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布衣如是說
東漢末年的漢獻帝建安年間,曾出現三位對後世影響深遠的醫學家,後世尊稱他們為“建安三神醫”。醫聖張仲景位列三神醫之首,他所著的《傷寒雜病論》、《金匮要略》等醫學巨著備受後世醫學家推崇,餃子起源和坐堂醫的典故都跟張仲景有關。而神醫華佗的事迹在《三國志》和《三國演義》中,更是家喻戶曉。
華佗
跟醫聖張仲景和神醫華佗相比,“醫仙”董奉反而低調許多。董奉,又名董平,表字君異,号拔墘,220年出生于候官縣董墘村。董奉少年學醫,笃信道教,他居住生活的侯官縣屬于江東孫權的治下,董奉也曾短暫出仕,在侯官縣擔任小吏,但沒多久便退隐田園。
董奉
董奉在山林隐居,他醫德高尚醫術高明,歸隐的同時,不忘記救治傷病。董奉體恤平民百姓,患病無錢可醫,于是他定下一條規矩,給人看病分文不取,不要财帛,但必須為其栽種杏樹。重病痊愈者需種杏樹五株,而輕病痊愈者則需栽杏一株。
三神醫
數年之後,董奉隐居的地方,杏樹蔚然成林,董奉又在杏林修建一所草倉儲存杏子。如果有人需要杏子,需要拿出谷物交換,然後董奉再将交換得來的谷物,用以救濟窮苦百姓和缺少盤纏的趕路人,一年散發的糧食多達兩萬斛,可謂是功德無量。而後世用“杏林”代指中醫學界,包括“杏林春暖”、“譽滿杏林”等典故便是出自于此。
董奉經常南下行醫,在民間傳說中,董奉機緣湊巧用靈丹妙藥救下昏死三日、人事不省的地方實力派,交州太守士燮。士燮禮遇董奉,但董奉得知士燮久占交州,尾大不掉,總是試圖反叛吳大帝孫權。
神醫
董奉怕禍及自身,便用閉氣功裝死,騙過士燮成功北還,此事雖記載于《大越史記全書》中,但與士燮生卒年有出入,故稱之為民間傳說。
神醫
董奉晚年隐居在豫章郡的廬山腳下,以行醫為生,《真仙通鑒》中稱董奉駐顔有術,宛如三四十歲的模樣,并在廬山修道成仙。董奉去世後,人們在廬山修建館舍紀念董奉。董奉的家鄉,福建福州的長樂也有一座名山被稱為董奉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