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1年10月20日至22日,來到山東省東營市,考察黃河入海口,并在濟南市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要把大保護作為關鍵任務。”指出,生态興則文明興,生态衰則文明衰。堅持不懈抓保護生态環境,這是中國共産黨人崇高精神境界的體現,我們共産黨人做事就是要為了全人類、為了子孫後代。要求,“要把保護黃河口濕地作為一項崇高事業,讓生态文明理念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新征程上發揚光大,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增光增色。”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多年來,全市上下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得到生動诠釋。為更好地宣傳我市生态文明建設的成效,東營日報推出《綠洲·綠城·綠色家園》生态專題畫刊,圍繞東營生态的發展變化,采取文字介紹和圖片展示相結合、新舊照片對比的方式,用數據說明、用圖片說話,充分展示我市深入貫徹落實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和我市城鄉生态環境舊貌換新顔的滄桑巨變。專題畫刊共分濕地城市、美麗鄉村、大河息壤、陸海統籌四個篇章,每篇章分上下兩部分。
我市紮實推進濕地城市建設,抓好濕地保護、濕地修複、濕地入城等工程建設,打造了“濕地在城中、城在濕地中”的特色城市風貌。楊廷奎 攝
從空中俯瞰東營城區,最搶眼的便是錦繡如屏的秀美濕地。
春綠,夏藍,秋紅,冬潔。大大小小、星羅棋布的濕地,如同靓麗的明珠散布城區,成為東營獨特而鮮明的城市底色。
近年來,東營以實施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為牽引,高水平做好濕地修複保護和水系連通,全市濕地率達到41.6%。榮獲“國家生态園林城市”、全球首批“國際濕地城市”稱号,入選“中國最具生态競争力城市”,受邀參加首屆國際濕地城市市長圓桌會議并作典型發言……
漫步東營城區,潺潺細水流淌其中,群群白鹭翺翔其上。“城水相依,水綠相融”的城市風貌,讓人切身感受着這座濕地之城的生态之美、生活之美與生命之美。
1986年,東城開始大規模建設。圖為1988年建設中的東城府前街。常鳳翺 攝
現在的府前大街。李懷蘋 攝
建市初期東城北小區南部。 楊霞 攝
原東城北小區今貌。周廣學 攝
1992年,府前街與膠州路交叉路口。 劉文忠 攝
現在的府前大街與膠州路交叉路口。 周廣學 攝
鹽堿地上崛起的東城
建市後,經過反複論證比較,選定在西城以東15公裡處——沙營大隊總面積100多平方公裡的鹽堿地作為東營市中心城城址,建設東城。1984年,東城開工興建。1986年東城開始大規模建設。如今,經過30多年的發展,中心城從無到有、由小到大,功能日趨完善,品位不斷提升,建成區面積已經達153平方公裡。
濕地是東營最大的特色和優勢。據第二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我市濕地有5類14型,濕地總面積45.81萬公頃,約占山東省的四分之一,全市濕地率41.6%。我市全力答好生态濕地保護之題,厚植城市生态底色,持續推進濕地城市建設,打造舒朗大氣、清新明亮、美麗宜居的魅力城區。
清風湖公園原是一片取土場,于1994年開工建設,2002年正式對市民開放,2007年進行改建。被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是以休閑、娛樂、度假、旅遊為主的景區,也是山東省最大的城市公園。 王子波 攝
廣利河穿城而過,猶如碧綠的飄帶,訴說着城市的靈動與風情。始修于1950年的廣利河,向東奔入浩瀚的渤海,汲黃河之水,抵海之遼闊,浸潤和滋養着這片新生的土地。如今,已成為東營的生态之河、人文之河、魅力之河。 劉文忠 攝
策劃:高汝民 劉西光 王俊傑
視覺:劉文忠 周廣學
文字:李曉琳 張利波 李紅佳
劉健陽 闫雯雯 莊洪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