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又到了年尾,又到了4S店優惠頻出的時候,許多人都會考慮在此時為家裡添台車。
不過,買車時談下的優惠再大,拿到的贈品再多,還不如提車時多留個心眼!畢竟,車這東西也算是一個大件了,買的時候不注意,買回來之後心煩的可是自己。并且,提車時試車基本是不可能的,有大問題就隻能走三包了....
那麼,提車的時候應該注意檢查什麼地方呢?
1.看外觀
一款車的外觀能暴露許多問題,看外觀這招,不止對二手車好使,對新車也非常好使。
一般而言,新車的主要位置都覆蓋了保護膜,如果保護膜沒有被撕下,仔細檢查保護膜周邊的痕迹就能看出端倪。對沒有保護膜的新車,就需要檢查漆面的色差,并察看前後防撞梁、引擎蓋、車門以及後備箱的各個間隙大小;如果沒有相關經驗,不妨帶個做钣金的朋友幫忙看一下。
2.看玻璃
由于汽車玻璃上會标明車型品牌,也會玻璃的生産日期,日期能精确到以周為單位。因此,仔細檢查玻璃的标注,進行對比即可發現潛在問題——絕大多數情況下,同一款車的幾塊玻璃生産日期相差都不會太遠。
3.看輪胎
輪胎的使用痕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斷新車的裡程。不過,如果幾十上百公裡的裡程,輪胎的狀況其實并不會有太明顯的差異,但如果被經銷商反複提車調車,輪胎很有可能會留下痕迹。
同時,和檢查玻璃一樣,檢查輪胎的生産日期也可以發現潛在問題,而某些較長時間賣不出去的車型胎壓也會出現問題,可以憑此判斷銷售是否在忽悠人。
4.看引擎艙
引擎倉留下的蛛絲馬迹較少,但依舊能暴露問題。一般而言,先檢查引擎倉裡的各個油液液面,并察看電瓶附近的接頭,結合其他痕迹,就可以大緻推斷出車輛的存放時間和存放環境;不過,如今的車輛多數都有引擎倉飾闆,需要取下飾闆進行查驗。在某些車型上,關鍵位置還有蠟進行覆蓋。
5.看内飾和配置
一般新車的内飾都會罩着各種包裝,不會留下太多馬腳,基本無需費神檢查。但如果選擇在4S店加裝了精品,亦或是改了腳墊、防曬膜、多媒體系統之類的,就需要仔細核對配置并檢查了;畢竟這類車型藏貓膩的幾率會更高一些。
而之前買車談下的贈品,比如頭枕、雨傘、玩偶等,也可以在此時一一進行确認,車主手冊、随車工具包也不能少了。
6.核對車輛相關信息
核對車輛相關信息,不止需要把銘牌信息和引擎倉内車架、前擋風玻璃前方、後備箱内等各處車架号進行一緻性和對,也可以根據銘牌上面标注的車輛生産日期,來查看玻璃和輪胎。同時,如果選擇當天提車,還需要對車輛保險單、合格證、購車發票、三包服務卡保修單等項目進行确認,以防提車之後不能上牌。
如果立馬提車,還需檢查臨時牌的有效期。
以上6個點,就是提車時必須注意的地方了,總結就是一句話:細心查驗該看的位置,才能避免中招!如果真沒底,還可以找找做汽車銷售、汽車維修相關的朋友,一起去提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