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餘外軍 編輯/婁兵)繼将漢騰上饒工廠和衆泰臨沂工廠收入囊中後,網上近日傳出長城汽車将收購福建新龍馬汽車(下文簡稱“新龍馬汽車”)龍岩工廠的消息。目前,雙方都沒有給出肯定的回應。
但種種迹象表明,長城汽車對新龍馬汽車龍岩工廠的收購基本已成定局。
各取所需
觀察者網汽車頻道(引擎視線)從相關渠道了解到,早在今年4月,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龍岩分公司便已經成立,公司注冊地址即為福建新龍馬龍岩工廠目前所在地。
除此之外,長城汽車還在今年4月和5月對外發布多則關于龍岩工廠的相關招标公告。此外,長城汽車還在《長城汽車龍岩基地商品車公路物流運輸項目招标公告》中披露,龍岩工廠計劃将在今年8月底投産。在業内人士看來,長城汽車對新龍馬汽車龍岩工廠的收購,是雙方各取所需。
公開資料顯示,新龍馬汽車成立于1997年,主攻農用車業務。到2011年,新龍馬汽車總部從福州遷移到龍岩,并且規劃建設年産15萬輛汽車擴建項目以及30萬台發動機項目。同時,産品規劃也從農用車向包括微卡、皮卡、MPV以及SUV等轉變,覆蓋商用車和乘用車兩個市場。
2014年,新龍馬汽車發布啟騰品牌,并先後推出了微型客車M70、MPV車型EX80、SUV車型V60等多款産品。不過,新龍馬一直未能在汽車市場形成銷量規模。數據顯示,2022年1-4月,新龍馬汽車累計銷量僅為1299輛,同比下滑23.99%,這意味着新龍馬汽車擁有15萬輛年産能的工廠絕大多數時間處于閑置狀态。
另外,根據新龍馬汽車此前規劃,公司力争到2023年實現經營現金流轉正,并且于2025年實現利潤扭虧為盈。對于銷量低迷的新龍馬汽車而言,要想實現這一目标并非易事,盤活閑置的産能,實現開源節流顯得非常有必要。
與新龍馬汽車艱難處境不同,位列自主品牌頭部陣營的長城汽車正處在突飛猛進期。在2021年,長城汽車全年累計銷量超過128萬輛,同比增長14.79%。根據規劃,長城汽車将2022年的年度銷量目标定為190萬輛。雖然由于供應鍊波動等因素在今年開局出現一定程度的銷量下滑,但是長城汽車并沒有調整年度銷量的計劃,仍然以190萬輛銷量為挑戰目标。
盡快提升産能,成為長城汽車達成上述銷量目标的關鍵。長城汽車2021年财報顯示,長城汽車目前已投産的産能主要位于保定、重慶、泰州、俄羅斯、平湖、天津以及日照等地,總設計産能為144萬輛。在2021年,長城汽車的生産量達到130.48萬輛,産能利用率達到90.61%。
事實上,長城汽車近幾年一直在擴增産能,包括新建工廠和收購其他車企的工廠。在2021年,長城汽車曾先後接盤漢騰汽車位于江西上饒二期工廠和衆泰汽車位于山東臨沂的工廠;更早之前,長城汽車還将獵豹汽車位于湖北荊門的工廠納入自己的産能版圖。對于處在瘋狂擴産的長城汽車而言,收購其他車企工廠進行改造和升級比自建工廠更能夠節約時間和資金成本。
在這一背景下,長城汽車與手握優質生産資質工廠的新馬龍汽車達成合作顯得合情合理,同時也是雙方共赢。此外,收購新龍馬汽車龍岩工廠也有利于長城汽車在東南地區車市進行深入布局和提高市場競争力。
備戰2025
在完成對新龍馬汽車龍岩工廠的收購後,加上現有産能和正在改建的工廠産能等,長城汽車累計産能将突破300萬輛。長城汽車近幾年選擇迫切地擴增産能,一方面是為了抓住自主品牌借勢新能源和智能化建立的快速發展窗口期。
在2021年6月,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曾表示:“中國汽車正迎來最好的時代,我們已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領域具備先發優勢。隻有快速放大優勢,才有可能在新賽道上實現領跑,最終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超越;但是這一窗口期隻有3-5年,而且中國汽車品牌的機會隻有一次。”
另一方面,長城汽車也是在為積極踐行此前發布的“2025戰略”做準備。根據戰略規劃,長城汽車到2025年要實現營業收入超6000億元,全球市場銷量達到40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占比80%。
為了實現這一戰略目标,長城汽車繼續堅持“過度投入”,預計未來五年在研發領域累計投入1000億元。除在研發領域投入大量資金外,長城汽車也在産能布局方面加大投入。不過,在産能擴張方面,長城汽車目前選擇接盤其他車企閑置産能為主,這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它在資金方面的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瘋狂擴張産能對長城汽車而言也是一把雙刃劍。如果長城汽車未來幾年在銷量方面能夠達到預期規劃,那麼收購的工廠将成為長城汽車進一步向上發展的重要助力。一旦長城汽車後勁出現不足,過剩的産能也會成為它在前行道路上的掣肘之一。
顯然,在如期達成目标方面,長城汽車将會面臨不小的壓力。以長城汽車2021年128萬輛的銷量為基準,要實現2025年400萬輛的銷量目标,它在2021年到2025年的汽車銷量複合增長率要達到32.95%。
5月16日,長城汽車董秘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我們目前沒有調整銷量目标的計劃,第二季度随着芯片的開發和疫情的局勢好轉,長城汽車今年仍将挑戰190萬輛銷量的目标。”
可見,長城對産能利用率的掌控十分自信。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