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生活總是令人向往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鄉野的風光是無比美麗的,溪水潺潺,花香鳥鳴,碧水藍天,總是讓人心動的。
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媪?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
這首詞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境和生活畫面,借此表現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上阕寫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緊靠着房屋有一條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緊接着描寫一對滿頭白發的翁媪,親熱地坐在一起 ,一邊喝酒,一邊聊天的悠閑自得的畫面。下阕采用白描手法,和盤托出三個兒子的不同形象。
高鼎《村居》
草長莺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鸢。
這首詩是高鼎晚年歸隐于上饒地區、閑居農村時創作的。首聯生動地描寫了春天時的大自然,寫出了春日農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颔聯寫村中的原野上的楊柳,“拂”,“醉”,把靜止的楊柳人格化了。枝條柔軟而細長,輕輕地拂掃着堤岸。頸聯和尾聯描述了一群活潑的兒童在大好的春光裡放風筝的生動情景。
陸遊《遊山西村》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這首詩是陸遊罷官閑居在家時所寫的。首聯寫農家酒味雖薄,而待客情意卻十分深厚。颔聯寫的是詩人置身山陰道上,信步而行,疑若無路,忽又開朗的情景,不僅反映了詩人對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間事物消長變化的哲理。頸聯描摹了南宋初年的農村風俗畫卷。最後兩句一個熱愛家鄉,與農民親密無間的詩人躍然紙上。
蘇轼《浣溪沙》
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東二十裡,常與泗水增減清濁相應。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缲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這首詞是蘇轼擔任徐州太守的時候寫的,那年徐州發生旱災,蘇轼曾率衆去石潭求雨。上片寫農村生産勞動的繁忙景象,下片寫謝雨途中行路的艱辛。簌簌的落花聲、嗡嗡的缲車聲、瓜農的叫賣聲,都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生動地展現出農村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