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翰烽/文
自從推行網格化管理以來,各個地方都推出了專職網格員這個職業身份,在網格化的服務管理當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尤其是近些年來的疫情防控、安全生産、防汛救災等中心工作當中,切實夯實了基層基礎。
據半月談近日報道,廣東蓬江區在基層治理當中,建立了“網格長 專職網格員 兼職網格員”體系,由村(社區)黨組織成員擔任網格黨支部書記,兼任網格長,共有410名。
值得關注的是,其專職網格員直接就是社區工作者。該區按照每萬名城鎮人口配備不少于18名社區工作者要求,公開招聘社區專職工作者402人。其中30歲以下250多人,占比約64 %;30-40歲140多人,占比約36 %;本科及以上學曆200多人,占比約50 %;蓬江區本地戶籍近200人,占比約50%。這批人員也就是專職網格員。
兼職網格員共有8700多人,主要包括近300名退休幹部職工、各級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員幹部及其家屬2600多人、退役軍人500多人、兩新組織400多人、各類志願者4000多人。
還有,湖南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若幹措施》,提出要“健全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探索将專職網格員納入社區工作者管理。”
另外,不少地方在招聘專職網格員時,也直接采取社區工作者的身份進行招錄。這就意味着,未來專職網格員将直接成為社區工作者,而不再是遊離于社區工作者之外的身份。
近些年來,專職網格員是一個較為尴尬的身份。一方面,他們承擔的工作任務就是社區的工作任務;另一方面,他們的職業體系或者編制身份,又與社區工作者不一樣,從而使得薪酬待遇、社會保障以及職業晉升通道都有不同的區别。這就在社區工作隊伍當中,出現不同身份的人員。
所以,不少地方曾經為了激勵專職網格員的積極性,還是開通了一些晉升通道,比如定期選拔一批優秀專職網格員進入社區工作者隊伍,或者是納入社區後備幹部。
碧翰烽以為,關于網格員這個概念,應該是一個廣義的概念。首先,作為基層幹部,尤其是鄉村兩級的幹部,實際上都是網格員。因為網格是一個“塊塊”的概念,而鄉村兩級的工作必然要以“塊塊”為主,不可能按照“條線”為主的模式開展工作。
其次,專職網格員如果不是社區工作者,不僅難有身份的認同感,而且也會導緻社區工作者與專職網格員之間協同的困難,必然不利于這支隊伍的穩定與作用的充分發揮。目前,有些地方仍然是專職網格員與社區工作者兩個身份,未來可以考慮按條件合一。
最後,對于基層網格的工作人員,不必要過多強調“條線部門”的專職人員身份,而要過渡到“網格塊塊”的綜合網格員身份,真正做到一人多職、多元參與。
實際上,要想真正發揮網格化管理的效能,需要特别注重發揮社會力量,也就是兼職網格員的作用,真正實現一兩撥千金,有時候往往比專職人員更管用,而且基層的财力也養不起太多的專職人員。
但是,兼職網格員僅靠志願或奉獻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得要有經費保障與激勵機制,比如以獎代補、工作補貼、考核績效等等措施,不如此難以見到長效、實效,不如此就會是将名字寫在紙上、挂在牆上。(圖片來自半月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