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患心血管疾病的人是越來越多了,
好些人,平日裡看上去還挺健康的,就是走幾步路就容易喘,爬樓梯更喘。起初啊,還不以為然,以為過一陣子就會好轉。
可日複一日,走路就喘的問題非但沒有得到改善,還時不時地出現胸痛的症狀,這種痛既不是刺痛,也不是鈍痛,而是灼燒般的痛。不僅如此,小腿和腳背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水腫,一摁一個坑,更有甚者連鞋穿不上了。
萬般無奈下,去醫院檢查,完善了一系列的檢查後,醫生告訴你,可能是冠心病哦。
冠心病的全名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髒病,簡單講,就是我們體内的血管壁上被瘀血、血脂所附着,血管因此而狹窄,能通過的血流量大不如前,供給給心髒的血液也自然減少了,由此而引發心痛等症狀。
那為何腳會腫呢?
因為心與小腸互為表裡,在生理上,小腸分别清濁,将其清者向上輸布于心,将其濁者向下通過膀胱排洩出體外,而血瘀氣滞者心髒功能受損,多會累及小腸,水排不出去,水性趨下,因此啊,心髒功能欠佳的人群,大多都伴有腳腫的症狀。
而冠心病是西醫的說法,在中醫眼中,冠心病大都屬于“血瘀氣滞”、“痰瘀互結”的範疇。
“血瘀氣滞”我們之前就講過好多了,當以活血行氣為主。
那什麼又是“痰瘀互結”呢?
所謂“痰”,就是痰濕,所謂“瘀”,就是瘀血。痰濕和瘀血互相交結在一起,堵在了我們體内,血液運行就會緩慢。
今天,向大家介紹了個既能活血,又能化痰的方子——雙合湯,出自《雜病源流犀燭》。
雙合湯:桃仁、紅花、當歸、川芎、芍藥、地黃、陳皮、半夏、茯苓、白芥子、甘草。
活血化瘀:桃仁、紅花桃仁、紅花是一組常用的活血化瘀的藥對,多用于各種瘀血證。
清代著名醫家王清任《醫林改錯》中的諸多逐瘀湯,諸如血府逐瘀湯、身痛逐瘀湯等都是用桃仁、紅花來化瘀的。
其中,桃仁甘甜之中帶有些許苦味,性平,主入心肝血分,善洩血分之壅滞,
此外,桃仁是一味種子類藥材,質潤多脂,兼具潤腸通便之功。
《本經》:"主瘀血,血閉症瘕,邪氣,殺小蟲。"
《綱目》:"主血滞風痹,骨蒸,肝瘧寒熱,産後血病。"
桃仁
紅花辛散溫通,既善活血通經,又長于化瘀止痛,為治療心腹瘀阻疼痛之常用藥。
此外,紅花還兼具活血化斑之效,多用于血熱淤滞所緻的斑疹紫暗。
《綱目》:"活血,潤燥,止痛,散腫,通經。"
紅花
養血和血:當歸、川芎、芍藥、地黃化了血瘀,接下來就要養血了。
為何要養血?
和大家舉個簡單的例子,
我們體内錯綜複雜的血管就像是一條條的河流,體内的瘀血、痰濁就像是河道内的垃圾、污水,化完瘀之後,河道内的這些糟粕大都被清理了,可這個時候也需要引進新水進來,河水才能潺潺流淌。
所以大家去看,很多化瘀的方子裡大都有加用養血的藥材。
那說到養血,首推四物湯——當歸、川芎、芍藥、地黃。
四味藥材均具有養血和血之功。
先來聊聊當歸,
當歸味甘而重,故專能補血;
其氣輕而辛,故又能行血,補中有動,行中有補,實為血中之氣藥,又為治療血虛之要藥。
但凡是血虛而不能行,血瘀而不能通等問題,都可以用當歸來改善,
前人素來便有“十方九歸”的說法,說的是治血的方子裡十張有九張都用到了當歸。
《日華子本草》:"治一切風,一切血,補一切勞,破惡血,養新血及主癥癖。"
《綱目》:"治頭痛,心腹諸痛,潤腸胃筋骨皮膚。治癰疽,排膿止痛,和血補血。"
當歸
川芎和當歸有些類似,均具有活血行血之功,同為前人稱為血中之氣藥。
然而,當歸偏于補血,川芎偏于行血,
川芎其性善走,善行一身之血氣,上可行颠頂而治頭痛,下可走血海而通經止痛,旁通四肢而治四肢麻木。
《日華子本草》:"治一切風,一切氣,一切勞損,一切血,補五勞。"
《醫學啟源》:"補血,治血虛頭痛。"
川芎
芍藥有分白芍、赤芍,均入肝經血分,功善養血調經,
然而,白芍偏于養血,赤芍偏于瀉熱,
是故,血虛者當用白芍,
芍藥
血熱者當用赤芍。
赤芍
白補赤瀉,說的就是這麼回事。
地黃同樣也有熟地、生地之分,
生地長于涼血,血熱者用之,
生地
熟地是生地的加工品,長于養血,血虛者用之。
熟地
燥濕化痰:陳皮、半夏、茯苓、白芥子陳皮、半夏、茯苓再加上後面的甘草也是一張小方子——二陳湯,尤善化痰。
中醫認為,體内的痰濕主要是由于津液有失運化所緻,而氣滞正是水濕内停的原因之一,氣能載津啊。
陳皮辛溫而燥,既善化痰,又長于行氣,為治療氣滞痰阻濕停之常用藥。
陳皮
半夏和陳皮一樣,同為辛溫的藥材,入脾、胃經,
中醫認為,脾喜燥惡潤,說的是脾喜歡幹燥的環境,厭惡濕潤的環境。而痰濁皆由濕氣所化生,濕氣淤堵于脾胃中焦,脾胃的健運功能有失,是故,前人素有“脾為生痰之源”的說法。
半夏既長于燥脾濕而化痰濁,溫髒腑而化寒痰,又功善消痞散結而治痰氣互結之痞證,為化痰之要藥。
《藥性論》:"消痰涎,開胃健脾。氣虛而有痰氣,加而用之。"
《主治秘要》:“燥胃濕,化痰,益脾胃氣,消腫散結,除胸中痰涎。”
半夏
茯苓放在這裡最主要的功效是祛濕,我們剛剛講過了,痰之所成,多因濕氣積聚。
茯苓味甘淡,尤善利水滲濕,其利水而不傷正氣,性平而無寒熱之偏,
濕氣既除,痰濁何來?
茯苓
白芥子功善豁痰利氣,與半夏一樣,同為化痰之要藥,
而與半夏不同的是,它們所擅長的領域不盡相同,
半夏長于化髒腑之痰,白芥子善于清皮裡膜外之痰,
兩者同用,可清一身之痰濁。
白芥子
調和諸藥:甘草最後,再用一味甘草,
甘草放在這裡作用有三:
一來啊,甘草和芍藥同用,為芍藥甘草湯,具有緩急止痛之效,可改善痰瘀互結所緻的心痛胸痹;
二來啊,和半夏、陳皮、茯苓同用,即二陳湯,共奏化痰之功;
三來啊,甘草可調和諸藥之溫熱寒涼,以免過傷脾胃。
甘草
雙合湯不僅可用于痰瘀互結所緻的冠心病,我們身體内的囊腫也好、結節也罷無不是因痰濕、瘀血所緻,因此,同樣适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