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李蘭峰。
我們不少成年人(父母),受自己的原生家庭和個人經曆影響,憤怒的時候會摔東西,甚至出現暴力行為傾向。男人會家暴,打孩子,打老婆。女人會摔東西,把家裡值錢的東西因為生氣都摔了,都換成新的。
如果孩子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成長,那麼他未來也可能會成為家暴者,或者靠摔東西來發洩自己的情緒。
事實上,我們已經看到很多孩子受到了父母破壞性情緒的影響。他們在比較小的年紀,就開始說髒話,經常跟他人産生矛盾,情緒容易過激。到青春期的時候,這個情況會無限放大,在家裡跟父母争吵肉搏,在校園打架欺負同學,甚至有些孩子走上了混社會的不歸路。
我自己在中學的時候就是校園霸淩的受害者。一直對那些人心懷怨恨。但是後來想想,這些人也可能是家庭教育失敗的受害者,他們也許就是在父母的破壞性情緒中長大的。到現在,我已經對過去放下了,但是,我不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你,你的孩子經曆任何的校園霸淩,你要多留心眼,看孩子周圍有沒有那種破壞性情緒表達的學生和家長,遠離他們,保護孩子。
2020年的時候,我們在某地招了一些初中的學生,其中有好幾位孩子有輕度甚至是中度的抑郁症,帶給我很大的震撼。現在青少年出現心理問題,抑郁問題的人數快速增長,但是我們的父母還沒有為此做好準備。認為心理抑郁不是病,心理問題看醫生不好意思,有這樣想法的大有人在。
負面情緒的破壞性行為有哪些呢?
第一,是對物品的破壞,通過對物品的破壞,發洩自己内心的感受。或者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而摔東西。
第二,是對自我的傷害。比如,有些孩子,生氣了打自己的臉,抓自己,或者拿一個棍子敲自己的頭,或者拿拳頭敲自己,甚至拿刀子割自己。
第三,是對别人的傷害。比如,兩個人談戀愛,後來一方提出分手,面對失戀的那個男的受不了,然後把那個女孩子毀容了;或者那個女孩子受不了,尋死尋活。他接受不了這種結果,他覺得很失落,很憤怒。這些成年人不理智的表現,都是小時候沒有建立正确的情緒表達方式。
孩子在出現負面情緒的時候,為什麼會有破壞性的行為呢?這跟孩子的成長規律有關。孩子成長中,會經曆三個叛逆期。
兩三歲的時候,是自我意識的萌發期。這個時候,很難讓他用非破壞性的方式來進行表達,他經常不順心就生氣、哭鬧、摔東西,這個時候需要的是無窮的耐心和無盡的智慧,引導孩子轉移焦點。說教、打罵都沒用。
第二個叛逆期是五、六歲的時候。他的語言表達能力無法匹配快速發展的認知能力,經常會生氣着急。而這個時候,也是父母對孩子的情緒表達方式,進行正确引導很好的時候。
10歲、12歲的第三個叛逆期,是孩子從兒童向成年人心理過度的關鍵時期。很多事情他要自己拿主意,他需要父母的尊重,和及時的幫助。13歲是家庭教育的終結期。父母要抓住這個階段,影響孩子建立正确的情緒管理意識。尤其是當孩子失望的時候,傷心的時候,痛苦的時候,憂郁的時候,憤怒的時候,都需要父母引導孩子以非破壞的方式處理情緒。
父母在引導孩子認識情緒,接受情緒的時候,還要讓孩子明白情緒是有正面價值的,我應該從中學到什麼。引導孩子用建設性的方式來表達情緒。具體怎麼做呢?
首先,要理解和接受這種情緒,讓孩子明白:你是一個正常人,這種情緒是可以被接受的,是可以自然反應出來的。
接下來,我們要引導孩子用合理的方式表達情緒。可以把它寫出來,寫一句話都可以。比如,我現在感覺心情很難受,就把這句話寫出來。不斷練習,可以提升孩子對情緒的語言表達能力。
也可以找自己比較親近,比較信任的人(最重要的就是爸爸和媽媽)來傾訴。父母一定要有這個認識,接受和承認孩子的情緒,孩子在傾訴自己情緒的時候,引導用建設性的方式,而不是破壞性方式表達情緒。父母要給孩子傾訴的機會。
第三,把情緒畫出來。有些孩子學了畫畫之後,就多了一直情緒表達方式。有時候,情緒是很難用語言來描述的,但是通過畫畫,可以很好地把這種情緒發洩出來。
第四,是運動。跑跑步,爬爬山,打打球……通過運動給心情換一個環境,讓身體動起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專注在呼吸,專注在身體的釋放上,這對于情緒的宣洩非常有效。
第五,是音樂。一些歡快的、甯靜舒緩的,讓人放松身心的音樂,比如《高山流水》,可以打開音樂,讓孩子沉浸其中,讓心情和音樂同頻,共鳴、共振,讓讓情緒得到釋放。
總之,想盡各種辦法,幫助孩子進行建設性的情緒表達。孩子在五六歲的時候,是情緒建設的最好時間。
每次情緒發洩,當情緒平複下來之後,做一些自我情緒分析。家長可以給孩子複盤一下,這個情緒是因為什麼事情造成的?這個情緒感受是怎樣的?能不能用更豐富的詞語來把它描述出來?面對這種情緒的時候,你是用什麼方式處理的?下次再遇到同樣的情況,你可以如何面對?
你看,所有的孩子成長中所經曆的情緒,都是讓他成長的機會。積極的情緒建設,會幫助我們的孩子,在未來應對各種各樣的挑戰,讓他不會輕易地生氣、發怒、傷心、自我否定,讓他能夠從容面對未來的任何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