5.寶寶穿衣要注意材質,貼身衣物要純棉的,避免穿羊毛、尼龍之類的制品;
6.患有濕疹的嬰兒,洗浴時不要用堿性的沐浴露清潔寶寶身體,要特别注意清洗寶寶皮膚的皺褶處,洗完澡後,擦幹身上的水分,不要塗油脂性的潤膚膏,以免妨礙皮膚的正常呼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