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專業的畢業禮服有什麼不同?來源:【浙江教育報】“為專科生設計畢業服”有何不可 ,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不同專業的畢業禮服有什麼不同?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不同專業的畢業禮服有什麼不同
來源:【浙江教育報】
“為專科生設計畢業服”有何不可
新聞回顧 這幾天“專科生畢業能穿學位服嗎”這一話題上了熱搜。前不久有一個網友在“領導留言闆”裡建議“設計一款專科大學生畢業典禮穿的衣服”。沒想到,這一建議竟遭到網友嘲諷,而山西省信訪局回應稱:“大專畢業不授予學士學位因而沒有學士服,為增加專科院校學生畢業儀式感可直接向學校反映建議。”
給予專科生更多包容及發展空間
□朱小峰
專科是高等學曆教育的基本組成部分,而專科生作為高等教育的參與者,有權利和本科院校的學生一樣,在隆重的畢業典禮、充滿儀式感的畢業流程中見證自己學業的完成,感受成長成才的快樂。
長期以來,整個社會層面對專科生平等地位訴求的淡漠,造成了專科生不被理解與包容。同時,專科生也缺乏發展空間,造成了專科層次高等教育地位的下降,阻礙了專科層次高等教育的正常發展。
從教育部公布的高校名單中可以看出,專科層次高校中大部分都是高職院校,專科生也更多地指向高職學生。2022年5月開始實施的新職教法,不僅确定了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而且第五十三條規定“職業學校學生在升學、就業、職業發展等方面與同層次普通學校學生享有平等機會”,從法理上保障了職業學校學生尤其是專科層次的高職生在社會中的公平地位。
近期,北京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明确要求把北京市高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納入公務員招考範圍,并在公務員招考和企事業單位招聘中因崗設職,鼓勵公平競争。北京市的這份文件甫一出台,立刻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坦率地說,北京對于高職畢業生就業方面的安排與其說是一種特殊化照顧,不如說是一種政策補救,消弭過去存在的對專科生的不公平。
學曆有高低,知識無貴賤。專科生的知識能力隻要能夠滿足崗位的需求,工作上同樣可以成就非凡。期待越來越多的地方能像北京市一樣,對專科生多一些呵護,在政策安排和細微關懷上,體現出社會的公平公正,讓專科層次高等教育更有地位,讓專科生更有尊嚴。
期待專科生早日穿上專屬畢業服
□李 平
有網友建議為專科畢業生設計一款專屬畢業服,這本無可厚非。山西省信訪局的回複已然有些生硬、缺少人情味,沒想到在網友的回複中,高贊回複竟然是“笑死,大專還想要學位服”“大專不算大學”等,這隻能說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推倒人們心中那座偏見的冰山,尚有待時日。
近年來,圍繞“專科生畢業能不能穿學位服”,屢屢引發争議。現在就連“為專科生設計一件畢業服”也要引來群嘲,不知是誰的“玻璃心”在作祟。
事實上,在學位服的使用及規範上,一直都是與時俱進的。就在上世紀,推行的學位服僅為博士服、碩士服兩種,學士服“暫不推薦實行”。進入21世紀,随着本科高校的不斷擴張,學士服這才得以廣泛應用。
而且學位服使用的相關規定及規範,也是逐步松動的。随着大學生越來越追求開放、自由,在服裝搭配、配色等方面,早已不再拘泥于學士服規定所要求的襯衫、深色褲子、深色皮鞋“老三樣”,而是花樣翻新、各具特色。圍繞學位帽,各校大學生也掀起了改造風潮,在一些熱門App上,搜索“DIY學位帽”,能看到數個被曬出的加入了各類不同元素的學位帽,以彰顯個性、青春,讓畢業季更加豐富多彩。
此外,盡管1994年學位委員會發布了相關着裝規範,要求學士服是僅限學位獲得者等身份的人在特殊場合使用,不能濫用。但眼下從幼兒園畢業季,到高中成人典禮,再到各類結業典禮,都能看到學生身着改良版學位服的情景,可以說學位服早已被應用到很多不同的節點。别人穿了,就是“畢業應有的儀式感,值得尊重”,專科生穿了,就被嘲諷,委實不應該。
誰的青春不是獨一無二?誰的花樣畢業季可以被敷衍、被辜負?近年來,一直有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建議在高等職業教育中設立副學士學位,也有專科學校為學生統一定制新學位服。在職業教育作為類型教育的大背景下,在學士服使用規範日漸靈活化的趨勢下,期待專科生早日穿上專屬畢業服,不再承受“缺乏身份認同”之重。
專科生的心聲
需要被傾聽
□楊朝清
畢業具有一定的象征性與符号性,标志着一個人生階段的結束,另一個人生階段的開啟。和本科生一樣,專科生也渴望畢業季多一些儀式感。透過畢業季的着裝問題,他們的真實心聲需要被傾聽而不是遭群嘲。
在高等教育金字塔中,專科院校及其學生遭遇了形形色色的“偏見”。一些人利用學曆歧視來赢得滿足感和優越感,建構制度的壁壘和人為的藩籬,将專科生區隔、排斥在外,使得專科生在就業、婚戀、社交、家庭教育等方面都遭遇“冷眼相看”,承受着精神、人格上的矮化。
伴随着中國高等教育從精英化階段向普及化階段過渡,2021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經達到了57.8%。雖然本科生占比越來越高,但仍有相當數量的專科生。他們雖然沒有接受本科及以上教育,并不意味着他們的人生就缺乏光亮和希望。一方面,在一個終身學習的時代,專科生的人生并沒有定型化,還可以一步步繼續深造;另一方面,哪怕隻有專科學曆,并不意味着職業成就總是“低人一等”。
打破學曆歧視的關鍵,在于打破“唯學曆”“唯名校”的人才評價觀念和選人用人觀念。人才不僅僅是碩士、博士這樣的高學曆者,也包括專科生等學曆不夠光鮮、體面的群體。不論是“美容師落戶上海”,還是“泥瓦工獲50萬購房補貼”,抑或“中專生上了高考作文題”,都生動地說明打破學曆歧視,正在逐漸“從夢想照進現實”。
“有才無類”,才有助于激發各類人才競相施展才幹,促進各類高素質人才充分湧流。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社會,必然是打破學曆歧視的社會。
本文來自【浙江教育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