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常會發現,寶寶看起來什麼都不知道,卻經常“一鳴驚人”,尤其在對别人的評價上尤其“别具一格”。其實,是因為孩子的“評價機制”和大人不同。
依賴他人評價
幼兒初期的孩子還沒有獨立的自我評價,他們的自我評價完全依賴于成人對他們的評價,不加思考,隻是簡單地重複成人的評價。比如一個孩子本來是活潑好動的性格,但由于某天生病不愛動,可能被醫生說“是個文靜的孩子”,他就會認為,自己是個文靜的孩子。
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盡量避免使用判定性的語言,比如,“你真是個粗心的孩子”、“你是個淘氣包”、“你太内向了”等等,因為孩子還不具備自我認知的能力,隻能依靠父母的評價來認識自己,如果父母長期給孩子提供負面評價的話,孩子便會喪失自信,認為自己真的很差。
隻能看到個别方面
當孩子進行自我評價時,你會發現,當進一步詢問他原因時,他的回答往往會十分局限或單一。比如詢問孩子他為什麼認為自己是好孩子,他會回答:“因為我好好吃飯。”他難以從多方面多角度舉例論證自己的特點。
所以作為父母要善于引導孩子從多方面思考問題,比如當父母批評了孩子沒有做好功課的時候,也不要忘記告訴孩子“你今天跳繩很努力,可以看到你的進步,你依舊是一個好孩子”。
隻會從外部評價
幼兒的自我評價基本上都是對自己行為的評價,無法深入到内心的評價。比如,一個幼兒為了幫媽媽刷碗而打碎了十個碗,而另一個幼兒貪玩打碎了一個碗,讓孩子去判定,孩子往往會認為,前者是“壞小孩”,因為他“打碎了很多碗”。
家長們應該在孩子犯錯之後對孩子講明懲罰他的理由,讓孩子知道他錯在哪裡,不然孩子的認知可能會誤會前因後果。同時也要注意孩子的“好心辦壞事”,不要讓孩子傷心。
強烈的情緒色彩
幼兒的評價往往不從具體事實出發,而是從自我情緒出發進行評價。比如,當問到誰的畫畫的好時,絕大多數孩子都會說自己的好,而事實并非如此。
随着孩子的長大,他便可以逐漸認識到評價的方式方法,評價也會更加全面。隻是在幼兒初期,父母對于孩子過于輕斷草率的評價,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所以對于孩子,父母也要多鼓勵、多誇獎,才能培養出自信樂觀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