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家傲·秋思
範仲淹
範仲淹畫像
走進作者:
範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 ),字希文。祖籍邠州,後移居蘇州吳縣。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教育家 。
範仲淹幼年喪父,母親改嫁長山朱氏,遂更名朱說。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範仲淹苦讀及第, 授廣德軍司理參軍。後曆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權知開封府等職,因秉公直言而屢遭貶斥。
宋夏戰争爆發後,于康定元年(1040年),奉調前往西北前線,鎮守邊境,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讨副使兼知延州,範仲淹到任後采取"積極防禦、屯田久守"的方針,使西北軍事防務形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邊境局勢大為改觀。最終迫使西夏議和,西北邊疆得以重現和平。
慶曆三年(1043年),李元昊請求議和,西北邊事稍甯,宋仁宗召範仲淹入朝,授樞密副使。後拜參知政事,上《答手诏條陳十事》,發起"慶曆新政",推行改革。不久後新政受挫,範仲淹自請出京,曆知邠州、鄧州、杭州、青州。皇佑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後葬于河南洛陽縣尹樊裡萬安山下 ,宋仁宗親書"褒賢之碑"。累贈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楚國公,谥号"文正",世稱範文正公。靖康元年(1126年),又追封魏國公。至清代先後從祀于孔廟和曆代帝王廟。
範仲淹文武兼備,政績卓著,文學成就突出。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的節操,對後世影響深遠 。有《範文正公文集》傳世。
背景簡介:
北宋仁宗即位之後,國家逐漸形成積貧積弱之勢,表面一片升平,實際上危機四伏。寶元元年,西夏元昊稱帝,宋廷調兵遣将,揚聲聲讨,但事出倉促,每戰辄敗。1038年西夏大舉進攻宋朝,攻取今陝北數縣,延州成為孤城,1040年,朝廷委派範仲淹出任陝西經略安副使兼知延州[延安],抗擊西夏,範仲淹擔任起組織西北戰線,力挽狂瀾的重任。他到任後,改革軍制,團結上下,生産戍邊,漸收失地而威震西夏,他在任四年,西夏不但不敢侵犯,而且稱他為“胸中自有數萬甲兵”。 他當時出任陝西四路宣撫使,主持防禦西夏的軍事。在邊關防務前線,當秋寒肅飒之際,将士們不禁思親念鄉,于是有這首借秋景來抒發懷抱的絕唱。該詞上片主要寫景,下片主要抒情。
結構脈絡:
漁家傲·秋思
範仲淹
《漁家傲·秋思》結構脈絡
主旨感悟:
這首詞通過對邊塞秋季肅殺景物的描寫,表達了戍邊将士塞外生活的艱辛和憂國思鄉、孤獨愁苦的心情,含蓄地表達了詞人對朝廷腐朽、軟弱、不修武備、不重邊防的憤懑不平之情。
知識點歸類:
賞析上阕: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上阕寫景。)
(1)“塞下秋來風景異”:交代地域、季節。
(2)“異”字概括總的感受,蒼茫悲壯、悲涼奇異,勾勒了一幅充滿肅殺之氣的塞下秋景。
(3)“衡陽雁去無留意”:運用典故,借雁去衡陽的典故,以南歸大雁的徑去不留,既反映了詩人思歸念親之情,又反襯了邊地的荒涼,為下文做鋪墊。
(4)“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環境描寫,融情于景,描繪了群山連綿、炊煙袅袅、夕陽西下孤城緊閉城門的景象,勾勒出一派壯闊蒼茫的邊塞黃昏景緻。“孤城閉”,反映北宋守軍力量薄弱,暗示當時軍事态勢的嚴重,将士們處境的艱難,又為下文的抒情做鋪墊。
