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作思維、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是心理學中所普遍認同的思維的三種基本形式。集中思維與發散思維、複制思維與創造思維都離不開這三種基本思維形式。
動作思維又叫直覺行動思維,是以實際操作來解決問題的思維。它的特點是所要解決的問題是直觀的、具體的,解決問題依賴實際動作。
例如,“修理汽車”這個問題十分具體:汽車的毛病出現在什麼地方,如何排除故障等等。問題的發現與解決幾乎都不在實際拆開汽車之前,而在拆開汽車之後進行的實際操作之中,即在動作中思考、發現與解決問題。
形象思維又叫直觀形象思維。它以表象或形象作為思維的主要材料。表象是記憶中所保持的客觀事物的形象。事物的表象包括視覺表象、聽覺表象、觸覺表象、嗅覺表象、味覺表象和動覺表象等。其中最主要的是視覺表象和聽覺表象,尤其是視覺表象。
例如,幼兒計算應用題:“小明有5個蘋果,吃掉3個,還剩幾個?”他們在頭腦中往往是利用蘋果的直觀形象數來數去解答問題。藝術工作者、文學家、建築工程師也經常用頭腦中的形象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抽象思維是依賴概念、判斷和推理的形式解決問題的思維。
這種思維是借助于語詞、符号來思考問題,故又稱之為語詞邏輯思維。例如,高中生學習數學、物理等課程,常常是以抽象思維為主來解決問題。
抽象思維又分形式邏輯思維和辯證邏輯思維兩種:前者具有确定性,并反對思維過程本身自相矛盾;後者則具有靈活性,并強調反映事物的内在矛盾的統一。
兩者既有區别,又有辯證邏輯思維是在形式邏輯思維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的,它屬于抽象思維的高級階段。不應把二者對立起來,而是應當相輔相成。
“曹沖稱象”是一個辨證思維的典型例子。
曹沖出了個好主意:把大象牽到船上,記下船邊的吃水線,再把象牽下船,換成石塊裝上去,等石塊裝船達到同一吃水線時再把石塊卸下來,分别稱出石塊的重量再加起來,就得到了大象的重量。曹沖能從錯誤意見中吸納合理的因素。
第一位大臣出的主意看似不切實際,因為沒有人能提起如此重的大秤,但是它卻包含着一個合理的因素——需要有能承受住大象重量的大秤才能解決問題。第二位大臣的主意更是荒謬,怎麼能把活生生的大象宰了呢!但是,在這個看似荒謬的意見中卻包含着一個非常可貴的思想——化整為零。曹沖正式吸納了兩位大臣錯誤意見中的合理因素——設法找一個能承受大象重量又不用人手去提的“大秤”。根據日常生活經驗,船正好能滿足這種要求,然後他又想到利用石塊代替大象可以實現“化整為零”。正是這種辨證思維加上生活經驗積累和敏銳的觀察,使曹沖創造性地解決了他所處時代一般人所不能解決的難題。
兒童的動作思維、形象思維産生較早,抽象思維出現較晚。3歲以前的幼兒中主要是“直觀行動思維”。
對于成人來說,在解決問題時,常常是三種思維協同起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