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作為我國的名著之一,這裡講述了三國時期的争鬥故事,其中很多橋段都讓人記憶深刻,而我們今天要說的是其中張任在落鳳坡設伏打算幹掉劉備,結果意外将龐統射殺的片段。當然故事情節相當精彩讓人回味無窮,但是演繹終究是演繹,我們從正史的角度上來看,龐統的死因還有另有原因的。
在《三國演義》當中,龐統因為中了張任設下的埋伏,導緻自己隕落于落鳳坡,但是要和曆史資料對比的話就會發現和史書記載大有出入,事實上,龐統沒有受到埋伏,也不是被張任設埋伏害死的。《三國志·蜀書》中記載:進圍雒縣,統率衆攻城,為流矢所中,卒。意思就是說龐統在攻城時沖過靠前,被流矢射中不幸身死,當時龐統已經包圍了雒縣,張任又如何設埋伏讓龐統落網呢?所以龐統中了埋伏而死純屬羅貫中虛構。
龐統的确是比孔明有才,他意識到劉備在取荊州時必須裝仁義,因為還要圖将來劉璋的好感,但到劉璋這裡就可以徹底撕破臉逼宮了。理論上,他隻用逆取順守四個字就将劉備輕松說服。武功上,他隻用黃忠、魏延兩位孔明不要的末将就實現了西川突圍。
而且龐統是戰死在雒縣城,和落鳳坡之間差了将近四十公裡,他過世之後,劉備對此非常傷心,所以給他親自為其選擇了一塊風水寶地下葬,然後又在周圍修建了祠堂,也是因為他被葬在這裡,所以大家才将這片地方稱為是“落鳳坡”。也就是,落鳳坡隻是龐統下葬的地方,并非其死亡之地。
演義中由于龐統秉承忠義之德,從未作過篡奪天下的打算,所以他想讓位于孔明。按說此時的龐統可以選擇引退,以保全性命,但他沒有這樣做。為了不影響諸葛亮而将自己的死因略略推給劉備。為什麼他的馬“久乘,不曾如此”卻突然前失蹄呢?他是看到劉備迷信這些,所以也玩了個自己将自己掀下來的戲法,以促使劉備為關心他而與他換馬。騎上劉備的白馬之後不但死得快,還可以将過失歸于劉備。這樣劉備也就不會遷怒于孔明了。
由此可見,三國演義中和正史還有有一定的區别的,對于三國迷來說,結局不重要,重要的是裡面的情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