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盤究竟有多少個接口?目前常用的接口已經有4種之多!而且有的接口還存在不同版本,這就造成一個問題,當你毫無準備買了一塊硬盤回來後發現,要麼是接口不對,要麼是性能達不到預期。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梳理一下,這樣買硬盤就不會出錯了。
SATA/MSATA
SATA是個常青樹,已經存在許多年了,它替代了老式的IDE接口,安裝更方便,性能也提升很多。不過SATA一共分成兩種形态,三種速度規格,如果你正在使用的是老規格的主闆,甚至換個機械硬盤都有性能瓶頸哦!
先說SATA 1代,這是最早版本的SATA硬盤接口,帶寬為1.5Gb/s,實際速度是150MB/S,線纜最大程度不允許超過1.5米(一般主闆附贈的都是30厘米)。這種接口的性能大家也看到了,雖然當時比較先進,但是性能終究有限,現在随便買一塊3TB的機械硬盤(3.5英寸)性能都無法滿足。好在還在用SATA 1代的電腦已經少之又少了,也不必過于糾結。
SATA 2代的推出直接将性能翻倍,帶寬達到了3Gb/s,實際傳輸速度為300MB/S,看起來确實強了不少。不過300MB/S的傳輸速度對于時下的固态硬盤來說實在是不夠看,性能制約嚴重。小編建議如果是這種老機升級(10年前的一些古董級還在運行的電腦),不妨考慮買容量小于120GB的固态硬盤,性能匹配剛剛好,價格也比較便宜。
接下來就是現在最常見的SATA 3接口了,SATA 3的帶寬又翻了一倍,達到了6Gb/s,實際傳輸速度達到了600MB/S,應對絕大多數SATA接口的硬盤毫無問題,而且SATA 3應該說是現在通用性最好的接口了,可以通吃全部SATA接口的硬盤。
SATA其實還有個孿生兄弟MSATA,其實它的定義和技術規範完全等同于SATA接口,不同的是它的外形發生了變化,基本和mini PCI-E沒有區别(但是不通用!),作用就是小型化。目前這種接口的固态硬盤比較少了,主要都是工業設備使用,屬于被淘汰的邊緣——因為有了更好的接口。
小提示:
某寶上有不少SAS接口的硬盤,價格超級便宜。這種接口外形和SATA接口一緻,但是電壓不同,SAS接口可以向下兼容SATA硬盤,但是SATA接口卻用不了SAS硬盤,所以千萬不要買!
M.2
MSATA接口個頭确實比SATA小了,但是超極本的出現讓小型化需求更進一步,于是M.2接口出現了,最初這種接口叫NGFF,後來改名成為M.2。不過需要注意,M.2接口分為B key和M key兩種規格,也是不通用的哦!B key采用SATA一樣的規格界面,速度最高也就是6Gbps(同SATA 3),而M Key則是用更快的PCI-E ×4通道,這部分小編曾經推送過《硬盤接口你搞得清麼?》,這裡就不多說了。
U.2
M.2接口又要被淘汰?不是沒可能哦,最新的接口就是U.2,它之前叫做SFF-8639,2016年改名。U.2的設備端接口融合了SATA及SAS接口的特點,接口帶寬達到了驚人的32Gbps,支持NVMe協議,甚至供電能力也提高了,這都有助于提高SSD性能。不過這種接口至今也沒多少硬盤産品采用。
除了這些,還有一個硬盤接口必須提一下,從100系列芯片組開始還有一個SATA E接口,這種接口外形有點像SATA接口,但也是直接用了PCI-E通道,不再用SATA通道,性能自然很好。不過呢,同U.2類似的是這種規格的硬盤産品至今都沒幾個,但是個頭又很大,不像U.2一樣具備小型化的能力,所以小編并不看好。就可見的一段時間來說,SATA 6Gb/s接口将長期存在,畢竟機械硬盤距離這種接口的理論極限還差很遠,完全可以應對;M.2規格可能在三至五年内被U.2接口取代,畢竟M.2接口還要區分兩種規格實在有點麻煩,現在看起來更像過度産品;最後就是U.2接口,未來高性能的固态硬盤很可能全面導向U.2,但至少目前還不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