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行走斯圖卡
26年前,美國在歐洲巴爾幹半島上撮合了一個新的國家;如今這個國家面臨分崩離析的局面。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簡稱“波黑”,這個國家最近鬧起了分家。當地時間12月10日,由于反對加入北約,波黑内部的塞族共和國決定退出軍隊、司法和稅務系統,建立自己的平行系統;如果這個決定落地,波黑作為一個國家将不複存在。美國和德國對塞族共和國的決定反應激烈,威脅稱“将會啟動制裁措施”,并且與西方國家發布了聯合聲明,指責塞族共和國“讓局勢進一步升級”。
與此同時,俄羅斯和塞爾維亞對塞族共和國表示了支持,匈牙利和斯洛文尼亞,以及歐洲的右翼政黨普遍也表示了同情——這件事毫無疑問繼續放大着歐盟和北約的内部分歧。
這個國家的分裂,其實早有迹象。波黑本來就不是一個建立在統一民族意識基礎上的國家,而是西方分裂南斯拉夫的産物。1991年6月,南斯拉夫開始解體,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社會主義共和國,作為加盟共和國搞起了獨立運動,并且在西方的支持下,波黑很快就得到承認;但是内部意見并不統一:波族和克族支持獨立,但是塞族強烈反對。
1992年3月,波黑宣布獨立;4月,内戰從首都薩拉熱窩開始全面爆發。塞族軍隊一度占據了戰場優勢,北約于1994年介入内戰,在西方的支持下,波族和克族聯軍扭轉了局勢。
1995年,在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的斡旋下,内戰各方在美國城市代頓簽署了和平協議,史稱《代頓和平協議》;内戰告一段落,但是分歧依舊存在。在美國的主持下,一個看似公平的的政體将波族、克族和塞族強行糅合為一個國家:比如國家元首為“波黑主席團”,三族各出1人,在任期内輪流執政;立法機構、司法機構,都有明顯的劃分——盡管這在當時被西方吹捧為“美國領導世界的典範”,彰顯了美國重建世界秩序的成果,但是分裂的隐患從來沒有消除。
從2005年開始,美國和北約要求波黑進行一系列改革,滿足波黑加入北約“和平夥伴”計劃的前提條件;2010年北約要求接管波黑境内的63處軍事設施,但是塞族共和國始終反對加入北約、并且拒絕交出自己控制的23處設施——新一輪的分裂由此開始。
這個國家走到今天這個地步,讓人一點都不覺得意外。這個國家的誕生,本來就是冷戰末期,西方肢解蘇聯陣營的産物;《代頓和平協議》忽視了各個民族之間文化、曆史和宗教信仰的差異,利用武力手段強行建立的“縫合怪”——簡單粗暴、隻有表面功夫、沒有解決根本性問題,即便沒有因為加入北約的矛盾,未來還會有其他問題導緻這個國家分崩離析。
自冷戰結束後,美國重新建立的國際秩序遇到了諸多問題,無論是在亞洲還是在歐洲: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美國人主導的重建計劃無一例外都失敗了,沒有人記得巴勒斯坦前領導人阿拉法特與以色列前總理拉賓在白宮前的握手,拉美國家一如既往的貧窮,巴西被迫在貧民窟打一場“内戰”,美國甚至自己都已經敗給了毒品走私。
波黑,不過是美國一長串失敗清單中似乎“微不足道”的一筆,再次證明了美國沒有能力幫助其他國家實現和平和穩定,也沒有能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然而更可怕的是,那個已經腐朽的老牌帝國,還想蹲萬年馬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