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容老得會更快嗎?醫美在未成年人群體中有愈演愈烈的趨勢,一些不法商家一邊在社交平台用"做不了學霸,做校花,整容要趁早"等話術向青少年傳播"容貌焦慮",一邊用" 1 元醫美"等營銷擦邊球引人"入坑"相關研究顯示,我國的醫美消費主體趨于低齡化,95 後乃至 00 後年輕群體成了醫美機構招徕顧客的重要"蓄水池"某醫美平台 App 發布的《2020 醫美行業白皮書》顯示,在互聯網醫美消費平台上,95 後 00 後占比過半,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整容老得會更快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整容老得會更快嗎
醫美在未成年人群體中有愈演愈烈的趨勢,一些不法商家一邊在社交平台用"做不了學霸,做校花,整容要趁早"等話術向青少年傳播"容貌焦慮",一邊用" 1 元醫美"等營銷擦邊球引人"入坑"。相關研究顯示,我國的醫美消費主體趨于低齡化,95 後乃至 00 後年輕群體成了醫美機構招徕顧客的重要"蓄水池"。某醫美平台 App 發布的《2020 醫美行業白皮書》顯示,在互聯網醫美消費平台上,95 後 00 後占比過半。
專家表示,年齡太小選擇整形,一來審美不夠成熟,容易盲目跟風;二來年齡太小骨骼尚處于生長階段,貿然進行手術存在較高風險。
青年報記者 顧金華
00後在校生 僞造成年人身份來變美
網絡上,不少 00 後毫不隐諱地分享着自己的"變美"經曆 。00 後在校學生小娜(化名)已經做過上百次整形醫美項目了,她從初二那年做了第一次醫美埋線雙眼皮,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因為"年紀最小、整容最多",她在網絡上開始頻頻分享自己醫美整形的經曆,包括僞造成年人身份做手術、多次整容後遺症等。小娜所在的上千人粉絲群裡,最小的不到十歲,成員經常向她咨詢各種整容問題。
同樣是 00 後的小慧(化名),在參加播音主持的藝考時得知考試對容貌有要求,就動了整容的念頭。父母最初堅決反對,但經不住孩子的軟磨硬泡,最後同意并給予資金的支持。
小慧先後打過瘦臉針和玻尿酸,每針在 2500 元至 3000 元,滿 18 歲後做了隆鼻手術,目前累計醫美消費約 9 萬元。"手術全麻并不疼,但術後幾天隻能用嘴呼吸、臉很腫。就像一些人形容的,要變美先變鬼。"她在某視頻網站上分享的整容心路曆程視頻,總播放量已超過 25 萬。
變美的渴望在同齡人的對比下變得愈發急迫,在低齡子女和父母的代際博弈中,往往以父母妥協而告終。在網絡上,無數像娜娜這樣的年輕人公開自己的整形日記或視頻,他們毫不隐諱地更新自己變"美"的曆程,以期獲得"太好看了"之類的評論。
95 後姑娘 醫美微整形很容易"上瘾"
暑期已過,滬上一些知名的醫美醫療機構内,前來進行咨詢和整容的就醫者仍然絡繹不絕。這些年來,大家對醫美的接受度越來越高,就醫者的面孔也日益年輕,不過在上海,年齡低于 18 歲的整容就醫者還是很少。
"真的會上瘾,根本停不下來。"在某整形外科,記者遇到了 95 後姑娘小張。美,是小張給人的第一印象。聊起醫美,小張格外"大方",20 歲出頭的她已經是醫美的"常客",希望自己能變得更美。
"一開始,我内心并不認可醫療美容這個東西,可身邊的人都在嘗試微整,有些效果的确不錯。眼睛變大了、鼻子變高了 …… "身邊的"成功"案例,讓她逐漸心動。兩年前,小張終于邁出了微整第一步——注射玻尿酸。注射一針 1000 多元,打完後感覺皮膚通透,出門化妝都可以省略了。
不過,并非打了一針就恒久不變,通常效果隻能維持在三個月左右。"感覺完全停不下來了。"小張說,變美的同時,也增加了她的自信。前前後後,小張在醫美上已花去超過 10 萬元。
在小張的周圍,和她一樣對整容上瘾的小夥伴還有不少,大家一緻的心聲就是"愛美沒錯"。這兩年來,他們的醫療美容項目也開始"擴容",從注射玻尿酸,到隆鼻、開雙眼皮、雕塑下巴等。"嚴重上瘾,對手術後的效果變得越來越苛刻,如果效果不理想,還會再次矯正。"
醫美專家 不建議 18 歲以下孩子整容
"到底是否需要進行醫美?預期的效果是什麼?這些都需要求醫者在來醫院前想清楚。"上海仁愛醫院美容外科劉先超副主任醫師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醫療美容還需理性消費,不要跟風或是盲從。比方說,我們非常不建議 18 歲以下的孩子整容。"
和劉先超副主任醫師一樣,某三甲醫院整複外科的一位負責人表示,他在門診時勸退過很多未成年人提出的醫美要求,最小的隻有 14 歲。可是這些人最後是否放棄醫美,始終令人擔憂。
不過,重磅消息來了。據市場監管總局網站近日消息,為提升醫療美容廣告監管規則的科學性、規範性,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市場監管總局依照廣告法、醫療廣告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研究起草了《醫療美容廣告執法指南(征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到,将重點打擊制造"容貌焦慮"、利用廣告代言人為醫療美容做推薦等十大廣告亂象。
從警惕"顔值焦慮"做起
不久前,一位 33 歲女網紅進行抽脂手術後感染去世,引發廣泛關注。感傷的同時,令人唏噓不已。為何越來越多的年輕女孩甘願忍受痛苦、冒着風險進行醫美手術?
采訪中,不少年輕人表示,無論是職場上或是生活中,外形條件早已成為一項無形的"硬指标",好的容貌往往可以為自己加分。
"容貌焦慮"已成為一種社會現象,正是這種日益增強的"顔值焦慮"讓不少年輕人甯願冒風險選擇醫美手術。醫美事故背後的"顔值焦慮"更值得警惕。
面對不正規的醫美機構鋪天蓋地的宣傳以及無孔不入的營銷,本來就缺乏抵抗力的未成年人,很難不患上"容貌焦慮"。然而,再小的醫美手術,也是手術,手術即存在一定的風險,對未成年人群體,更是如此。
醫美低齡化的趨勢,不但對青少年身心發展不利,同時也給其價值觀的形成帶來挑戰。要減少醫美事故,除了規範醫療美容行業,更應該去消除年輕人的"顔值焦慮"。
讓自己由内而外美起來,才是真的美。作為家長、學校和老師,必須承擔起教育和引導的責任來,同樣要在幫助孩子樹立正确、健康的審美觀念。
"要用寬容的眼光去看待這些年輕人。"在複旦大學社會學家顧曉鳴教授看來,曾經有一個全世界的調查研究表明,個人容貌确實在很多地方起作用,特别在一些服務性行業,容貌和工作有着直接的關聯。但是,他強調,要把時尚的、跟風的、從衆的整容和自己真正需要的整容分開。充分評估可能帶來的風險,并選擇正規的醫療機構。
最後,還想再提醒幾句,就醫者選擇醫美前一定要充分了解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執業資質、診療項目、醫療美容服務項目和收費标準。若需要實施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醫務人員要向就醫者說明風險、替代醫療方案等情況,并取得就醫者的同意。
來源: 上海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