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倫•巴菲特毫無疑問是投資界的傳奇了,人稱“股神”,我曾經斷斷續續看過一些他的事迹和相關書籍。
最近看《雪球•段永平投資問答錄》,創建了小霸王和步步高的段永平在投資上頗有建樹,是個妥妥的巴菲特推崇者。
在他的推薦下,我趁着周五的輕松氛圍看了這部豆瓣9.7分的紀錄片,感觸良多。
作為一部紀錄片,它并沒有着重強調巴菲特是如何工作,如何投資的,但豐富的素材和輕松的風格在悄無聲息中已經展示了巴菲特鮮為人知的一面,以及他成為投資大師的終極原因。
影片一開頭是巴菲特開着車去公司,車程并不長,也就5分鐘,路上他經過了一家麥當勞,買了一份漢堡和一杯可樂,總共也就才3美元左右。
這是他保持了54年的習慣,經濟形勢好的情況下就貴幾塊錢而已。
就連開的車也用了幾十年了,他覺得車隻是個代步工具而已,能用就行。
麥當勞的小哥把早餐遞給他,并向他打了招呼,他很愉快的說了句“你上了我們鏡頭啦”!
很難想象,已經進入福布斯富豪榜前列的巴菲特居然過的如此樸素節儉,還這麼有趣鮮活。
炒股天才
不可否認,良好的基因和家庭對人有着深遠的影響。
1930年,巴菲特出生在美國内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他父親霍華德.巴菲特是一名出色的股票經紀人,而母親是美聯儲高管,IBM董事,有着極高的數學天賦。
在他小時候,沒事就愛跟着父親到公司上班,在這裡,他被父親滿辦公室的書籍和各種數據報表給吸引。
于是,父親工作的時候他就在旁邊安靜的看書,有些書甚至看兩三遍,這讓巴菲特養成了幾十年如一日的讀書習慣。
巴菲特從小對數字就非常敏感,不僅看的懂數據報表,還在父母的影響下十分有經濟頭腦和商業天賦。
一開始在父母的鼓勵下賣些口香糖、可樂之類的小零食,後來又做些其他小生意,很快就攢了不少零花錢。
11歲那年,不滿足于小打小鬧的他嘗試着征得父親同意,用自己的零花錢買了第一隻股票,開始正式深入研究股票了。
一直到他16歲高中畢業,已經通過炒股賺了很多錢,這讓他産生了學校無用,都不想去讀大學的想法,好看後面父親制止了他。
擇偶正确
不管是巴菲特還是他的搭檔查理·芒格,他們都認為能遇上合拍的伴侶是一件很值得稱贊的事情。
巴菲特的前妻Susie在19歲時就嫁給了他,用他的話來說,見到Susie之後,自己很快就跌入愛河,原本十足理性的人開始變得不理性,但Susie卻用了很長時間才确定他是她的命中注定。
巴菲特一直親昵的稱呼着愛人,說他們相互喜歡、又互相愛慕。
對愛人有着極高的評價,認為她對自己影響深遠,遇到她是自己人生的另一個轉折點。
巴菲特理性專注,Susie大方活潑,甚至在一定程度上Susie改變了他。
比如,Susie是個熱衷于做公益的人,她喜歡不為了錢而為了愛做事情,一直都認為自己可能會嫁給醫生、牧師這樣對社會有明顯福利性貢獻的人,從沒想到會嫁給掙這麼多錢的人。
但是,她的觀念影響了巴菲特,在她過世後,巴菲特把99%的錢捐到了比爾·蓋茨的公益基金。
當然,一定程度上,她是包容他的。
給了他安穩的後方,讓他可以肆無忌憚的專注于自己的投資事業。
也正因如此,巴菲特可以在生活上完全處于“白癡”狀态。
紀錄片裡Susie接受采訪時講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她感冒不适,就躺在床上休息,讓巴菲特到樓下廚房幫她拿個盆,結果他下去以後叮叮咣咣一陣響動,給她拿了一個濾鍋。第二次下去又動靜極大的拿了一個墊盤上來,這讓Susie哭笑不得,原來他根本就找不到燈在哪裡。
