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人不知而不愠的意思,其實要結合前兩句話: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總體來看,三句話都在講如何維持一個樂的狀态。而這三句話放在學而篇,主要講的還是與學問有關的一些事情,大意是我們要樂于去學習,樂于去分享,勇于不改其樂。
人不知而不愠,是一種君子的德行。有些人生而知之,有些人學而知之,有些人困而知學。孔子老人家自認為自己屬于學而知之的,而我應該是屬于困而知學的。對于我來說,這句話更像是一個目标,孔老夫子肯定也覺得這目标是很有挑戰性的,所以他認為,能做到的人就是君子。
《詩經》上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這句話,正好也告訴我們,要修行成為一個君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所以第1個好處就出來了:知道人不知而不愠,就有了一個修行的目标,堅持去修行,一定能夠有所精進。
第2個好處是告訴我們面對别人的不理解時應該選擇耐心和寬容。在我看來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每個人都有别人無法理解的部分,而與人交流的過程就是逐漸的把未知的部分變成已知的部分,這是客觀規律,所以不能一上來就要求看一眼就知道對方是怎麼想的,這是不符合科學規律的。
但是我們的内心情緒往往是渴望這種速成的,調和好情緒認知和理性認知的落差,就是我們需要做的。所以做很多事情不要太心急。就像我們面臨父母不會使用智能手機這件事,就需要提前打好預防針,用極大的耐心來輔助老人家走好這一段學習之路。同時面對老人家教了就忘的特性,又得有極大的寬容心理。無論我們是不是做老師的,在教家人學習智能手機使用的時候,就算是當了一回老師。
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充當自己的老師,在《愛彌兒》這本書裡面,作者的終極目标是幫助每一位讀者,打造一位内心長久駐留的老師,這個老師教會我們更好的與世界相處、與人交往。從這點上來看中外思想家的想法是高度相通的。
遇到問題内心中默念這句話,就仿佛請出了内心中的老師,瞬間能夠暫時達到君子的德行高度,對我們穩妥的處理事情是很有好處的。
第3個好處是如何避免我們受到周圍環境的懲罰和擠壓。周圍環境評價每一個人都是極不公平的,這種不公平體現在:即使這個人做了1000次好事,哪怕有一次不好的時候,對這個人的評價都将導緻極大的負面影響,所以要嚴杜絕産生惱怒的情緒。
這句話告訴我們的人生道理是我們不得不做的。這仿佛就像自己戴了一個面具一樣,一開始我們配不上面具所表達的君子德行,在千百次的模仿之後,因為行為的引導作用,内心會産生一種表裡如一的感覺。最終我們從模仿出發,逐步的把自身和面具調和為一,養成了好的德行。
第4個好處是推而廣之,既然我們面對别人不理解的時候,都要做到不生氣不惱怒。那在面對自己不理解别人的時候,更要做到不生氣,不惱怒。有時候這種不理解是嫉妒羨慕恨,殺傷力更大,一旦爆發出來,将會把我們推離君子的修行之路。
在這種時候,更加需要平和的看待别人的成功喜悅,真誠的去為他們祝福。這樣看似自己變小了,别人變得高大了,但在德行的修行方面,我們保持了始終一緻,沒有遠離君子的道路,這就是一種大的成功。
在最近職位調整期間,有些人沒有如願拿到自己理想的崗位,做了了很多負面的事兒,先是撂挑子、之後是推三阻四、故意磨洋工。他是聽不到别人對他的負面評價的,在背後人們談論他都說他遠離了君子的道路。
所以能夠保持行走在修行成為君子的道路,就是最大的成功,無論外界怎麼變化,我們内心的這條路不能斷,一旦斷了,德行就沒有歸屬了,靈魂也就迷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