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唯物辯證法的四種方法
唯物辯證法的四種方法
更新时间:2024-10-03 19:15:02

在人類認識史上,馬克思達到了巅峰,對社會的洞察,思想的深邃,理論之科學,辨析之徹底,借用一位奇人的話說:“馬氏是六識中做活計最通透之人”。 這四對思維方法,如果能學透用好,用來思維分析,對我們的工作有巨大的幫助作用,重點是很科學。

歸納和演繹、分析和綜合、具體和抽象、邏輯和曆史。

一、歸納和演繹。

1. 什麼是歸納?

由我們的經驗、經曆、對事實的觀察,對個别案例,具體的特殊事例歸類, 概括得出一個一般性的結論,或者暫時認為是普遍适用的結論。這就産生了一個問題,

什麼問題?

歸納的個例,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窮盡所有的個例,

我們用有限的條件和事例,推出一個普遍的結論,如果遇到一個特殊案例不成立,這個結論就被打破了,就不完整。

所以歸納得出的結論是暫時性的,不一定安全正确,還有待驗證。

如:我們抽取個别案例調研:

我們抽取了100個中國人,發現最後都死了,

我們在抽取100美國人,發現最後也死了,

我們在抽泣100個非洲人,發現最後全死了,

得出結論:所有的人都會死。

這就叫歸納法,我們從部分有限的案例,歸納出一個普遍的結論,這就叫由特殊到一般,由個别到普遍的一個歸納總結。

所有人都會死這個結論對不對?

暫時不知道,因為我們不可能把全世界的人都觀察,如果有一個人長生不老了,這個結論就不正确了。

所以歸納得出的結論到底正不正确,是不是普遍适用,還有待驗證,我們假設它暫時正确。

如何論證這個結論是否正确呢?

這就要用到第二個方法了—演繹法。

唯物辯證法的四種方法(什麼是唯物辯證法的四對思維方法)1

2. 什麼是演繹?

演繹剛好和歸納相反。演繹是由歸納得出的一般的、普遍的結論放在個别,特殊的實例中加以推論得出結論,演繹從一般、普遍到特殊、個别的得出結論。

由所有人都會死這個結論為大前提,觀察論證個例:

抽取了張三,張三是人,得出結論:張三會死,

抽取了李四,李四是人,得出結論:李四會死,

抽取了王五,王五是人,得出結論:王五會死。

.........

最後發現沒有,演繹更嚴謹,得出的結論更真實,正确,如果歸納得出的結論普遍适用,演繹得出的結論一般都不會錯誤。

所以歸納和演繹是互相聯系的,互為補充的。

歸納得出結論通過演繹的驗證,演繹又需要以歸納為前提。

歸納是演繹的前提和出發點,演繹又是歸納的補充和驗證,二者辯證統一。

生活中,我們處處都在用這兩個方法,隻是我們不知道而已。

天氣預報就是歸納和演繹的綜合運用,由氣象台對部分地區氣象數據抽樣調查,歸納出一個普遍結論,明天全國要下雨。然後又以這個結論出發,演繹到各個地區。

歸納帶着不确定和預測性,正不正确,最後可以通過演繹的論證,有些地區是正确,有些地區不正确,從而又對歸納法又補充和強調,加強完善。

天氣預報不完全準确,就是因為天氣預報是從部分地區的數據中得出一個普遍的結論适用于廣泛的地區,結論本身就帶有或然率(概率),所以才叫天氣預報,預測性的報道。

二、分析和綜合。

1. 什麼是分析和綜合?

分析就是把一個事物,問題的整體分開,局部的、側面的、屬性等分解剖析,具體的對各個部分加以分析研究。

綜合和分析相反,綜合是把事物各個部分、側面、屬性按内在聯系統一為一個整體來看待,以掌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我們經常說,綜合起來看,就是把局部的東西作為一個整體綜合起來看待。

分析與綜合是互相滲透和轉化的,在分析基礎上綜合,在綜合指導下分析。分析與綜合,循環往複,推動認識的深化和發展。一切論斷都是分析與綜合的結果。

我們中國人的思維是喜歡綜合的,看問題喜歡全面,統一起來看,我們的傳統文化就是綜合的文化,道家的道統思想、儒家的中庸思想、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觀、佛家的心物一如,都從綜合統一上來出發。

