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統編版教材文言文梳理訓練
統編版教材文言文梳理訓練
更新时间:2025-02-11 08:51:12

統編版教材文言文梳理訓練(統編版必修上期末複習文言文重點知識歸納整理)1

勸學(節選)〔先秦〕荀子

一、重點詞語點譯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

青,取之于【 】藍,而【 】青于【 】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 】繩,輮【 】以為輪,其曲【 】中規。雖有槁暴【 】,不複挺者,輮使之然【 】也。故木受繩則直,金【 】就【 】砺【 】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 】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 】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 】之所學也;吾嘗跂【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 】也,而聞者彰【 】。假【 】輿馬者,非利足也,而緻【 】千裡;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而絕【 】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 】,無以【 】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骐骥【 】一躍,不能十步;驽馬【 】十駕,功在不舍。锲【 】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 】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 】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 】也。

二、重點語句翻譯

01.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02.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複挺者,輮使之然也。

03.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砺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04. 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05. 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06.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07.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08.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09.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0.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三、文言知識彙總

(一)通假字

01. 輮以為輪,其曲中規(“輮”通“煣”,用火烘木使彎曲)

02. 君子生非異也(生,通“性”,資質、天賦)

03. 雖有槁暴,不複挺者(“有”通“又”,更,再。暴,同“曝”,曬幹。)

04.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知”通“智”智慧)

(二)古今異義

01. 博學

古義:廣博地學習,廣泛地學習。例: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今義:知識、學識的淵博。

02. 金

古義:金屬制的刀劍。例:金就砺則利。

今義:金子,黃金。

03. 爪牙

古義:爪子和牙齒。例:蚓無爪牙之利。

今義:壞人的黨羽、幫兇。

(三)詞類活用

01. 名詞做狀語

①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日,每天)

②上食埃土,下飲黃泉(上、下,向上、向下)

02. 名詞作動詞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遊水)

03. 動詞的使動用法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輮,使……彎曲)

04. 形容詞作名詞

①其曲中規(曲,曲度,弧度)

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高,高處)

③積善成德 (善,善行)

05. 形容詞用作動詞

故木受繩則直(直:變直)

06. 數詞作形容詞

用心一也(一,專一)

(四)一詞多義

01. 于

①寒于水 (比)

②取之于藍 (從)

02. 而

①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表遞進,并且)

②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表并列,而且)

③吾嘗終日而思矣 (表修飾,地)

④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表轉折,但是)

⑤锲而舍之 (表假設或承接)

⑥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承接)

⑦锲而不舍(表假設,如果)

⑧蟹六跪而二螯(連詞,表并列)

03. 利

①金就砺則利(形容詞作動詞,變鋒利)

②非利足也(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快,走得快)

04. 之

①不如須臾之所學也(音節助詞)

②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代詞)

05. 假

①善假于物也(借助)

②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假裝)

③以是人多以書假餘(借)

06. 疾

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強)

②君有疾在腠理(小病)

07. 絕

①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停止)

②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與世隔絕)

③以為妙絕(極了)

④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橫渡)

⑤楚誠能絕齊,秦願獻商于之地六百裡(斷絕關系)

08. 強

①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強壯)

②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有餘)

③乃自強步,日三四裡(勉強)

(五)文言句式

01. 雖有槁暴,不複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斷句,“……者,……也”表判斷,可譯為“……的原因”)

02.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判斷句,“……者,……也”表判斷)

03. 善假于物也(狀語後置)

04.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定語後置)

05. 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狀語後置介詞結構“于水”,表示比較)

06. 輮以為輪(省略句:輮(之)以(之)為輪)

07. 無以至千裡(固定句式,“無以……”意為“沒有用來……的辦法”)

師說 〔唐〕韓愈

一、重點詞語點譯

  古之學者【 】必有師。師者,所以【 】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 】能無惑?惑【 】而不從【 】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 】吾前,其聞道也【 】固【 】先乎吾,吾從而師【 】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 】也,夫庸【 】知其年之先後生于吾乎?是故【 】無【 】貴【 】無賤,無長【 】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 】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 】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衆人,其下【 】聖人也亦遠矣,而恥【 】學于師。是故聖【 】益聖【 】,愚益愚。聖人之所以【 】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 】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 】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 】焉,小學【 】而大遺,吾未見其明【 】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 】,曰師曰弟子雲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谀【 】。”嗚呼!師道之不複,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 】,今其智乃【 】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 】郯子、苌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 】,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 】經傳皆通習之,不拘于【 】時,學于【 】餘。餘嘉【 】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贻【 】之。

