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數據解析未來的趨勢?本報記者 劉會玲11月19日,第十四屆指數與指數化投資論壇在滬召開,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總經理陸素源、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劉紹統、深圳證券交易所首席風控官張兆義、中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等出席了本次論壇,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如何用數據解析未來的趨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如何用數據解析未來的趨勢
本報記者 劉會玲
11月19日,第十四屆指數與指數化投資論壇在滬召開,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總經理陸素源、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劉紹統、深圳證券交易所首席風控官張兆義、中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等出席了本次論壇。
李迅雷在論壇中表示,“指數作為工具非常有用,從宏觀角度來看,指數能否反映我國經濟,對股市是“經濟晴雨表”一直存在很多争議,但這跟我國資本市場30年還是一個初創階段特性相關,近年以來,也欣喜地看到上證綜指編制辦法進行了調整,今後指數對我國經濟大趨勢以及結構變化的反映将會越來越精準。但實際上,從細分來講,指數對經濟結構的反映是比較明顯的。”
他從三個方面對此進行了說明,首先,指數見證了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從過去30年來看,中國資本市場突飛猛進,市場規模全球第二,跟我國的經濟體量排名全球第二位是完全一緻的。尤其近年以來,A股市值較為明顯的上升,公募基金參與率在明顯提高。這種背景下,資本市場的有效性得到了明顯提升,機構投資者在股市裡的占比明顯在上升。2019~2020年連續兩年公募基金平均收益率30%以上,也反映出機構投資者的投資理念進一步得到了市場的認可。也說明A股市場越來越走向成熟,同時也得到了全球的認可,包括中國的股票被納入MSCI,包括現在A股市場的滬深300指數,和标普500指數相關性也明顯增大,過去炒短炒新的炒作性的氛圍,目前在明顯減弱。
第二,從指數看,産業結構的變化。雖然股市作為“晴雨表”,在反映總量經濟水平上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但在反映結構方面,得到了較充分的體現。現在流行一個詞,“賽道”,所謂“好賽道”,就是這些行業正處在一個快速的成長期,所謂“差賽道”就是行業可能是夕陽行業,增長速度明顯在回落。從指數市值來看,傳統的周期性的行業,占比從過去的50%降到現在30%左右,大消費,可選消費品,醫藥等行業,行業指數市值占比從9%上升到了30%,科技、信息技術、電信行業指數是指占比從2%上升到11%,金融行業指數占比相對穩定,從中證一級行業指數看,消費、醫藥衛生、信息技術行業占比明顯上升,能源行業占比明顯下降。也反映出現在産業結構的變化,新舊動能的轉換。
第三,從指數看經濟的分化。經濟分化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出現的一種現象。這種現象,有好的方面,有不好的方面。但是随着經濟增速的減弱,中國經濟存量特征越來越明顯。首先,區域經濟結構的變化,從IPO上市的角度來看,較為明顯,中證800成份股中,位于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的上市公司占比明顯提升,達到了58%左右,而自2010年以來,A股IPO的公司中,來自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的公司占比達到70%。也反映出了中國經濟區域分化,人口流向從北往南流。過去是從西往東流的。最典型的案例,去年浙江省的人口流入量超過廣東省,而從上市公司數量與市值講,浙江省經濟也是特别好的,浙江省經濟轉型成功,上市公司無論是數量的也好,還是市值比重在不斷提升,完全可以反映出區域經濟結構的變化。從指數講,中證民企指數的表現超過中證國企指數,反映出在經濟轉型過程中民營企業的效率、靈活性,确實具有一定的優勢。2017年和2018年,民營企業指數出現過一個階段性的回落,所以要搞疏困基金。但2019年以後,民企發展速度進一步加快,指數的表現與經濟實際情況是比較吻合的。
(編輯 張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