(5)“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環境描寫,融情于景,聽覺、視覺相結合,既寫出塞外景色奇異壯闊的特點,又反映了宋王朝守軍力量的薄弱和當時軍情的緊急,為下文的抒情做鋪墊。其中,“孤城閉”,既暗示了當時軍事态勢的嚴重、将士們處境的艱難和勞苦,又為下文的抒情做鋪墊。
賞析下阙: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将軍白發征夫淚。(下阙借景抒情。)
(1)“家萬裡”和“酒一杯”對舉,形成強烈對比。
(2)“燕然未勒歸無計”:用典,表現了詩人渴望抵禦外患、報國立功的壯烈情懷,抒發了作者壯志難酬、内心苦悶、有家難歸的抑郁情懷。
(3)“羌管悠悠霜滿地”:環境描寫,聽覺、視覺相結合,融情于景,表現邊地環境的凄清艱苦和守邊将士生活的艱辛,流露濃重的思鄉之情。
(4)“人不寐,将軍白發征夫淚”:細節描寫,融情于景,既寫出将士們徹夜無眠、鬓發如霜和感傷蒼老、内心苦悶的樣子,又表現了詩人深沉而強烈的憂國思鄉之情。
這是一首反映北宋西北邊境軍旅生活的詞,詞人借景抒情、融情于景,運用典故,描繪了邊地奇異蒼茫的秋景,表現了作者感歎功業未立和思鄉念親的複雜心情。上阕描繪邊塞壯闊蒼茫荒涼的秋景,表現邊地的荒涼和将士的勞苦。下阙抒情,抒發了詩人壯志難酬、思鄉憂國之情。
知識檢測
一、理解填空
1、《漁家傲·秋思》中範仲淹在那座孤城抒寫邊塞荒涼的詞句是: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2、《漁家傲·秋思》中通過寫視覺描畫塞上荒僻情景的兩句是: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3、《漁家傲·秋思》中表現“孤城”零落,氣氛森嚴的詞句是: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4、《漁家傲·秋思》中表現将軍決心守邊禦敵的詩句是:燕然未勒歸無計。
5、範仲淹在《漁家傲·秋思》一詞中,提示自己和征人思念家鄉,但因沒有達到建立軍功目的,而無法回家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
6、《漁家傲·秋思》一詞中,以“人不寐,将軍白發征夫淚。”的詞句寫出了守邊将士因思鄉的苦悶和功業未建而寒夜難眠潸然淚下的情形。
7、範仲淹的《漁家傲·秋思》中“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從聽覺和視覺兩個角度渲染邊塞戰地的蕭索、肅殺之氣。
二、中考真題
1、該詞是範仲淹駐守西北邊防時所作。詞的上阙寫塞外秋色,下阙寫思鄉之情,筆力雄健,感情沉郁。
2、“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寫出了塞外怎樣的景緻?
答:群山連綿。炊煙袅袅。夕陽西下,一座孤城,表現了邊塞的悲涼
3、詞的上片間接點明季節的詞語是“雁去”(兩個字)。
4、“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寫出了塞外怎樣的景緻?試加以描述。
答:群山連綿,炊煙袅袅,夕陽西下,一座孤城,表現了邊塞的凄涼。
5、“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描寫了什麼景物?在詞中起到什麼作用?
答:此句形象地描繪了座落在崇山峻嶺間的孤城,夕陽西下時,便緊緊地關閉城門的情景,突出了塞下秋景與中原的不同。 同時點明了戰事吃緊、戒備森嚴的特殊背景。
6、全詞抒發了作者怎樣的複雜感情?
答:一是慨歎功業未立,一是思念家鄉。(壯志難酬、有家難歸;愛國的情懷、思鄉的苦悶) 7、請揣摩“霜滿地”在表達上的作用。
答:借邊地夜景表達凄清悲涼之感;在時間上是“長煙落日”的延續;表現了守邊将士寒夜戍守的艱辛。
9、請賞析“長煙落日孤城閉’’的妙處。
答:寫出了塞外的奇異景色;反映宋朝守軍力量薄弱,軍情緊急;為下阕抒情做鋪墊。
10、你怎樣理解“人不寐,将軍白發征夫淚”一句中的“寐”?
答:、睡覺.
