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秋季腹瀉防治有妙招
家長們都會有這樣的經曆,孩子肚子不舒服就隻會哭,但總是無法準确描述,這時,家長會覺得束手無策。今天,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專家向家長支幾招,讓您學會處理小兒腹瀉。
一
小兒秋季腹瀉的常見原因
引起腹瀉的原因多種多樣,需要針對病因采取相應的措施,否則會造成不良後果。下面來看看造成小兒腹瀉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1. 輪狀病毒感染
秋季腹瀉是這個季節最常見的小兒疾病之一。小兒秋季腹瀉主要是輪狀病毒性胃腸炎,是由輪狀病毒感染所導緻的急性消化道傳染病。此病毒所緻的腹瀉一年四季都可發生,但以每年秋季發病率最高,可引起流行,故稱為秋季腹瀉。每年的9月份到次年的1月份,是秋季腹瀉的流行季節,其中10~12月是流行的高峰期。此病多發生于6個月~2歲小兒。病原體主要通過消化道進行傳播,也可通過接觸感染、空氣傳播感染。
2. 其他細菌或病毒感染
許多患兒腹瀉的主要原因是細菌或病毒感染。病症輕微的可以自愈,嚴重時可能伴有嘔吐、便血,腹痛,必要時需到醫院接受治療才能痊愈。另外要注意,一定不要給小兒吃沒有煮熟的肉,裡面可能有大腸杆菌,易導緻小兒腹瀉。還有不要讓小兒長時間待在空調房裡。若空調房門窗緊閉,沒有空氣流通,小兒的抵抗力就會減弱,呼吸道和消化道就容易被細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引起腹瀉。
3. 喂養不當
如喂養過量、添加輔食不當、營養成分過高等原因,導緻小兒胃腸道功能紊亂而發生腹瀉,這種腹瀉多見于6個月内的小嬰兒。若家長們稍不注意,給小兒吃了變質的食物,也會引發腹瀉。
二
小兒腹瀉的處理方式
· 1 ·
注意觀察,必要時及時就醫:
秋季腹瀉主要的臨床表現為急性的發熱、嘔吐及腹瀉,嬰幼兒患者的潛伏期為24-72小時,起病多急,嘔吐常為首發症狀,伴有腹瀉,多為大量的水樣便,呈黃綠色,蛋花湯樣,有腥臭味,嚴重者可導緻脫水、電解質紊亂,甚或誘發爆發性心肌炎而死亡。它是一種自限性的疾病,一般7-10天左右可自愈。
家長應密切觀察,必要時及時就醫,進行大便常規以及大便潛血等檢查,明确緻病菌類型,選擇對應藥物進行治療。另外,孩子腹瀉過程中出現持續哭鬧、拒絕進食、發熱等狀況時,也應及時就醫處理。
· 2 ·
不能擅自禁食:
有些家長一看見孩子腹瀉就認為“吃了就拉,少吃少拉,多吃多拉,不吃不拉”,便自作聰明地對孩子禁食。殊不知,腹瀉期間禁食,饑餓狀态反而會增加腸蠕動而使腹瀉加重,部分患兒會發生營養不良或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正确的方法是要繼續讓孩子進食,飲食以脫脂奶、稀飯等容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對小嬰兒應繼續母乳喂養,母乳有寶寶需要的抗體,各種營養都是兒童可以消化吸收的,遠遠高于牛奶和所有母乳代用品,健康、經濟且易于服用,母乳喂養可預防兒童腹瀉。
· 3 ·
正确應用抗生素 :
一些非細菌感染的腹瀉如病毒感染、腸道功能紊亂等原因導緻的腹瀉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所以,需在診斷明确的情況下,在醫生指導下合理、足量、規範地使用抗生素。
· 4 ·
不輕易使用止瀉藥 :
小兒發生腹瀉,适當用點止瀉藥,對防止體液過多損失是有益的,但由于腹瀉是多種疾病共有的症狀,因此,在治療時應該針對病因用藥,不要一見腹瀉就立即用止瀉藥,濫用止瀉藥。尤其是早期,亂用止瀉藥不僅不能治愈某些腹瀉,相反,對小兒還有一定的副作用,尤其是小嬰兒。
· 5 ·
注意及時補充水分:
小兒腹瀉大多起病很急,頻繁腹瀉會使體内的水分和營養素丢失,造成急性脫水。而水是維系生命的重要物質,年齡愈小,水分占體重的比例愈大。
患兒丢失相當于體重5%的水分,即可出現脫水症狀(精神萎靡、口渴,煩躁、無力、尿量減少、皮膚彈性差等);超過15%就會出現抽搐、昏迷,危及生命。
由此可見,家長此時應該繼續讓孩子進食,特别要注意攝入含鹽的液體,口服補液鹽就是為腹瀉小兒專用的。隻有早期預防并及時糾正脫水,才能使患兒盡早恢複健康。
· 6 ·
腸道菌群調節劑的使用:
一些對人體有益的活菌進入腸道後可重建宿主腸道菌群間的微生态平衡,以治療内源和外源微生物引起的腸道感染。但是大劑量使用時也可造成便秘。它還有個弱點是害怕抗生素,所以服用腸道菌群調節劑時必須與抗生素間隔2~4小時。
· 7 ·
做好隔離 :
小兒患感染性腹瀉應注意與他人的隔離,避免與其他患兒接觸,防止交叉感染;勤洗手,做好個人衛生。
|本文審核醫生介紹|
胡曉山
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兒科主治醫師
個人簡介:
多年從事兒科工作,擅長新生兒危重症的搶救,兒内科常見病的治療。
專業特長:
擅長新生兒常見病及重症病的診治、兒童呼吸系統疾病及消化系統疾病的診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