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吾之于人也,誰毀誰譽?《論語》新學“衛靈公”篇之二十四,攝影/蘿蔔
子曰:“吾之于人也,誰毀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孔子說,我去對他人評價,是刻意要贊譽或诋毀誰嗎?當然不是。如果我真是稱贊了某人,那也一定是已有公論後的贊美,這種贊美一定是經過多數人與時間試驗與考量的結果。這裡面沒有我自己的私心與利益。
孔子說,我所采取的這種看待人與評論人的方法,在夏、商、周三代之時,已經有人采用了。他們評判人“是非曲直”的标準是在“去私為公”的基礎上展開的,沒有什麼一己之私的“小九九”,都是在“公道”上正直而行!
筆者按,依筆者看,孔子他老人家好像在說——我去稱贊某人或者抨擊某人,究竟又有多大價值呢?沒什麼價值!凡事自有公論,而公道也自在人心。而且這在孔子之前的“古代”,人們也早有個合情合理的“評價體系”了。
《論語》“裡仁”篇,“子曰,裡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孔子說,你不真正用心領悟,不身體力行成為仁者,又怎樣知道仁者的用心?
《論語》“裡仁”篇,“子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孔子說,唯有仁者,有實力和話語權能評判他人。
孔子是聖賢仁者,他要直接毀誰譽誰,不是很簡單的事情嗎?不過他不這麼做,他的立場比較厚道,他評價人時會“去己見”“用公論”。
蘿蔔/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