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圓最是中秋明,今年的9月10日,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四時俱可喜,最好新秋時。”按我國曆法解釋,農曆八月居七、八、九三個月之中,叫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故稱“中秋”。舊時的中秋節,有賞月、拜月、飲團圓酒,吃月餅等風俗,而中秋節又喜被人們看作團圓的象征,因而中秋節又稱團圓節。佳節之時,合家歡聚,賞月、飲酒、吃月餅,以示祝福,喜慶團圓。
在中秋的傳說故事中,“嫦娥奔月”無疑是人們最津津樂道的了。這是上古時代神話傳說故事,源自古人對星辰的崇拜,神話中嫦娥因服用大羿自西王母處所求得的不死藥而奔月成仙,居住在月亮上面的廣寒宮之中。
其實,中秋過節,始于唐代,中秋節的韻事是賞月。明代以來,有許多關于中秋節賞月吃月餅的記載,月餅用以祭月,及作為饋贈的禮物,流行于民間。到了清代,為适合滿族的飲食習慣,清宮月餅的餡心中摻入了奶油等,據說大的直徑有一尺餘,上繪月宮蟾兔之形,用做祭祀。
中國自古是農耕民族,而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尤其到了八月中秋,正式各種農作物、果蔬陸續成熟的時候,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即秋天的中間這天作為節日,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中秋節到來時,家家戶戶除吃月餅外,有些地區還有自己的應節食品,以增添節日氣氛。比如陝西西安一帶,每到中秋節每家做馍,稱“團圓馍”。江蘇東台一帶,每逢中秋節,則以藕橫斷為餅,包以碎肉,敷以小麥屑,入油鍋炸熟,謂之藕餅。東北的一些地區,人們采摘葡萄、梨子等生果祭月;陝西的一些地區,賞桂花、劃船、爬山、夜吃西瓜;安徽婺源地區必食塘魚;江蘇南京一帶食烤鴨或鹽水鴨;雲南昆明每戶必做“合家大月餅”,然後一人一塊分而食之;山東泰安一帶吃小包子。朝鮮族人于中秋之夜,由幾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爬上“望月架”,以先看到月亮為好運。最後點燃“望月架”,人們圍着火堆吹起筒箫、唢呐,敲起長鼓、銅鑼,歡歌曼舞直至深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