二、重點語句翻譯

01.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02.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03.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04. 今之衆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

05. 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06.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

07.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08. 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谀。

09.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0.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11. 不拘于時,學于餘。

12. 餘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贻之。

三、文言知識彙總

(一)通假字

01.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受”通“授”,傳授,講授)

02. 或師焉,或不焉(“不”通“否”,表否定)

(二)古今異義

01. 學者

古義:求學的人

今義:在學術上有所成就的人

02. 從而

古義:跟随并且

今義:表目的或結果,是連詞

03. 衆人

古義:一般人,普通人

今義:大多數人

04. 小學

古義:小的方面

今義:初級正規教育學校。

(三)詞類活用

01. 名詞作狀語

則群聚而笑之(群,成群)

02. 名詞作動詞

①吾師道也(師,學習)

②其下聖人也亦遠矣(下,低于)

03. 名詞意動

①吾從而師之(師,以……為師)

②孔子師郯子(師,以……為師)

04. 形容詞作名詞

①小學而大遺(小、大,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②吾未見其明也(明,高明的地方)

③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愚,聖明的人、愚昧的人)

05. 形容詞意動

而恥學于師(恥,以……為恥)

(四)一詞多義

01. 師

①古之學者必有師(老師)

②巫醫樂師百工之人(擅長某種技術的人或者是樂師)

③吾師道也(學習)

④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從師學習)

⑤吾從而師之(以……為師)

⑥則恥師焉(拜師)

02. 之

①擇師而教之(代詞,指代人)

②郯子之徒(代詞,這)

③古之學者必有師(結構助詞,表示修飾或領屬關系,譯為“的”)

④句讀之不知(賓語前置标志)

⑤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代詞,代指前面的“六藝經傳”,譯為它們。)

⑥士大夫之族(這些人)

⑦古之聖人(的)

⑧師道之不複:(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義)

03. 其

①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人稱代詞,他)

②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指示代詞,那,那些)

③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人稱代詞,他們)

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于吾乎(人稱代詞,他們的)

⑤聖人之所以為聖……其皆出于此乎:(語氣副詞,表猜測,大概)

⑥其可怪也欤(語氣副詞,表揣測)

04. 惑

①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疑難問題)

②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糊塗)

05. 道

①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道理)

②師道之不傳也久矣(風尚)

③道相似也(道德學問)

06. 乎

①其皆出于此乎?(語氣助詞,表推測,吧)

②生乎吾前:(介詞,表時間,在)

③固先乎吾:(介詞,表比較,比)

07. 于

①恥學于師(介詞,表示處所、方向,從、向)

②其皆出于此乎?(介詞,表示處所、方向,從、在)

③于其身也(介詞,表示對象,對,對于)

④師不必賢于弟子(介詞,表示比較,比)

⑤不拘于時(介詞,表示被動,受,被)

08. 傳

①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傳授)

②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流傳)

③六藝經傳皆通習之(解釋經書的文字)

09. 無

①孰能無惑(沒有)

②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無論)

(五)文言句式

01. 賓語前置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02. 狀語後置

①學于餘。

②恥學于師。

③師不必賢于弟子。

03. 判斷句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04. 被動句

不拘于時

赤壁賦 〔宋〕蘇轼

一、重點詞語點譯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蘇子與客泛舟遊于赤壁之下。清風徐【 】來,水波不興【 】。舉酒屬【 】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 】,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 】,淩【 】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 】虛禦【 】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 】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袅袅,不絕【 】如縷。舞【 】幽壑之潛蛟,泣【 】孤舟之嫠婦【 】。