好的伴侶是可以相互扶持,相互成就的,而如果在挑選時不夠用心,那麼很可能在未來的相處中互拉後腿,互相消耗。
足夠專注
比爾·蓋茨通過父親的原因認識了巴菲特,此前他一直對他無感,認為他隻是個追求金錢的人。
有一次,父親在餐桌上讓他們同時寫下自認為最大的優點,他倆同時寫下了專注(focus)一詞,這讓他們惺惺相惜,從此以後,他倆成為了忘年之交。
巴菲特是典型的“終其一生,隻專注做一件事就夠了”。
他酷愛讀書,從小就愛在父親辦公室裡閱讀,而這使他養成了一輩子的習慣,直到現在,他甚至還能堅持每天看五六個小時書籍。
在他看來,書本可以為他提供足夠多的投資新知,他不懂藝術,不會烹饪,連生活都不能自理,他隻懂得投資這一件事。
在外人看來,他每天的安排都極度枯燥,早上起床開車去公司,路上買早餐,在公司待一天下班又原路回家。
同樣的路線,同樣的早餐,同樣的流程,幾乎不變,單調重複。
但對巴菲特來說,隻用專注的做這一件事就夠了,他非常熱愛自己的工作,用他的話說,“每天都是跳着踢踏舞去工作的”。
大多成功人士其實過的都沒那麼的豐富多彩,比爾·蓋茨每天4點就起床,開始一天的工作、科比為了提高球技,常年早早起床打球,見過“淩晨4點的洛杉矶”,而正是這些不斷重複的專注才成就了他們。
堅守原則
巴菲特在11歲那年買了自己的第一支股票,小試牛刀的他在第一次其實并沒有賺多少錢。
38美元/股買入,剛拿不久股價就下跌,他有點慌亂,等到股價剛剛漲回40美元/股回本時就趕緊賣出撤走了,結果在他賣出以後,股票就開始暴漲,一度漲到了200美元/股,這讓他非常後悔自己拿的時間太短了。
不過這件事之後,他有了兩個感悟,一個是人的“損失厭惡”心理,虧錢比賺錢更讓人心情起伏大,另一個就是炒股應該是一件長期主義的事情。
所以,從此以後,他對投資的原則就是保本和利用複利。
網上廣傳的巴菲特炒股鐵律是:
投資法則一,盡量避免風險, 保住本金;
投資法則二,盡量避免風險, 保住本金;
投資法則三,堅決牢記第一、第二條;
而紀錄片裡接受采訪時他說的是,炒股堅守的原則是:
1、不要賠錢;2、不要忘記規則1。
這是他在老師本傑明·格雷厄姆那裡學到的終身适用的投資法則,本質不變。
巴菲特從來不追求高收益,他充分利用複利來拿時間賺錢,但保住本金才能讓複利發揮作用。
所以他才能在52歲以後财富飛速增長,到83歲時已經從0變為585億美元了,一躍成為福布斯富豪榜單第四(2020年),而他是榜上唯一一個白手起家的“普通人”。
巴菲特老爺子就像是一本厚厚的書,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讀完,而且一遍不夠,得多讀幾遍。
而讓我最大的感觸就是,在被各種聲音充斥的現在,浮躁的社會好像并沒有給我們太多思考的時間,不斷刺激着所有人賺快錢,卻忽略了一步一個腳印的站穩腳跟。
我相信,當我們專注的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時,想要的都會慢慢有的。
藝荷,康波财經作者,公衆号:小柒有财花
90後女娃子,大條又細膩,想用有溫度的文字來記錄理财、生活的感悟,希望能為同樣對人生充滿預期的人帶來一絲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