我們東方文化,不缺綜合的能力,而是缺少分析的能力,不喜歡把事物細緻剖析成各個具體的細小環節來研究,這是西方人的強項,生物學、物理學、化學、力學等科學,哪一門不是具體剖析分解分析研究?他們研究人就對人解刨,研究物體,就對物體無限細分觀測。

我前文說過,未來引導世界的文化,必然是中西合璧,中國善于統一,善于綜合,西方人善于分析分解,兩種文化發展到最後,就是一道一術。有道無術,道無法實施,有術無道,止于術,不能把術推進到更高的階段。

分析和綜合是我們最常用的方法,一般人都會分析和綜合,區别在于深淺、邏輯、科不科學上。

分析和綜合是辯證統一關系,既要會分析又要會綜合。分析就是為了綜合,綜合離不開分析。

唯物辯證法的四種方法(什麼是唯物辯證法的四對思維方法)2

三、具體和抽象。

具體和抽象也是辯證統一關系,具體離不開抽象,抽象離不開具體。

我們經常說,你說的太抽象了,我無法理解,說具體點。具體的說,我就可以給你舉一些例子,就容易理解了,抽象比較空洞,難以理解。

比如:我給一個男生介紹一個對象,我說王某某是個好姑娘,這叫抽象。對方聽着比較空洞。我接着說幾個有關這個姑娘不錯的各方面的例子,做一個全方位的說明,這個女生人品不錯,從小到大都很孝順父母,從沒有在父母前面發過脾氣,還有她愛笑,見人總是笑眯眯的,看起來很親切,對朋友不錯呀,這些都是具體的說明,這就叫具體,很好理解。

抽象有時代表着從具體中提煉出來的精華,比如我們看到的許多觀點知識點其實都是抽象的,也因此很難記住。那麼就應該每個抽象的觀點,都搭配幾個具體的事例,以方便我們去記憶

具體和抽象是相對的,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無論是具體的世界還是抽象的空間,共同構成我們的宇宙、我們的人生。

這樣一想,具體和抽象,真的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從這個二分法的角度去看問題,也許會有新的收獲。

我寫文章,就是抽象和具體的反複運用,比如我先抛出一個觀點,讀者看了觀點很空洞,我接着會用舉例子來說明論證,這就是具體和抽象的互相補充,互相作用。

抽象和具體的運用也是智慧,抽象的說往往不容易犯錯誤,具體的說就容易産生錯誤,抽象比較模糊概括,具體就比較詳細。

如:我說明天會下雨,這是一個抽象說法,

我說明天3點後會下雨,相比更具體點,

這不難發現,越抽象的說法越準确,明天會下雨,下雨了,我就說對了,如果我說明天3點後會下雨,結果早上6點下的雨,我就說錯了。

所以你觀察現實那些有大智慧的人,說話都不會說的太具體,總是抽象的說,隻說個模糊的大概,避免出現失誤,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很多都是給出觀點,但是這個觀點沒有具體的内容說明,到底說的是什麼?各自自己去想,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部《論語》,一百個人讀都有一百種不同的解說,對照原文好像都說的有道理。

這也是我們中國人的大智慧,我們的文化廣、大、簡單、抽象,對具體的東西不加以說明。老子把世界的規律就抽象一個字“道”,不管後人怎麼說,都在道的範圍内,因為怎麼說,都隻能說對一部分。

《道德經》第一句話:“道可道,非常道”。一句話就抽象概括總結了道的本質特征—不可說。如果非要說,那你就離我悟的那個道就遠了,一句話封了所有人的口,所以後人,隻要說道,就必定不懂道,想把道說明白,就不可能的事。

如果非要說,就必須和老子一樣,來個大前提,我說的道是我理解的道,而不是老子《道德經》說的道,因為真正那個道,是不可說的,這是語言的局限性造成的說不清楚。然後再解釋什麼是道,就比較合理了,别人就無力反駁你。這一招正是老子第一句話就教給我們的方法,他第一句就是把自己寫的《道德經》先給否定了,從而告訴我們《道德經》說的道,和原本的道相差甚遠,到底原本的“道”是什麼?沒人說的清,各自回家自己去悟吧,我覺得這才是老子間接要告訴我們的道理。

抽象的能力,這中國人最厲害的能力,儒釋道基本把他們的學問抽象成一個字概括了。

說到具體,還要論西方的科學發展,他們能全方位的剖析事物,把事物的各種屬性加以全面研究,能描述的非具體到數、形。生物學,可以發展成生物科學永無止境的對具體的人,物加以研究。

