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困惑:
明明昨天晚上睡得挺好,
一上午也是元氣滿滿,
但一吃完午飯,就哈欠連天,
困意擋都擋不住……
雖然吃完飯後,大腦供血量會有改變,但根據相關的調查研究顯示,變化度很小,并不會對人體造成太大影響。
腦血管有自己的調節機制,會使腦部血液供應處于一個較為穩定狀态,對健康群體來說,一般不會說吃頓飯就導緻大腦缺血了。
那究竟是什麼導緻了飯後困倦呢?
飽後犯困,是怎麼回事?
經常飯後萎靡不振,很可能是體内激素在“作祟”:
膽囊收縮激素
斯坦福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人體中分泌的膽囊收縮素一般在飯後兩個小時之内會明顯升高,等到兩個小時之後,這種收縮素分泌量就會減少;而相對而言,膽囊收縮素含量越高就越容易困倦。
另外,一般脂肪含量越高,膽囊素水平會更高,睡意會更濃。
食欲素
人體進食後,食物在消化吸收的過程中,餐後血糖會升高,同時抑制體内食欲素的分泌。而食欲素含量降低人體就容易犯困、不想動彈,食欲素含量較高,人體也會較清醒且活躍。
因此,特别是進食澱粉類較易消化的食物時,血糖相對升得更快,也更容易犯困。
胰島素
飯後食物中的葡萄糖被人體吸收,胰島素就會分泌出來,幫助控制血糖;胰島素會促進蛋白質合成,人體中所含的色氨酸會增多,在腦内先形成5-羟色胺,可進一步形成褪黑素,從而讓人體産生睡意。
此外,胰島素還會促進人體中鉀離子從血液中進入細胞内,若人體處于輕度低血鉀狀态,身體也會出現疲勞和困意。
如何緩解食困?
控制“量”
每頓吃“七分飽”;以粗糧、豆類、薯類代替精白細軟食物,建議粗雜糧占全部主食的1/3左右;增加綠葉蔬菜等膳食纖維含量高的食物,減少高脂肪、高糖食物攝入。
中午小憩
吃完午飯後,可以小憩15分鐘左右,不僅能有效緩解犯困狀态,還能降低體内壓力激素分泌,提高下午工作效率。
另外,希臘的一項研究發現,一周午睡3次以上、每次小于30分鐘的人,患心髒病的風險降低了37%!
适當多喝水
《人類神經科學前沿》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喝水能夠讓你的大腦提速14%,有助于保持思維敏捷,減少困倦感。
犯困也可能是疾病征兆
飽餐後經常犯困,除了是體内激素在“搗蛋”,也可能是身體本身出現了問題,是疾病的征兆!
肝髒病變
肝髒是重要的代謝器官,出現病變,其解毒、調節水電解質平衡等功能會有所降低,向身體其它器官輸送的養料也會減少,就易引發身體乏力,總感覺力不從心。
症狀表現:
肝髒出現問題,除了困乏,還可能出現臉色發黑、黃褐無華、粗糙、唇色暗紫等;也可引起顔面毛細血管擴張,蜘蛛痣及肝掌,有些病人可有脾腫大。
糖尿病
嗜睡是糖尿病的常見症狀之一。因為此類人群的糖代謝紊亂,糖分無法被機體充分利用,從尿中排出,易引起體力減退、精神萎靡。
另外,很多糖尿病患者會合并高黏血症和腦血管病變,導緻腦動脈供血不足,大腦缺血缺氧,會引起困倦、頭暈症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