11、這首詞的上、下阕分别以什麼表達方式為主?全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上阕側重于寫描寫,下阕側重于抒情。全詞表達了戍邊将士建功立業的英雄氣概和濃濃的思鄉之情,側面反映了邊塞生活的艱苦。
12、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C )
A、詞的上片重在寫景,主要描寫了塞下秋景之“異”;詞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發了征人思鄉愛國之情。
B、詞的上片中“長煙落日孤城閉”,與“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意境相似。
C、詞的下片中“管悠悠霜滿地”,以如霜的月光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D、這首詞的意境悲涼、壯闊,形象鮮明、生動,語言質樸、凝練,是宋詞中的精品。
13、下面對這首詞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項是( B )
A、這首詞的上片描寫詞人身臨目見的景物,下片直接抒發作者對朝廷腐朽、軟弱的不滿。
B、“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是全詞的核心部分,揭示詞人和征人們的矛盾心理:思鄉而不能回,因為尚未達到建立軍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C、“人不寐,将軍白發征夫淚”指士兵久戍不歸,傷心落淚,使白發的将軍無計可施。
D、全詞意境豪放、壯闊,形象鮮明、生動。
14、下面對這首詞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D )
A、“塞下秋來風景異”中的“異”字,寫出了邊塞秋天的景物與江南一帶不同。
B、“千嶂裡”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樣并列的山峰。
C、“濁酒一杯家萬裡”形象地寫出了戍守邊關的将士們的思鄉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滿地”寫出了邊關雖寒冷,但有羌管鳴奏,生活并不艱苦。
15、“人不寐,将軍白發征夫淚”抒發了将士們怎樣的情懷?
答:抒發了将士們壯志難酬、思鄉憂國的情懷。
16、用“/”劃分下面詩句的誦讀節奏。
長煙/落日/孤城閉
17、對詩歌賞析有誤的一項是(D )
A、這首詞寫了我國北方秋季的景物特點,從詞中“塞下”、“霜”等詞語可以看出。
B、“衡陽雁去”是說“大雁向衡陽飛去”而不是“大雁從衡陽飛走了”。
C、這首詩既表達将士的愛國之心。又流露出思念親人和家鄉的感情。
D、這首詩感情悲觀而消極,表達了鮮明的反戰、厭戰情緒。
18、古代詩詞中有很多描寫自然風光的詩句,其中既有寫江南美景的,也有寫北國風光的。請寫出一個表現西北風光的名旬,并談談你的理解。
答:詩句
理解分析
19、“塞下秋來風景異”中的“異”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點?(2分)
答:天冷、聲雜、城孤
20、這首詞中描寫邊地荒涼冷落景色的句子是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2分)
21、下面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C )。
A、這首詞是作者邊地生活經曆的寫照,反映了邊塞生活的艱苦,表達了戍邊将士思念家鄉、為國建功的情懷。
B、這首詞通過“塞下”“長煙落日”‘霜”等詞語寫出了邊塞秋季的景色特點。
C、“衡陽雁去無留意”一句是說,衡陽的大雁飛去,沒有絲毫想留下來的意思。
D.“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揭示了詞人和征夫們的矛盾心理:思鄉而不能回’,因為尚未達到建立軍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2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思鄉之情。
23、請簡要分析“羌管悠悠霜滿地”在這首詞中的作用?
一是時間上是上阕“長煙落日”的行延續。二是借景抒情,寫出守邊将士們寒夜守邊的艱辛,抒發了他們因建功立業,歸期無計又思念家鄉的複雜感情。
24、“人不寐,将軍白發征夫淚”兩句運用了什麼寫法?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答:“将軍白發征夫淚”是互文,白發不單指将軍,士兵也久戍不歸,所謂“三軍盡衰老”;流淚的也不隻是征人,将軍也因有家難歸、功業難成而哀傷流淚。抒發了他們壯志難酬的感慨和思鄉憂國的情懷。這裡的悲怆情調還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于朝廷、軟弱,不修武備、不重邊功的憤懑不平。
25、對《漁家傲·秋思》這首詞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C )
A、詞的上片重在寫景,詞人着意用一個“異”字,統領全部景物的特點,突出塞下秋景與内地景象的迥然不同。
B、詞人在下片集中抒發了身處邊塞的征人之情,開頭兩句是全詞的核心部分,從正面提示了自己和征人們衛國思家的心理矛盾。
C、結尾三句情調激昂、高亢,含蓄地表達了朝廷的腐敗和軟弱及其不修武備、不重邊功做法的憤懑之情。
D、詞人寫了自己親臨目見的景物,表達了戍邊将士複雜的情感。全詩意境壯闊,形象鮮明,語言凝練,讀來真切感人。
26、對這首詞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C )
A、詞的上阕寫的是“落日孤城”的邊塞景象。
B、詞的下阕表現了壯士們在艱苦抗敵的同時懷念家鄉的心情。
C、“人不寐”三字突出地反映當時孤城危急的戰況。
D、這首詞基調悲壯,意境開闊,風格和“蘇辛”相似。
《漁家傲·秋思》書法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