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圈有這樣一種拍檔:他們在各自的領域中深耕細作,卻又在相互的連接中彼此成就。
他們珠聯璧合,星月交輝。下面柴叔就為大家盤點國内影壇五大互相成就的“導”和“演”的組合。
1、梁朝偉與王家衛合作電影:《阿甘正傳》、《重慶森林》、《春光乍洩》、《花樣年華》、《2046》、《擺渡人》、《一代宗師》。
遇到王家衛之前,梁朝偉還是“至尊寶”,他還沒有遇到給自己三顆痣的人。
“至尊寶”占山為王,日子看起來還算滋潤。但時不時總有個夢,在敲打着現實中的自己:你的能力不止于此,你該有更大的成就。
遇到王家衛以後,梁朝偉在影壇似魚得水,事業蒸蒸日上。
盡管參演《阿飛正傳》時備受煎熬,但梁朝偉直言:“演了王家衛的這部戲以後,我對表演有了全新的理解。”
與王家衛合作的二十年間,梁朝偉獲獎如家常便飯。
王家衛,就是給梁朝偉三顆痣的人。他讓梁朝偉從“至尊寶”變成了“齊天大聖”。
相輔相成的是:王家衛的電影拼圖也絕少不了梁朝偉。
二人合作期間,王家衛多次獲得最佳導演獎項,在電影圈的聲望達到了頂點。二人相互成全,互利互惠。
但,天下沒有不散場的舞會,再完美的拍檔也有轉身的時候。
2018年,二人合約到期。平時在微博上惜字如命的王家衛,這次發微博深情道來:多年前有一位朋友把梁朝偉托付給我們,多年之後,我們把梁朝偉先生完整地交還給她。我決定和這個二十多年的朋友,一起探索新的方向,彼此不再以合約約束彼此,用新的方式,各自邁向新的旅程。
請注意王家衛的用詞:交還、約束、各自……
言外之意:過去很美好,但人總要向前看。花開兩朵,天各一方。
梁朝偉依然演戲,依然可以拿獎。王家衛也一如既往,對作品慢工雕琢。
但,沒了王家衛的變态NG,梁朝偉再無動力挖掘自己的演技。
失去了梁朝偉的多情電眼,王家衛似乎也還沒找到最佳的精神訴求窗口。
他們契若金蘭,但注定漸行漸遠。
2、吳宇森與周潤發合作電影:《英雄本色》、《喋血雙雄》、《縱橫四海》、《辣手神探》。
如果沒有吳宇森,香港電影必然少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這之前,“暴力”與“美學”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
打打殺殺的兄弟恩怨,遠沒有你侬我侬的男歡女愛更有受衆。
風衣、墨鏡、雙槍、飛鴿,也還不是一種特有的電影符号。
吳宇森的《英雄本色》系列,将衆多元素糅合在一起,開創了暴力美學、血色浪漫,将兄弟情與商業電影完美契合。
劇中男二周潤發,飾演落魄的小馬哥,風頭力壓男一狄龍,不隻因為他的帥,更因為他的義氣、他的倔強。
“我這麼做,不是因為我了不起,而是我想要證明,我失去的東西,我一定要拿回來。”小馬哥的這段長台詞,在當時破圈,激勵了萬千江湖兒女。
彼時,周潤發就是小馬哥,小馬哥就是周潤發。他成了吳宇森電影主題的不二人選。
随後兩人的《喋血雙雄》,《縱橫四海》更是将香港黑幫片拉升到與好萊塢看齊的水準。
多年後,吳宇森說:“周潤發身上有些氣質與我的偶像阿蘭德龍很像,很帥氣,眼睛很有神。這也是我當初找他拍戲的理由。”
可惜,二人的散場沒有王家衛和梁朝偉那麼體面。
2006年,吳宇森籌拍《赤壁》,周潤答應出演周瑜。但萬萬沒有想到,就在開拍的前一天,周潤發突然通知吳宇森,自己不演了。
多年後談及此事,吳宇森依然耿耿于懷,坦言當年周潤發的辭演對自己打擊很大。
“有些投資方是因為周潤發出演,才肯投錢。結果他突然不演了,投資方就不肯拿錢了,而《赤壁》的預算又很大,電影差一點垮掉。”
最後,吳宇森賣掉了美國房産,找來了梁朝偉,才得以完成《赤壁》。
周潤發後期對這事兒有過解釋,但真假難辨,衆說紛纭。
隻是,可惜了這對搭檔,觀衆沒看到周潤發版的周瑜,也看不到二人再次合作的可能了。
3、張藝謀與鞏俐合作電影:《紅高粱》、《秋菊打官司》、《菊豆》、《活着》、《大紅燈籠高高挂》、《搖啊搖,搖到外婆橋》、《滿城盡帶黃金甲》《歸來》。
張鞏二人是為數不多的、能長期合作的“男導”加“女演”的組合。
兩人第一次合作《紅高粱》時,張藝謀還是菜鳥導演,鞏俐還是非著名演員。
沒想到《紅高粱》一炮打響,斬獲柏林電影節金熊獎,這是中國電影首次獲得國際電影節大獎。二人一夜成名。
此後幾十年間,張藝謀一步步成為“國師”,鞏俐一步步成為“鞏皇”。
其間,鞏俐一共出演了7部張藝謀的電影,狂攬國内外幾十項大獎。
這一切,得益于鞏俐的天賦,也得益于和張藝謀在創作上的默契。
