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列夫.托爾斯泰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遇到一些坑坑窪窪、坎坎坷坷,人生如此,婚姻也是如此。
中年夫妻離婚後,誰的晚年生活會更“落魄”?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A:張大娘,66歲,42歲的時候因為與丈夫感情不和離婚,至今一人生活,退休金3000多元;有個兒子在某企業工作,早已成家立業,孩子都10多歲了。
張大娘剛離婚的那一陣兒,既要上班還要照顧孩子,生活很艱難工作很辛苦。
别人勸她趁年輕再找一個人,一起生活,一同幫忙撫養孩子。
張大娘當時也心動了,也想再找一個,可是連續看了三四個後,張大娘心涼了。
男方歲數大、家庭條件一般地看上了張大娘,張大娘沒有看上他;張大娘看上男方的,男方卻嫌棄張大娘帶個兒子。
就這樣,張大娘陰差陽錯錯過了再婚的最佳年齡。
等到兒子慢慢成家立業了,張大娘又一心一意幫兒子照顧孫子;等到孫子上學不用張大娘照顧了,張大娘也慢慢有了再找個老伴一起生活的想法,兒子、兒媳婦又找出種種理由左擋右攔。
張大娘思來想去,最後狠了狠心:自己一個人過吧,老了實在不能動了,就讓兒子養老。
現在張大娘一個人生活,3000多元的退休金雖說不太多,但在一個連十八線都算不上的小縣城生活也夠用了。
唯一放心不下和不能确定的是:自己老了以後,兒子、兒媳婦能不能孝順,能不能好好給自己養老送終。
B:
李大爺,65歲,退休金4000多元。
李大爺45歲的時候因老婆情感外移而離婚,一個女兒跟老婆過,現在已經結婚成家了。
他在離婚後不久,就在熱心人的介紹下,認識了比李大爺小5歲、帶着一個女孩子過日子的李大娘。
兩個人見面後感覺很不錯很有眼緣,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結婚了。
現在李大娘也退休了,幫着女兒帶孩子,李大爺暫時一個人在家生活。
李大娘說,等幫女兒把孩子帶大安排好後,就來陪着李大爺。
說起這事的時候,李大爺無奈地歎了口氣:“等着吧,等到我老了閉上眼睛的那一天,她也不一定會舍下女兒來陪我,畢竟不是原配、畢竟不是自己的親閨女啊”。
中年夫妻離婚後,晚年生活是否“落魄”,主要取決于以下五點:
一、經濟基礎是否雄厚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換言之:經濟基礎決定晚年生活是否幸福。
中年夫妻離婚後,隻要自己有一定的經濟基礎,能夠做到經濟獨立,無論是否再婚,晚年生活不能說有多幸福,也不會有多落魄。
二、養老保障是否齊全
這裡的養老保障,主要是指退休金和醫療保險。
老年人最擔心、最害怕的是身體有病,如果有一定的退休金和醫療保險,小來小去的醫療費自己承擔,大病走醫療保險,就會大大減輕自己的經濟負擔,可以留下更多的錢來保障晚年生活;如果既沒有退休金也沒有醫療保險,還沒有子女的幫助,這樣的晚年生活就比較困難比較落魄。
三、子女能否孝順
中年夫妻離婚後,無論是否再婚,如果子女能夠知恩感恩、能夠比較孝順,老人的晚年生活就會比較幸福;反之,如果子女自私自利,不擔養老責任,不盡贍養義務,厭煩嫌棄老人,老人的晚年生活可能就會比較“凄涼”、比較落魄。
四、能否吸取經驗教訓
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中年夫妻離婚雙方都有責任,不同的隻是責任大小而已。
中年夫妻離婚後,無論是否再婚,如果能夠認識到自己在前段婚姻中的錯誤和不足,認真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并且在今後的生活中能夠痛改前非、能夠徹底改正,那麼他們的晚年生活就會比較幸福;如果沒有認識到自身存在的缺點和錯誤,沒有對前段婚姻進行深刻的反思和反省,在後來的生活中還是我行我素、依然如故,那麼他們的晚年生活就會很困苦、就會很落魄。
五、能否找到真心相愛的人
中年夫妻離婚後,如果能夠找到一個真正愛自己和自己所愛的人結婚,能夠相親相愛終生牽手,他們的晚年生活可能就會很幸福;中年夫妻離婚後,如果沒有找到一個真正理解自己、真正愛自己和自已所愛的人,選擇了孤獨終老;或者迫于社會和家庭壓力為了結婚而結婚,他們的晚年生活就不一定會很幸福,就會比較落魄。
中年夫妻離婚,總體而言:無論對于誰,都沒有赢家。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
中年夫妻風風雨雨幾十年,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要好好珍惜難得的緣分;如果不是因為無法抗拒的原因不能再在一起生活,不能再終生牽手,盡量不要離婚。
婚姻還是原配得好。
這句話雖然不是至理名言,但是也有一定的人生道理和深刻内涵。
人生不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
我是情感領域創作者天馬行空WD,歡迎關注留言。
,