這是我們需要學習的重要能力,越學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就會有對比,會發現,中西很多方面都是互相補充的,取長補短的。

唯物辯證法的四種方法(什麼是唯物辯證法的四對思維方法)3

四、邏輯和曆史

在邏輯和曆史的辯證關系中,這對思維範疇中,說的是邏輯和曆史的統一。

邏輯通常指人們思考問題,從某些已知條件出發推出合理的結論的規律。

曆史說的是過去的事情,分兩種情況,1.現實的曆史,這是活生生的曆史,是當下以前的一切,2.認識的曆史,是理論層面的曆史,哲學曆史、社會發展曆史等。過去的經曆也是曆史的,當下以前的一切都可以歸到曆史中去,這裡的曆史是一個抽象的概括。

邏輯和曆史的統一,說的是我們的邏輯思考和邏輯推理,都必須是建立在曆史的内容之上,邏輯不能離開曆史的,邏輯離開了曆史,邏輯就成了沒有内容和和根據了,離開了曆史,就沒有邏輯可言。我們學校學知識和專業都是曆史内容,又形成我們的邏輯思維,我們用我們的邏輯思維就在編織着曆史。

如我們研究明天的股票漲跌,必須是建立在對過去的數據分析,結合當下,邏輯推算出未來的走向。離開了曆史的内容,那不叫邏輯,叫猜測。

馬克思研究的社會發展規律,得出社會未來的發展走向,比如他說:”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社會最終會發展到共産主義”。這個結論的推導邏輯是建立在他對社會曆史的研究,研究了原始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等過去幾千年的社會發展曆史為根據的。

邏輯和曆史是統一的關系,邏輯要建立在曆史之上,和曆史順序保持一緻,曆史又為邏輯提供了内容,提供了根據。

邏輯與曆史統一既是一條辯證邏輯的基本原則,又是辯證思維的一種重要方法。

到這裡,就把四種思維方法總結完了,這四種思維方法非常完善,我們分析問題,不外乎這四個思維方法的綜合運用。分析和綜合是最常用的,其次有歸納和演繹。抽象和具體相比難度大一些,抽象和具體是高度智慧的體現,邏輯和曆史也比較常用。

這四對思維方法,都是辯證統一,不可分割,是完美的統一關系。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矽藻泥怎麼裝修出來的
矽藻泥怎麼裝修出來的
矽藻泥是近年來市場上比較流行的一種内牆塗料,一般我們去建材市場可以看到各種品牌的矽藻泥,每家的導購都在宣傳說他們家矽藻泥安全環保、去甲醛、調濕度,有益于身體健康等等,消費者購買時也眼花缭亂,矽藻泥真的像導購介紹的這麼神奇嗎?下面我們來了解一...
2024-10-03
質量測量的偏差怎麼算
質量測量的偏差怎麼算
測量結果的記錄:測量值單位舉例:21.7g測量值:21.7;單位:g基本單位:千克(kg)常用單位:噸(t)、千克(kg)、克(g)、毫克(mg)單位換算:1t=1000kg1kg=1000g1g=1000mg常用工具:托盤天平托盤天平:1...
2024-10-03
草莓喜歡酸性土壤還是堿性土壤
草莓喜歡酸性土壤還是堿性土壤
草莓喜歡酸性土壤還是堿性土壤?草莓在地下水位不高于80~100厘米,pH5.5~6.5的偏酸性土壤中生長發育良好,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草莓喜歡酸性土壤還是堿性土壤?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草莓喜歡酸性土壤還是堿性土壤草莓在...
2024-10-03
倍特化工的輔助劑
倍特化工的輔助劑
氫化油俗稱“硬化油”,又名“植物奶油”、“植脂末”,它在日常生活中幾乎随處可見。氫化油名稱的由來:氫化油又稱氫化植物油,它是一戰期間發明的,當時由于戰争頻繁,物資缺乏,物價上漲,為解決動物油脂供應量的問題,美國科學家利用氫化技術讓植物油具有...
2024-10-03
半個世紀了東方紅一号還在飛
半個世紀了東方紅一号還在飛
今天上午,83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長征系列火箭總設計師龍樂豪在香港大學陸佑堂開講,主題是《長征火箭與中國航天》。龍樂豪院士在現場透露,我國首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号,迄今仍在軌運行。1965年5月,我國在東風四号導彈基礎上,研制長征一号火箭。1...
2024-10-03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