張藝謀說:“我和鞏俐是一種知己知彼的狀态,在創作上,我想要什麼,她都一清二楚。甚至我都沒怎麼講,她就知道我想表達什麼。包括我想怎麼運用鏡頭,怎麼走位。達到這樣深層次的默契很不容易。”
在拍攝《歸來》時,鞏俐給張藝謀提了兩個創意:第一,是自己去車站接丈夫陸範焉識那場戲,做個接站的牌子,用毛筆寫上陸範焉識的名字。第二:設計鋼琴的戲份,從音樂角度來喚起女主角的記憶。
事後張藝謀直誇:“這兩個點子提得非常好,可以說鞏俐已經達到了編劇的水平。”
好的搭檔就是這樣,發揮各自的長處,又能有效互補。
當年鞏俐出演《紅高粱》時,隻有22歲,二人最近一次合作《歸來》時,鞏俐已經49歲,27年間,鞏俐不斷成就着張藝謀,張藝謀也不斷讓鞏俐發掘更好的自己。
4、馮小剛與葛優合作電影:《甲方乙方》、《不見不散》、《沒完沒了》、《不見不散》、《手機》、《非誠勿擾》、《大腕》、《天下無賊》。
葛優一度是馮小剛的禦用男主。
與之前的幾組搭檔們的互相成就不同,在二人的最初合作中,其實是葛優成就了馮小剛。
馮小剛當年剛從美工轉行做導演,給娛樂記者一個大逼鬥的勇氣,那時還沒有。而當時葛優已經是戛納影帝。前者是沾了後者的光,借了後者的勢。
從1997年賀歲片開山之作《甲方乙方》開始,二人先後合作《不見不散》、《沒玩沒了》等7部作品,前後跨度16年。
但其實從電視劇算起,二人開始結緣的時間更早。1990年,馮小剛和王朔一起籌拍《編劇部的故事》,馮小剛認準了讓葛優出演劇中的李冬寶一角,當時葛優正在拍《大沖撞》,馮小剛硬是軟磨硬泡,說服葛優出演《編輯部的故事》。
馮小剛最擅長探查别人心思,知道葛大爺拍戲最怕兩件事:第一是哭戲。第二是吻戲。
怕哭戲,不是因為葛大爺不會哭,而是大爺不想哭,不好意思哭。他覺得,演員要表現傷心,不一定非得哭出來。演員沒哭,但讓觀衆感受到他在哭,才是最好的表演。
至于吻戲,确實是葛大爺的一個死穴。他通常會在接戲前就告知導演:“吻戲不拍。”馮小剛很體諒他,在拍愛情戲《非誠勿擾》時,馮小剛特意給葛大爺和主角舒淇設計了一場“親密”戲。讓二人錯位而坐,拍出來的效果觀衆滿意,葛大爺也很滿意。
這也正是二人合作狀态的基本寫照,雙方互相體諒,市場也很認可,才得以長期搭檔。
5、周星馳與吳孟達合作電影:《破壞之王》、《大話西遊》、《少林足球》。
作為演員,周吳二人合作多次,今天隻談周星馳作為導演的時候,與吳孟達合作的那些影片。
1994的《破壞之王》盡管沒有署名,但其實是周星馳第一次參與導演工作,由于經驗不足,電影預算不斷超支,殺青日期一再推遲。搭檔吳孟達對此表現出了對周星馳的無限包容,從不會給他壓力。
後來吳孟達曾說:“第一次拍片總會有問題的,星仔以前做演員,自由自在,遲到也不怕,但現在每天早來晚走,一副緊張樣子,真是凄涼極了。”比周星馳年長十歲的他,言語間透露着哥哥般的關懷。
一次周星馳在拍片時向母親發脾氣,事後吳孟達耐心開導他,不該和母親有這種态度。
于周星馳而言,吳孟達亦師亦友,亦兄亦父。
也許正因為生活中二人的深厚友誼,才在影片中表現出了如此默契,被無數影迷視為“最佳拍檔。”
兩人合作的高光時刻,當屬《大話西遊》與《少林足球》。
當年周星馳已參與到《大話西遊》的制作之中,盡管當時票房慘淡,但如今卻被一代影迷視為心中經典。
《少林足球》更不必多說,拿下金像獎等在内的多項國内外大獎。
之後周星馳執導的多部影片,如《功夫》、《美人魚》、《西遊降魔篇》、《新喜劇之王》等都不見達叔的身影,外界傳言,二人鬧矛盾,老死不相往來。
對此達叔解釋:“拍《功夫》的時候,本來星仔和我約定5月開拍,結果遇上非典推遲了。後來開工時,我已經和别人簽約了。拍《美人魚》的時候,星仔也有找過我,不過由于自己身體不好,不敢保證能有最好的狀态,所以沒有答應。不過隻要我還活着,就有機會和星仔合作。”
讓人唏噓的是,2021年,達叔因病去世,二人的最後一次合作,終究止步于20年前的《少林足球》,給影迷留下了無盡的遺憾。
寫在最後:
電影圈還有很多互相成就的搭檔,比如甯浩與黃渤,婁烨與秦昊。
他們無不在印證這樣一個道理: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
好拍檔是好影片的基礎,互利共赢是成功的準則。舍短取長,強強聯合,正是這些“最佳拍檔”們的合作秘訣。
-END-
【文 | 無雙表叔 】
【責編 | 語非年 】
關注@柴叔帶你看電影,更多精彩不迷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