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學認字階段,估計很多家長都被問過“漢字怎麼來的,為什麼它讀這個音”。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回答,不妨和孩子一起看看《三十六個字》吧。
這套繪本是源于1984年中國美術片創作家、漫畫家阿達創作的同名動畫短片。這部動畫一上映後就獲得了南斯拉夫第七屆薩格勒布國際動畫電影節教育片獎,可謂是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和喜歡。對于幼兒而言,孩子的視力還未發育完全,所以不妨在繪本中一覽故事的精彩之處。
在這套繪本中,作者講述了一個爸爸通過三十六個象形字以水墨畫的筆觸講述了一段生動有趣的“馬夫曆險記”的故事,通過講解象形文字讓孩子了解中國文字的起源,也讓孩子在故事中感受古人的智慧和傳統美德。
說到象形字,估計很多人去博物館參觀的時候見過,但卻不知道來源,這就要講個《倉颉造字》的故事:在遠古時期,人們隻會說話,不會寫字,後來一個叫倉颉的人,他為了幫助管理牲畜和食物,根據各種物體的樣子發明了一種符号,這就是漢字最開始的模樣。
如果你觀察仔細,就會發現象形字就是以模拟事物形狀而發明的一種文字,後來經過幾千年的演變,才成了現在常用的漢字。
由于象形文字最接近人類原始藝術,說白了它就是用畫來呈現漢字的意思,所以正好符合幼兒形象認知思維的特點,很适合給孩子做漢字啟蒙教材。
比如繪本中的“日、水、木”,這些即便孩子沒學過,但通過圖畫就能識别一二,這就是象形文字的魅力所在。
為了讓孩子深刻了解象形字,家長也可以讓孩子用畫畫、捏橡皮泥的方式做出象形字的形狀,讓其在遊戲中更直觀的感受字的輪廓和形狀,創作出更多有趣的象形字。
另外繪本中講述的故事也很精彩,可謂步步驚心。一個馬夫騎上馬不小心摔倒了,然後想過河,可是沒有船,于是用刀砍木頭做船,一隻大象幫助推船入河,接着就展開了一幅冒險之旅。
作者巧妙地把三十六個象形字穿插進去,讓孩子在“情境”中學漢字,同時也在故事中感受到古人的智慧。比如書中的精彩之處就是馬夫要把小老虎、花、羊乘船送到對岸去,可是小老虎會吃羊、羊會吃花,該怎麼渡河呢?不妨讓孩子動動腦筋思考下吧。
如果你家孩子正在做漢字啟蒙,很推薦看看這套兼具了知識性、審美性、趣味性的《三十六個字》,讓孩子從小對漢字産生了興趣,激發其的主動學習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