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民俗
/
如何讓快手播放量突破
如何讓快手播放量突破
更新时间:2024-11-16 17:23:47

春節假期剛剛過去,在這個節日流量高峰期裡,快手達人們的創作熱情讓各類爆款叠出,也讓春節期間的短視頻内容生态顯得更加熱鬧。

其中,不少以家庭成員為主打特色的賬号,在節日氛圍展現阖家歡樂的畫面,受到了老鐵們的喜愛和點贊。

1、視頻播放8000w ,鞭炮玩梗成亮點

搞笑播主@鬼哥在經曆長期不穩定的粉絲趨勢後,1月23日迎來轉機。不僅當天漲粉9w,在此後沒有作品更新的情況下,依舊保持一定的粉絲增長,累計吸粉25w

如何讓快手播放量突破(單條暴漲8300w播放)1

△果集·飛瓜快數-粉絲趨勢

他的突然漲粉則是由《姜還是老的辣》系列的一條視頻引起,靠着1月21日晚發布的這條8393.6w播放數和151w點贊數視頻,讓賬号在春節期間收獲大量熱度。

如何讓快手播放量突破(單條暴漲8300w播放)2

△果集·飛瓜快數-視頻數據

該視頻延續了此前他與母親容媽媽鬥智鬥勇的段子設計。用各種方式瞞過媽媽的鬼哥,和識破所有套路的容媽媽,兩個鮮明的人物形象設定已經成了賬号的獨特标識。

劇情圍繞也是鬼哥和媽媽展開,場景多數發生在“家”中,搭配上一段跌宕起伏的BGM,給觀衆制造出緊張感。

如何讓快手播放量突破(單條暴漲8300w播放)3

▲圖片來源-@鬼哥視頻截圖

在保持以往風格的基礎上,最新發布的這條作品中,加入了更多創意元素。例如特效和魔術,還有與春節高适配的鞭炮、摔炮、煙花等元素貫穿整個視頻。

利用這些過年強關聯的道具來作梗整蠱,延續自己的内容風格,又能以節日為切入口,營造節日氛圍。

如何讓快手播放量突破(單條暴漲8300w播放)4

▲圖片來源-@鬼哥視頻截圖

視頻最後,當容媽媽追出來時,卻看到了慶祝生日的煙花和大蛋糕,畫風變得溫情起來。

這個反轉,不僅增強了視頻内容的可看性,“新年快樂”加“生日快樂”的雙重祝福也喚起了用戶的情感共鳴。

如何讓快手播放量突破(單條暴漲8300w播放)5

▲圖片來源-@鬼哥視頻截圖

同樣在春節期間利用摔炮來整蠱的家庭組合還有僅55.9w粉的@此弟不宜久留,發布的一條過年整蠱弟弟的視頻累計獲得了3532.2w播放量和192.1w點贊量。

如何讓快手播放量突破(單條暴漲8300w播放)6

△果集·飛瓜快數-視頻數據

賬号内容都是坑弟弟的日常,視頻也持續搞笑幽默的風格。

把摔炮藏在家裡的各個角落,弟弟在哪都能被摔炮給驚吓到,後半段還有爸爸的出鏡加入,讓視頻更加飽滿。

如何讓快手播放量突破(單條暴漲8300w播放)7

▲圖片來源-@此弟不宜久留視頻截圖

這種歡樂的整蠱劇情,吸引了大批用戶對其内容的關注,讓賬号單日最高漲粉13萬

如何讓快手播放量突破(單條暴漲8300w播放)8

△果集·飛瓜快數-粉絲趨勢

2、走心視頻熱度高,春晚記憶引發熱議

除夕當天,@何以以在快手發布了一條《陪你看春晚的那個人,就像春晚一樣,陪了我們很多很多年。》的作品,截至目前視頻播放量已高達3905.4萬

如何讓快手播放量突破(單條暴漲8300w播放)9

△果集·飛瓜快數-視頻數據

視頻以設置懸念為開頭,播主在床底發現爸爸的秘密盒子,被爸爸神秘可疑的遮掩行迹激起好奇心,就趁晚上睡覺的時候悄悄拿出來,打開發現是一疊光盤。

而光盤的内容是什麼的疑問,成功“二次”吸引了觀衆的好奇心,第一時間留住了用戶。

如何讓快手播放量突破(單條暴漲8300w播放)10

▲圖片來源-@何以以視頻截圖

在留住觀衆之後,播主也逐漸揭開謎底。原來爸爸珍藏多年的寶貝,是一張張關于春晚的記憶。而過去一家人守在電視機前看春晚的場景,在除夕當天,十分能戳中大家的春節情懷

如何讓快手播放量突破(單條暴漲8300w播放)11

▲圖片來源-@何以以視頻截圖

陪伴我們40年的春晚,已然成為家庭中愛與溫情的符号。@何以以也借此在評論區引導大家對春晚記憶的讨論,為視頻的傳播再添一力。

如何讓快手播放量突破(單條暴漲8300w播放)12

▲圖片來源-@何以以評論截圖

而通過查看視頻熱詞,除了對“春晚”記憶的廣泛讨論外,與開頭懸念相關的“我還以為”也成為了觀衆熱議的詞。

如何讓快手播放量突破(單條暴漲8300w播放)13

△果集·飛瓜快數-評論熱詞

@何以以賬号此前發布的内容則以旅行探險為主,因其叙述方式有條不紊,能夠激起觀衆興趣又充滿趣味的話術,将獨特的旅行故事娓娓道來。

會講故事,講生動形象、有内涵的故事。她将自己擅長的風格也融入進這條作品中,加上大家對過去春晚的懷念,觀衆更能被她講述的故事所吸引、打動。

如何讓快手播放量突破(單條暴漲8300w播放)14

△果集·飛瓜快數-視頻數據

總之,在春節的節日氛圍中,走溫情路線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何以以的視頻中,就不斷插入和家人團聚過年的場景,這種有年味兒、有真實感的視頻内容更容易受到用戶喜愛。

