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都是幾點睡覺的?人生于世,吃飯睡覺必不可少然而,現代快節奏的生活方式無限縮短了人們的睡眠時長,由此給身體健康帶來了不可逆轉的危害據小米運動最新發布的《2019年中國人睡眠白皮書》提供的數據顯示,國人日均睡眠時長為6小時55分,其中30歲以下的青年人睡眠時長最短,熬夜比例高達89%,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古人都是幾點睡覺的?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古人都是幾點睡覺的
人生于世,吃飯睡覺必不可少。然而,現代快節奏的生活方式無限縮短了人們的睡眠時長,由此給身體健康帶來了不可逆轉的危害。據小米運動最新發布的《2019年中國人睡眠白皮書》提供的數據顯示,國人日均睡眠時長為6小時55分,其中30歲以下的青年人睡眠時長最短,熬夜比例高達89%。
從養生學的角度來說,睡覺是一個人補充體能、解乏消困的有效方式。《黃帝内經》認為,睡眠是一種生理機制,與人的衛氣循行關系密切。睡眠不足會導緻衛氣失常,長此以往會造成陰陽不交,以至于氣血虛衰。
為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古人嚴格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習慣。那麼,他們晚上一般幾點鐘睡覺呢?
從具體的時間來說,古人睡覺時間是在亥時,即晚上21-23時之間。亥時自漢代起即被稱為“人定”時分,人定即人靜,也稱“定昏”。
中醫認為,亥時三焦經旺。三焦是六腑之一,具有主持諸氣、通調水道的作用。亥時三焦通百脈,人如果在此時睡覺,身體處于平息狀态,百脈俱靜,各個器官可以趁此養精蓄銳。中醫理論也認為,亥時之後膽經将旺,“膽為中正之官,五髒六腑取決于膽。”膽又為少陽,“少陽不升,天下不明”。意即此時不睡覺,第二天就沒有少陽之氣升起。
明代博物學家謝肇淛在其著作《五雜俎》中記述:“夜讀書不可過子時。”子時即23點至翌日淩晨1點。謝肇淛認為讀書超過子時的後果是“蓋人當是時,諸血歸心,一不得睡,則血耗而生病矣”。意思是說,熬夜讀書将會導緻身體嚴重透支。
1972年,長沙馬王堆漢墓遺址中曾出土過一批漢代竹簡,其中有部醫書《十問》,裡面詳細披露了秦漢時期人們對睡覺的認識:“一昔不卧,百日不複。”意思是說,一天不睡覺,身體内的元氣要經過100天的沉澱才能恢複正常,其影響程度可見一斑。
明代陳繼儒在《珍珠船》裡也曾說:“睡是眼之食,七日不眠,眼則枯。”可見,睡眠不足不但會給人無精打采的感覺,還将導緻眼窩塌陷。
由此來說,亥時入眠是古人比較推崇的睡覺時間,也是自然養生、提高人體免疫力的有效方式。但在知識經濟時代,受制于生活壓力,真正能做到亥時入睡的人恐怕微乎其微。特别是年輕一代,面對高額房貸車貸,經常會徹夜難眠。可無論如何,遵循早睡早起的生活習慣是保證身體健康的一劑良藥,它不僅能夠消解身體上的疲勞,還會促進新陳代謝,進而減少生理機能異常帶來的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