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們應該都看過一部電視劇——《封神榜》。這個故事講的是武王伐纣,推翻殷商,建立周朝的故事。如果,深入了解曆史,我們就會發現,電視劇裡的很多事情,都不是表面看到的那樣。今天,我們就來仔細琢磨一下,纣王為什麼不殺姬昌這件事。
夏朝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世襲制王朝,它結束了禅讓制的時代,開啟了“家天下”的曆史。
但是,這時候的夏王朝實行的是分封制,并沒有真正的一統全國。所以,繼承了夏朝政治制度的商朝,也是如此。雖然,商朝是中原大地上唯一的正統國家,各諸侯國對商天子俯首稱臣,為其鎮守四方,但是,各諸侯在自己的王國内,還是擁有着獨一無二的絕對權力。
看過電視劇《封神榜》或者《封神演義》這本書的人應該都知道,商朝有四個諸侯國,每個諸侯國有一個伯侯,分别是:東伯侯姜桓楚、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和北伯侯崇黑虎。在四大諸侯國中,又以西伯侯姬昌和北伯侯崇侯虎兩人的名氣更大,治下王國更強。
四大諸侯國作為商朝的附屬國,他們需要為商朝鎮守邊關,抵禦外敵,一旦君王有難,還須領兵勤王,不得有誤。但是,與義務相對應的是,他們作為一個獨立的王國,擁有絕對的自治權,政治、軍事、經濟均不受商王朝掌控,可自行決定王國繼承人。
當然,在四大諸侯國治下,還有很多小諸侯國,且數量極為龐大,如果,能夠将其統一起來擰成一股繩,也是頗為強大的一方勢力。
當時,四大諸侯國及其治下的小諸侯國,面積加起來比商朝總疆土面積的一半還要大。所以,作為天下之主的商朝,對于這四個諸侯國自然也是相當忌憚的。
要知道,加強中央集權最好的辦法就是削藩,想想漢武帝時期的“推恩令”,這一手玩得可謂十分漂亮。兵不血刃就将各諸侯國手中的權力全部收歸中央。商朝時期,當然不可能出現削藩的事情,但是,任何一位君主都不會讓地方勢力過于強大,從而,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所謂“卧榻之側豈可他人酣睡”。
商纣王雖然在曆史上是一位十分昏庸無道的君主,但是,他也是君王,是君王就一定需要四方臣服。所以,他是絕對不會眼睜睜看着四大諸侯國日漸強大卻不聞不問的。在他的心裡,早就想要找一個機會好好震懾一下這四大諸侯國。
話說,姜王後被迫害緻死以後,費仲、尤渾等奸臣體察上意,給暗地裡對四大諸侯國恨得牙癢癢的纣王出了個馊主意。他們建議纣王将姜桓楚、姬昌、鄂崇禹、崇侯虎全部誘騙到朝歌,一舉鏟除這四大伯侯。幸好,此時的纣王還有點腦子,所以,這個主意就沒有了下文。
纣王雖然放棄了誘殺四位伯侯的想法,但是,他還是沒有放棄削弱四大諸侯國。所以,纣王首先選擇了東伯侯姜桓楚下手,誣其謀反,然後,名正言順地将其殺害。
東伯侯的兒子姜文煥知道這個消息後,悲痛欲絕,舉兵造反。姜文煥是一員猛将,骁勇善戰,手下的士兵也跟他一樣都是勇猛之人,所以,這群人最初還真讓纣王寝食難安了一段時間。隻是,姜文煥空有勇猛,卻無謀略,最終,這場叛亂很快就被鎮壓了下去,根本沒有動搖商王朝的根基。
而在這場所謂的姜桓楚謀反案中,南伯侯鄂崇禹也被牽連其中。他曾以性命為姜恒楚擔保,可纣王想要的不是事實而是他們的命。所以,東伯侯死後他也落得個枭首示衆的下場。東伯侯和南伯侯都死了接下來就該輪到西伯侯姬昌了,最終,姬昌卻在纣王的手下逃過一劫,且完好無損地回到了自己的封地。
那麼,這究竟是為什麼呢?纣王明知此舉是縱虎歸山之舉,為什麼最後還是放過了姬昌呢?大部分人認為:姬昌之所以沒有被殺是因為他裝傻充愣,打消了纣王對他的疑心。
在當時,世人皆言姬昌是個神算子,對于信奉鬼神的纣王來說,他其實對姬昌的忌憚是最深的。但是,當纣王邀請姬昌吃自己兒子伯邑考的肉做成的肉餅之時,姬昌卻吃得很開心。纣王覺得姬昌也就那樣,沒什麼大本事,連吃的是自己兒子的肉這樣的事情都算不到,所以,幹脆就放了他一馬。
不過,事實上姬昌能夠活着回到西岐跟這一點關系都沒有。
姬昌能活着走出朝歌,完全是因為纣王本來就沒有這麼早就殺了他的打算。如果條件允許,纣王當然不會放這個心腹大患離開,但是,問題就在于當時的條件不允許。
那麼,為什麼說條件不允許呢?
因為,當時的西周非常強大,而且,他的西部就是戎人的勢力。戎人勢力一直是讓商朝頭疼不已的問題,這些戎人英勇善戰,野蠻好殺,一旦進入商朝境内,後果不堪設想。如果,此時殺了姬昌,西周就算不造反,隻是放戎人進入商朝地界,那商朝都會傷筋動骨,甚至,很有可能無力再節制各諸侯國。
而且,如果西周一怒之下跟戎人聯合,那麼,後果簡直無法想象。所以,纣王在權衡之下,還是讓姬昌回去繼續鎮守邊疆。纣王未必不知道姬昌是在裝傻充愣,但是,畢竟已經殺了伯邑考,間接地震懾了姬昌,不如就放他一馬。隻是,纣王沒想到,最後真的是西周取代了商朝,将他從王位之上趕了下去。
既然,姬昌逃過了一劫,那北伯侯崇侯虎自然也就得以幸免于難了。因為,纣王很清楚,這兩人之間可是有深仇大恨的,讓崇侯虎來牽制姬昌真的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在這一點上,纣王這個君王當得還挺稱職的。之後,西周伐纣之時,崇侯虎也的确給姬昌帶來了不少麻煩。
參考資料:
【《史記·殷本紀》、《史記·周本紀》、《國語·武王伐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