如何讓快手播放量突破(單條暴漲8300w播放)15

▲圖片來源-@何以以視頻截圖

3、節日流量大爆發,打造爆款的關鍵

從這些爆款内容來看,春節期間,像春晚、煙花、放炮等與過年相關的話題易引爆流量。

同時,春節這個中國人最看重的合家歡日子,“家庭組合”的賬号内容不僅有着天然優勢,而且創作題材多樣,可溫情,可動人,可反轉,也可搞笑。

但隻有打造出與其他視頻差異性的内容,才能吸引、打動觀衆,擴大視頻的傳播度,而這就需要各個創作者發揮自身的獨特優勢。

比如動漫創作者@王藍莓以複古動漫的形式展現陪爸媽看電影的不同狀态,該視頻播放量達到4258.3w

如何讓快手播放量突破(單條暴漲8300w播放)16

▲圖片來源-@王藍莓視頻截圖

東北美食播主@東北雨姐則展示了在東北家庭過年都吃啥,以過年儀式感為切入口,保持賬号講述東北日常生活和民俗風情的基調,這條視頻也收獲了3895.7w播放量。

如何讓快手播放量突破(單條暴漲8300w播放)17

△果集·飛瓜快數-視頻數據

總結

春節假期雖然已經結束,但元宵等傳統節日即将到來,節後的爆款機遇如何把握?以及創作者如何抓住下次節日流量的紅利,都可以事先做好“熱點準備”。

為此,飛瓜在這裡總結了以下三點内容。

符合節日整體氛圍。對于中國的大多數節日來說,各個節日都有其獨特的曆史底蘊和節日氛圍,因此創作者拍攝的作品風格、主題,要以節日為切入口,營造節日氛圍。

結合節日相關熱點。在節日這種特殊節點裡,一般都會有強關聯的固定熱點,比如春節相關的春節檔、春晚、煙花爆竹、拜年紅包等話題,以此類話題為創作主題,容易在節日氛圍中引起觀衆的共鳴。

賦予作品情感内涵。從春節期間的熱門視頻來看,傳遞阖家團圓、其樂融融的正能量旋律不在少數。因而在節日氛圍下,内容富有中國傳統精神内涵的作品,能夠直擊人心,更能達到廣泛傳播的效果。

聲明:文中所用圖片均作注釋。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驚蟄節氣 吃梨也是驚蟄的習俗
驚蟄節氣 吃梨也是驚蟄的習俗
我想,大家都有聽說過驚蟄吃梨的說法吧,但關于驚蟄為什麼要吃梨卻不是很了解。那麼,驚蟄為什麼吃梨呢?驚蟄吃梨的好處有哪些呢?帶着這些疑問,跟着小編到文中看看,驚蟄節氣吃梨的說法吧!驚蟄一到,天氣回暖,春雨也會随之而來,這時才是大地蘇醒的最佳時機,都聽說驚蟄時節要吃梨,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驚蟄,古稱&ld...
2024-11-16
大小暑的養生需注意
大小暑的養生需注意
二十四節氣養生都很有講究,據說每個節氣養生是最好的,今天就為大家講講大暑、小暑的養生宜忌。看看你有那幾個違反了呢?大小暑的養生需注意小暑氣象特點與養生7月7日左右為小暑天,“鬥指辛為小暑,斯時天氣已熱,尚未達淤極點,故名也”。太陽黃經為105度。天氣已經很熱,但還不到最熱的時...
2024-11-16
立夏吃什麼 這些竟然都是傳統食物
立夏吃什麼 這些竟然都是傳統食物
馬上就要立夏了,夏天就要來了,立夏的到來,天氣也開始慢慢的炎熱起來了,立夏有很多的習俗,那麼你知道立夏該吃什麼嗎?立夏有哪些飲食習俗呢?哪些是屬于立夏的傳統食物呢?下面和小編一起去看看吧!你知道嗎,立夏有一個習俗就是吃雞蛋,那麼你還知道其他的習俗嗎?其實每一個地區的飲食習俗都是不一樣的。立夏吃什麼傳...
2024-11-16
立春養生 五行人養生方法各不同
立春養生 五行人養生方法各不同
這幾天小編這的天氣很是寒冷啊,不知道親們所在的地方天氣怎麼樣,但是親們知道嗎?現在已經是立春了哦,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立春應該如何養生吧。立春養生起居上要做到夜卧早起。春氣通于肝氣,春季正養肝。立春切忌憂思惱怒,要做到心胸開闊、樂觀向上,保持愉悅的心境。飲食方面,宜食辛甘發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五...
2024-11-16
大暑節氣如何養生
大暑節氣如何養生
處方1:大暑是全年溫度最高,陽氣最盛的時節,在養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說法,故對那些每逢冬季發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等病是最佳治療時機。處方2:大暑時節,最易中暑,盡量避免中午時段出去,出行時一定要備上防曬物品。處方3:天熱會導緻人體倦怠,...
2024-11-16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