蘇子愀然【 】,正襟危【 】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 】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缪【 】,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 】其破荊州,下【 】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舻【 】千裡,旌旗蔽【 】空,酾酒【 】臨江,橫槊賦詩,固【 】一世之雄也,而今安【 】在哉?況吾與子漁【 】樵【 】于江渚【 】之上,侶【 】魚蝦而友【 】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 】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 】,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 】得,托遺響于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 】者如斯【 】,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 】莫消長也。蓋将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 】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 】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 】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 】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适【 】。”

客喜而笑,洗盞更【 】酌。肴核既盡,杯盤狼藉【 】。相與枕藉【 】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 】白。

二、重點語句翻譯

01.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于赤壁之下。

02. 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鬥牛之間。

03. 浩浩乎如馮虛禦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04. 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

05. 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06.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

07. 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舻千裡,旌旗蔽空,酾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08. 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

09. 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10. 蓋将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11. 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12. 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三、文言知識彙總

(一)通假字

01. 浩浩乎如馮虛禦風(“馮”通“憑”,乘着)

02. 山川相繆(“繆”通“缭”,環繞 )

03. 舉酒屬客 (“屬”通“囑”,勸人飲酒)

(二)古今異義

01. 鬥牛

古義:鬥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義:一種競技項目

02. 白露

古義:白茫茫的水汽

今義:二十四節氣之一

03. 茫然

古義:浩蕩渺遠的樣子

今義:不解的樣子

04. 美人

古義: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來作為聖主賢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今義:漂亮的女子

(三)詞類活用

01. 名詞用作狀語

①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向西,向東)

②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向南)

02. 名詞用作動詞

①下江陵(攻占)

②順流而東也(向東進軍)

③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打魚砍柴)

03. 動詞的使動用法

①舞幽壑之潛蛟(使……起舞)

②泣孤舟之嫠婦(使……哭泣)

04. 形容詞用作動詞

①正襟危坐(整理)

②不知東方之既白(顯出白色)

05. 名詞的意動用法

侶魚蝦而友麋鹿(以……為侶,以……為友)

(四)一詞多義

01. 東

①順流而東(向東進軍)

②東望武昌(向東)

02. 望

①七月既望(農曆每月十五)

②望美人兮天一方(眺望,遠看)

03. 下

①方其破荊州,下江陵(攻占)

②蘇子與客泛舟遊于赤壁之下(下面)

04. 如

①縱一葦之所如 (往)

②如怨如慕(像)

05. 歌

①扣舷而歌之 (唱)

②歌曰 (歌詞)

③倚歌而和之 (曲調)

06. 長

①抱明月而長終 (永遠)

②而卒莫消長也 (增長)

(五)文言句式

01. 判斷句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02. 狀語後置

①蘇子與客泛舟遊于赤壁之下

②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

③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鬥牛之間

④相與枕藉乎舟中

03. 定語後置

①淩萬頃之茫然

②客有吹洞箫者

04. 被動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05. 賓語前置

①何為其然也?

②而又何羨乎?

③而今安在哉?

登泰山記 〔清〕姚鼐

一、重點詞語點譯

泰山之陽【 】,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裡。

餘以【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 】風雪,曆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于【 】泰安。是【 】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颍由南麓【 】登。四十五裡,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餘。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謂環水也。餘始循【 】以入,道少半,越中嶺,複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餘所不至也。今所經中嶺及山巅崖限當道者,世皆謂之天門雲。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 】既上,蒼山負【 】雪,明燭【 】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戊申晦【 】,五鼓,與子颍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雲漫。稍【 】見雲中白若樗蒱數十立者,山也。極天雲一線異色,須臾【 】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或曰,此東海也。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駁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宮在碧霞元君祠東。是日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其遠古刻盡漫失【 】。僻不當【 】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蒼黑色,多平方【 】,少圜。少雜樹,多松,生石罅【 】,皆平頂。冰雪,無瀑水,無鳥獸音迹。至日觀數裡内無樹,而雪與人膝齊。

桐城姚鼐記。

二、重點語句翻譯

01.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

02. 餘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複循西谷,遂至其巅。

03. 今所經中嶺及山巅崖限當道者,世皆謂之天門雲。

04. 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

05.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06. 稍見雲中白若樗蒱數十立者,山也。極天雲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

