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素最美 習慣至上
——《狐假虎威》聽後感
朱合平
西小教研 2021年11月25日
學者李鎮西說:“我們已經走得很遠,卻忘記了為何出發。所以我們要回到教育樸素的起點,從兒童本身出發,享受和孩子在一起,和孩子共同成長。”“樸素最美,幸福至上”是他對教育的理解,即對教育的理解,更是種尊重,也是浪漫,還是責任……評課前想到了這幾句話,作為開頭,也作為今天活動的情感基礎。
(一)這節課“好得很”
今天,王美玲老師在臨行前給我們上了展示課《狐假虎威》。我很想說,據實而論,這是一堂好課,不奉承、不逢迎,結合《好課南通共識》來看,好在以下幾個方面:
1.這是一堂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師生多次真實對話、真實共處、真實發問、真實表達的閱讀課教學。
2.本節課王老師不斷帶領學生走向深度學習、走向思維挑戰,不斷引領學生、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
3.這是一堂時空合理,師生關系平等、融洽的課堂。老師稱學生(小老師)為“曹老師”、“這隻狐狸、老虎”……“讀對了誇誇他,讀錯了幫幫他”……
4.這堂課是學生練習規則和訓練語文學習習慣的地方。組織規則(“小小火車從哪兒開,從這兒開,開起來”)、(“上課、下課口令”特色),識字方法(“識字五部曲”、“寫字三個一”、“聽明白點點頭……”、“完整回答問題”、“分角色朗讀,其他同學當導演”)……處處皆是習慣培養的場所。
5.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在課堂上自發的學習。教師不再是課堂教學的包辦,需要讓學生說的,都能讓學生說出來。
6.這是一堂“教”與“學”和諧統一的課堂,教助推學,學習全在教師的引導中自然産生。
7.這是一堂讓核心素養落地的課堂。語文要素的訓練得以充分體現(讀詞語、讀課文;自讀、齊讀、默讀、分角色讀;朗讀指導緊緊抓住語音、語氣、語調;),人文要素培養很及時(《狐假虎威》的寓意講得很明确)。
(二)這節課“亮得很”
《狐假虎威》立足語文素養的提升,組織有序,推進高效,歸功于設計的精妙。
1.整堂課以情境為紐帶,将教學活動和教學内容一以貫之,使課堂教學不再是支離破碎的片段組合。《狐假虎威》一課在推進的過程中,很好地利用了情境載體,過渡語中的情境更具銜接性,語文素養訓練過程中的情境更具吸引力。
2.導語如“筋骨”。王老師的導入語精煉、簡潔、有吸引力,過渡語更具趣味性,很好地将教學活動進行了緊密銜接。就如人體之“筋骨”。
3.評價是“血液”。新教育提出了“田野精神”或“田野意識”,就是要求教育工作者、管理者要将兩腿深深的紮在教育的田野上——課堂,就是提倡和學生互動交流、真誠交心。王美玲老師對學生評價及時,這便是和學生真誠的交心,打破了教師面對學生的表現隻是輕描淡寫的說一句“好”“不錯”坐下”。她及時給出評價,肯定亮點,讓學生明白好在哪裡。因評價到位,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并将熱情傳遞到整個教室,如同奔湧的血液将能量輸送到所需的每個器官一樣。
4.好習慣“落地了”。衆所周知,小學的重點是培養良好的習慣,習慣不隻是嘴上天天要求、行為上天天督促,讓習慣落到課堂才算養成了好習慣。前後聽了兩次王老師的課,她都是把說完整話的習慣、聽的習慣、讀的習慣、寫的習慣養成落實在課堂裡,直到今天,我也就理解了《好課南通共識》中所謂“好課是訓練規則和習慣的地方”這句話的含義。
(三)這節課“深得很”
聽了王老師的的,不由得令我深思,所以我說這堂課“深得很”。
1.一個教學水平高的教師,需要具備一些基本素養,這些素養就是一堂好課誕生的基本條件,我們應當思考高手教師需要具備哪些素養,或者說能力。
2.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教學水平不是一朝拔高的。王老師工作23年,而且是在“教育發達”地區,具體有多發達,不得而知,肯定有其成長的土壤。她主動成長,在23年的教學生涯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教學“法度”,或者說是備課、組織課堂、管理課堂、課後輔導的法門,這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3.複雜的教學中可否用簡單的規則和“操典”?首先,教學的複雜性就是今天教了,有不會的學生,有不學的學生,有不管的學生……明天還得再努力、再重複……為了提高教育教學複雜情況下的效率,可否形成一系列課堂“操典”,或者說像王老師一樣,一系列有趣的固定說法、固定口令、固定活動?從王老師教學的前後事實來看,是有必要的。我們期待相關理論和研究的支持。
整體來看,王老師的課堂和我們的基本一緻,“樸素”地踐行着語文核心要素下的訓練點,可是,她将樸素的教育活動做到了極緻,頗顯高雅之美;将“習慣”培養置于教學首位,盡顯重點之“穩重”之美。
學之所限,盲人摸象,一己之見,僅供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