07. 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駁色,而皆若偻。

08. 石蒼黑色,多平方,少圜。少雜樹,多松,生石罅,皆平頂。

三、文言知識彙總

(一)通假字

01. 其級七千有餘(“有”通“又”,用來連接整數和零數)

02. 少圜(“圜”通“圓”,圓形的,指山石)

03. 須臾成五采(“采”通“彩”,五色)

(二)古今異義

01. 至于

古義:到,到達

今義:表示另提一事

02. 平方

古義:方方整整的,指山石

今義:數學名詞

(三)詞類活用

01. 名詞作狀語

①汶水西流(西,向西)

②濟水東流(東,向東)

③今所經中嶺及山巅崖限當道者(限,像門檻一樣)

02. 名詞作動詞

道少半(道,走、走路)

(四)一詞多義

01. 當

①當其南北分者(在,在……的地方,介詞)

②崖限當道者(擋住,動詞)

③僻不當道者(面對,動詞)

02. 餘

①餘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我,代詞)

②其級七千有餘(幾,表示整數後不定的零數,數詞)

03. 以

①餘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在……的時候)

②餘始循以入(同“而”,表順承,連詞)

③回視日觀以西峰(連接方位名詞,用法同現代漢語,連詞)

04. 限

①越長城之限(界限,名詞)

②崖限當道者(門檻,名詞)

05. 及

①今所經中嶺及山巅(和,連詞)

②及既上(等到,介詞)

③皆不及往(趕得上,動詞)

06. 雲

①世皆謂之天門雲(語氣助詞,表示不大肯定的語氣)

②亭東自足下皆雲漫(雲霧,名詞)

07. 日

①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太陽,名詞)

②或得日,或否(陽光,名詞)

③是日(天,名詞)

08. 漫

①亭東自足下皆雲漫(彌漫,布滿,動詞)

②其遠古刻盡漫失(磨滅,動詞)

(五)文言句式

01. 判斷句

①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

②郦道元所謂環水也

③餘所不至也

02. 定語後置句

①今所經中嶺及山巅崖限當道者

②雲中白若摴蒱數十立者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每日優鮮客服電話是多少
每日優鮮客服電話是多少
近日,有傳聞稱,每日優鮮将要解散,而就在解散傳聞傳出前不久,每日優鮮剛被曝出極速達業務關閉。有網友發現,目前每日優鮮APP在多地已無法下單,下單則是顯示無貨,也暫無客服在線。那麼,每日優鮮客服電話是多少?怎麼聯系客服呢?下面來了解看看吧。每日優鮮客服電話是多少打開每日優鮮APP,進入首頁,點擊右下角...
2025-02-11
中國石雕藝術之鄉是哪裡
中國石雕藝術之鄉是哪裡
中國石雕藝術之鄉位于浙江省青田縣,著名的“青田石雕”的原材料就是産自此地。青田石雕有“在石頭上繡花”的美譽,同時青田石也非常适用于雕刻印章。在浙江省南部,有一個名為青田的縣城,這裡就是中國石雕藝術之鄉。著名的“青田石雕”的原材料就是産自此地。除此之外它還有“華僑之鄉”、“名人之鄉”的美譽。青田石是四...
2025-02-11
吃葡萄會長胖嗎 減肥可以吃葡萄嗎
吃葡萄會長胖嗎 減肥可以吃葡萄嗎
1、過量吃葡萄可能會導緻長胖。成熟的漿果中葡萄含糖量高達10%-30%,以葡萄糖為主。少食還好,如果吃多了,多餘的葡萄糖會在肝髒内形成糖元,糖元會有一部分轉化為肥肉。所以說如果攝入過量的葡萄糖,就極有發胖的可能;2、葡萄中的多種果酸有助于消化,适當吃些葡萄,能健睥和胃,胃口大開,吃的多也會造成發胖;...
2025-02-11
日常減肥方法
日常減肥方法
1、清晨起床空腹喝一杯溫開水。一日之計在于晨,減也是從一大早就可以開始了,清晨起床在還沒有任何進食的...
2025-02-11
八拜之交指什麼
八拜之交指什麼
1、釋義:拜把子(舊時結為異姓兄弟)的關系。2、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有一故人;...
2025-02-11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